「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三七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換裝國軍軍服挺進敵後抗戰,在日戰區打出了自己的根據地。不斷分散、組合,越打越大,部隊不斷擴大。靠繳獲敵人的裝備武裝自己,靠百姓的支援發展壯大。

三八年及以後入伍的八路軍戰士基本上都沒有青天白日帽徽了;國民政府軍委會不再發了,距離大後方又太遠,自己製造也很麻煩。

那時有句話叫“老八路新八路抬頭看帽徽“,再往後連老八路的帽徽也沒有了;打仗、急行軍時弄丟了軍帽或者帽徽,過後遇機會能補發一頂軍帽,但沒有帽徽。

最初,根據地製造的手榴彈一炸兩半,轟隆一聲嚇一大跳,殺傷力不大;復裝子彈關鍵時刻有的啞火,有的彈頭飄。所以八路軍戰士普遍都喜歡日本人的花瓜手榴彈和綠(漆)頭子彈,喜歡怎麼辦?打仗---奪!也都喜歡日本人的三八大蓋,射程遠、精度高。喜歡怎麼辦?打仗---奪!

那時新八路入伍能有支槍就算不錯的了,其實手裡大都是老八路淘汰下來老的幾乎沒有了膛線的中正式和漢陽造,手持新槍的反而是老八路。換了新槍感覺過意不去的老八路常常把自己捨不得穿的新點的衣服送給新八路。老八路戰場上見的死人多了,不在乎穿從敵人屍體上搜集來的衣服和鞋。在河裡洗乾淨、補補,自己或找大娘、大嬸、大嫂改改,穿上也挺舒服,但一定要戴上八路軍軍帽,縫上“八路”臂章:預防兩隊人馬在夜色中相遇引起誤會。

所以就又出現了“老八路換槍,新八路換裝“的現象。

當時的老八路新八路是很好區分的,看帽徽、看槍、看服裝,一看便知,成了不成文的規定。

不過後來發現出問題了:一些漢奸也掌握了這一點,透漏給日本人壞過許多事,所以才硬性規定改變了這個習慣。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行軍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陣地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轉移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學習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訓練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開會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集合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尖刀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休息

「轉載」抗戰史上真實的八路軍影像

出發

本文摘自:智者1111 (360doc)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