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平均輪流伺候父母?你怎麼看?

在邯鄲農村,誰家的父母老弱病殘後,沒了自立能力就要靠子女來贍養伺候,如果獨生子女父母老了,要守在床前盡孝,那是什麼活也不能幹的,因為有句俗話:久病床前無孝子。

而多子女家庭父母生活沒自理能力後,絕大多數家庭都採取了兄弟姐妹們平均輪流伺候,例如一人三天或者一人一週的平均輪流伺候的方法。

農村養老,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平均輪流伺候父母?你怎麼看?

曾經出現過某個家庭按照月來平均輪流伺候父母,可大小月天數不同,還有冬天的寒冷就要生火等等,難能“平均”的雞毛蒜皮一點小事而吵架。

在邯鄲民間流行的一部小戲《牆頭記》就是反映老大老二兄弟倆輪流伺候老人,今天是二十九明天是初一,老大要把父親送老二家,老二說還差一天不夠30天一個月時間;老大說,明天就初一了。

老大老二因為一天時間爭論的難能分曉。老大老二家隔著一道牆頭,於是老大把爹推到牆頭上,然後撤下了梯子,老爹在牆頭上爬了一天一夜……

農村養老,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平均輪流伺候父母?你怎麼看?

這則小戲《牆頭記》,在邯鄲農村廣泛流行。於是老人們互相開玩笑道:等老得不能動彈了,千萬別被孩子推到牆頭上就行了,於是,在哈哈哈的,老人們會心的笑語中,倒出了老人的擔憂。

畢竟,新中國的新農村,農民們文明程度提高,像《牆頭記》中那樣的兒子不存在了。可是,我們現在正處在農耕文明向工業革命過渡期的農村,農民養老並沒有社會化,還得依靠子女。

農村養老,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平均輪流伺候父母?你怎麼看?

這些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因為大多數農民不能依靠耕地或者鄉鎮周邊打工維持生活,青壯年常年出外打工,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這是大勢所趨,非個人能改變了的。

我們邯鄲雖然也是擁有1000萬人地方,但這是個以農為主的地區,種地不掙錢,何況單個農戶擁有土地都是三五畝,除非地裡能種搖錢樹,一畝地種莊稼的利潤還不夠割10斤豬肉呢!

在農村農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樣的大環境下,農民養老更成為了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

農村養老,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平均輪流伺候父母?你怎麼看?

現在,邯鄲農村需要子女養老的人群多為1930年後的70~90歲老人。這代老人都是多子女家庭,若干一個家庭只有兒子沒有閨女,幾個兒子平均輪流伺候侍奉老人,這沒得推辭。

可有兒子有閨女的家庭,輪流伺候老人就成了問題。

農村養老,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平均輪流伺候父母?你怎麼看?

一種說法是:父母就應該有兒子來伺候,出門的閨女潑出的水,何況《土地管理法》中就規定了,農村宅基地是按照農戶家庭中兒子申請發放的,閨女在孃家又沒宅基地,怎麼要讓閨女來跟兒子平均輪流伺候父母呢?

另一種說法是:男女都一樣,閨女也是父母一般是一把尿,拉扯大的,怎麼就不該讓閨女平均輪流伺候父母呢?還有,閨女不是父母的小棉襖麼?

農村養老,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平均輪流伺候父母?你怎麼看?

關於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和兒子平均輪流伺候老人?回村歇歇認為:出嫁的閨女伺候孝敬父母這義不容辭,但輪流伺候不應該給出嫁的閨女分派天數。輪流伺候老人是幾個兒子平均的,出嫁的閨女根據自己的時間,隨時可以來伺候一下父母,或者那個兒子家有了大事,閨女來頂替一下,這樣做比較人性化,也符合中國農村的傳統文化。

最後,關於農村養老“出嫁的閨女該不該平均輪流伺候”父母,這個話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