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解史第36——周朝混的最慘的諸侯—姜太公的後代被烹殺!

趙二解史第36——周朝混的最慘的諸侯—姜太公的後代被烹殺!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當週夷王之時”講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的事件!周夷王三年,諸侯們來朝賀。周夷王坐在朝堂,不見齊國國君。周夷王問:“齊侯怎麼沒有來?”

紀煬侯與齊哀公不和,趁機說齊哀公的壞話:“齊侯荒淫無度,治國無方,國民怨聲載道,行事向來沒有規矩。”周夷王聽了很惱火,對左右說:“立即去宣他過來。”

紀煬侯看到天子惱火了,就火上澆油:“齊侯是故意來遲,藐視朝廷,目無天子,請天子嚴懲。”這句話刺痛了周夷王,他最怕諸侯藐視天子,這次必須下狠心做給大家看看。

一會兒齊哀公大搖大擺走進朝堂,不先向天子行禮,而與諸侯們一一打招呼。周夷王看在眼裡,氣在心頭。他再也忍不住怒火,拍案大叫:“把齊侯綁了,鼎烹。”

雖然天子的威信不如從前,但是畢竟是天子。左右也只能唯命是從。一會兒,左右綁了齊侯,直接就扔進了燒沸的鼎裡。

這麼慘烈的一幕,在禮教治國的周王朝前所未有。諸侯們一個個都驚呆了。

周夷王改立齊哀公呂不臣的弟弟呂靜為齊侯,史稱齊胡公。那麼周夷王為什麼做出烹殺齊哀公這種過激的行為呢?主要有幾點原因。一`周夷王繼承王位過程坎坷。西周自周公旦制定了嫡長子繼承製之後,一直嚴守宗法制度, 而周孝王是周夷王的叔公,周夷王的父親周懿王死後本應把皇位傳給周夷王的,但是周孝王卻搶了他的天子這位。西周是“嫡長繼承製”,周孝王也是整個西周唯一打破這個制度的人,是什麼原因要搶侄孫的天子之位,《史記》中沒有交待,只是短短几個字“懿王崩,共王弟闢方立,是為孝王。”雖然史料上沒有說周孝王因為什麼原因要奪位,但我們可以推測出一個事實,那就是周孝王想做天子,必須要得到眾諸侯的支持,否則他就成不了事。在諸侯國中,齊國實力很強,因此齊國說話也很有分量,而從周孝王成為天子的結果來看,齊國在當時肯定是支持周孝王的。周孝王在位十多年中,姬燮一直謹小慎微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到周孝王病逝之後,在各路諸侯的推舉之下,西周才重新回到正軌,將姬燮扶上王位。 廢太子時期的陰影,造就了他多疑自卑而陰騭暴怒的複雜性格。這性格最終釀成了西周開國以來,君臣之間最慘烈的一次交鋒!

趙二解史第36——周朝混的最慘的諸侯—姜太公的後代被烹殺!

二,齊國的實力的擴張導致哀公的自大傲慢。歷史上對於呂不辰的評價是“哀公荒淫田遊,國史作還詩以刺之也。”

這裡的淫並不是指淫邪,而是喜好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呂不辰很荒唐,喜好到荒野田間遊玩,不理朝政,所以史官寫詩來諷刺他。

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君主不務正業,到處玩樂,但是事實上沒有這麼簡單。

在幾十年前的周共王時期,王室下達了一條政令。說的是:承認諸侯開拓出來的荒地作為田產,但是要向周王室交稅。

要知道在此之前,諸侯擁有的土地,只有周王冊封才是合法的私人財產。開拓荒田雖然沒人管,但是法理上是越權的。如果周王收回土地,那諸侯一點辦法也沒有。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趙二解史第36——周朝混的最慘的諸侯—姜太公的後代被烹殺!

周共王開始,由於私人擁有荒田合法化。諸侯們都大力擴張所屬荒田。而呂不辰應當就是這樣一個積極求田問舍的人。所以他常常在外面的荒田裡“遊玩”。其實就是在搞領土擴張。齊國國力的上升導致齊哀公的傲慢自大,齊哀公傲慢無禮是有資本的:其一,齊國蒸蒸日上,而宗周卻江河日下,齊國在東方儼然一方霸主,而宗周威權不振,天下諸侯早已經離心離德;其二齊哀公是姜子牙的五世孫,而夷王則是姜子牙女婿武王的八世孫,按輩份,齊哀公是長輩;其三,齊哀公本人對這位新踐祚的廢太子並不感冒,反而對其“下堂而見諸侯”的失禮行徑很是瞧不起。所以當接到周夷王發出天下會盟的文牒後,這位齊哀公哈哈一笑後便將這事兒拋諸腦後了。

趙二解史第36——周朝混的最慘的諸侯—姜太公的後代被烹殺!

三`紀國國君紀殤侯的讒言。本來封國的四周,荒地有的是,隨便圈佔就可以了。但是到了齊哀公即位的時候遇見了一個麻煩事。 齊國圈佔的荒地和他國接壤了,這個國家就是臨近的紀國。本來都是各自圈地,但是兩個國家圈到了一起,都聲稱兩國相交的荒地是自己的。那麼該怎麼評判這個地到底歸誰呢?

周共王荒田私有的政令可沒提到這種情況,兩國互不想讓,最後只能看誰的拳頭大了。而在這種情況下,前面說的齊國地位就發揮了作用了。

齊國是姜子牙留下的封國,軍事能力與政治地位都是極高的。且為東方諸侯之長,雖然紀國國土也不小,但是對比齊國,怎麼都是被壓了一頭。

齊國的威權就在這個時候開始體現,這個具體的細節雖然沒有在史料上記載流傳,但是可以想見兩國的矛盾從此開始爆發了。 紀國吃了虧,當然不能善罷甘休。恰好,周夷王娶了紀侯的女兒為王后,紀侯時常遞小報告給周夷王,美其名曰“反映下情”,齊哀公成了小報告的主角。於是紀國國君向周夷王進讒言 。 關於紀國國君究竟跟周夷王說了什麼,能讓周夷王直接殺了齊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國君,這已經是千古疑案了,但是在2008年到2009年的一次考古發現,或許能給我們釋疑。

從2008年10月開始,在山東省高青縣陳莊的考古發掘中。確認為西周貴族墓葬,還發現了祖甲齊公的字樣,這是對姜子牙最早的記錄。而更重要的是,考古中竟然發現了祭天的天壇遺址!這也是我國第一個,或許是唯一一個古代天壇遺址。

根據周代禮制的規定,只有周天子才有祭天的權利。諸侯只能祭社稷祖先,那麼齊國修建天壇,這無疑是嚴重的越權行為。至於齊國為什麼要祭天,這個原因就很耐人尋味了。也許可以參考南面同樣宣稱自己有祭天權利並且稱王的楚國。

或許紀國國君對周夷王進的讒言就是舉報了齊國祭天的行為,這樣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周夷王一定要殺了呂不辰,而且是用烹殺這種極端殘忍的方式。

周夷王就選擇在眾目睽睽之下烹殺齊哀公,其本質是走向衰落的周王朝面對各地方諸侯國勢力日子增長一次嘗試,周夷王率先拿齊國開刀,雖然呂不辰慘死在諸侯們的眼前,但是他的死只能暫時緩和周王室與諸侯間的矛盾,換句話說,這隻能暫時讓諸侯們有所收斂。

周夷王死後,諸侯們繼續擴張土地,與鄰國製造摩擦。禮樂宗法制度對於他們的約束也越來越薄弱。周王室再想控制他們已經越來越難了。

周夷王的兒子周厲王想著學習父親的手段,憑藉著武力徹底收回對荒地荒田的所有權,制止諸侯間的領土擴張與戰爭摩擦,限制諸侯國的擴張,達倒一勞永逸的目的。結果卻站到了所有諸侯和貴族的對立面,彼此爆發了激烈衝突。

當發生國人暴動,周厲王被迫出逃的那一刻開始。西周的崩潰已經成為定局,諸侯國們對於領土擴張無止境的追求,讓諸侯間的大規模戰爭的爆發已經無法避免。

趙二解史第36——周朝混的最慘的諸侯—姜太公的後代被烹殺!

齊國圈佔的荒地和他國接壤了,這個國家就是臨近的紀國。本來都是各自圈地,但是兩個國家圈到了一起,都聲稱兩國相交的荒地是自己的。那麼該怎麼評判這個地到底歸誰呢?

周共王荒田私有的政令可沒提到這種情況,兩國互不想讓,最後只能看誰的拳頭大了。而在這種情況下,前面說的齊國地位就發揮了作用了。齊國是姜子牙留下的封國,軍事能力與政治地位都是極高的。且為東方諸侯之長,雖然紀國國土也不小,但是對比齊國,怎麼都是被壓了一頭。

齊國的威權就在這個時候開始體現,這個具體的細節雖然沒有在史料上記載流傳,但是可以想見兩國的矛盾從此開始爆發了。恰好,周夷王娶了紀侯的女兒做王后。於是紀侯時常將小報告遞給周夷王,美其名曰喜好反映下情。如此一來,齊哀公成了紀侯打小報告的主角。其實,

  但這位周夷王經過多年的磨難之後,性情大變,開始找機會實施“報復計劃”,誰讓那些諸侯在周孝王的時候沒有聲援他姬燮呢。廢太子時期的陰影,造就了他多疑自卑而陰騭暴怒的複雜性格。這性格最終釀成了西周開國以來,君臣之間最慘烈的一次交鋒! 二,紀國國君紀殤侯的讒言! 齊國與鄰近的紀國出現了領土糾紛,齊國的強大讓紀國很不自在。 加上齊哀公有過一些對周王不敬的言論,比如自稱五代齊候,周王為七代周王,自己是周王的長輩等。 恰好,周夷王娶了紀侯的女兒做王后,於是,紀侯時常將小報告遞給周夷王,美其名曰喜好反映下情。如此一來,齊哀公成了紀侯小報告的主角。三,齊哀公的盲目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