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01

上週末,帶孩子逛商場,看到一個5歲左右的男孩拉著媽媽停在玩具店門口,指著裡面的汽車模型說:“媽媽,我要買一個這個。”


媽媽立刻甩開男孩的手,不耐煩地說:“你手裡不是有一個剛買的嗎,怎麼又要?”

男孩一下子坐在地上,大聲尖叫:“剛才那個和這個不一樣,我還要買一個!”

商場裡很多人都被男孩的叫喊聲吸引過來,見狀,媽媽趕緊上前拽著男孩的胳膊,想把他從地上拉起來:“你別在這丟人現眼,趕緊站起來!”

此舉一下子激怒了男孩,他突然大發脾氣,一邊哭一邊瘋狂地捶打著自己的媽媽,大聲喊道:“我就要,我就要,不買我不走,我打死你!” 兇狠的模樣讓人有些瞠目結舌。

沒想到,媽媽直接劈手奪過男孩手中的汽車玩具,往地上一摔,吼道:“再打我試試?你一個玩具也別想要了,你也別跟我回家了,就坐在這哭吧!”

玩具摔得散落一地,然後這個媽媽就真的甩開男孩的手,轉身就走了。

被丟下的男孩頓時慌了,見媽媽真的走遠了,邊哭邊喊著追了上去。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父母不給,衝突也就發生了。

雖然孩子的表現有點極端,但媽媽的做法也很不妥:以暴制暴絕對不是對待發脾氣孩子的好辦法。

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對待同樣因“無理取鬧”而發脾氣的小魚兒,媽媽胡可的表現就可圈可點。

在一次吃飯時間,面對豐盛的食物,胡可的兒子小魚兒卻要求媽媽現在、立刻、馬上把新玩具組裝成“機器人”給他玩。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遭到媽媽的拒絕後,小魚兒立馬就要開始發脾氣了。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眼看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胡可堅定溫柔地對兒子說道:

“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拿著武器的機器人,但是要等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我們要遵守規則。”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在這個節目中,每當小魚兒鬧脾氣的時候,胡可總會以“我知道”三個字來開頭。

當小魚兒因無法帶走心愛的玩具而崩潰大哭時,胡可說:

“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你心裡有點難過,但是這是規則......”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當小魚兒從水堡裡出來因害怕而哭泣時,胡可說:

“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是你表現很好、很勇敢,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孩子的生理和情感的發育超過了自身的溝通能力,大多數時候,他們無法用語言來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總是會反覆地重複要求:“我就要這樣”“你一定要買給我”……

其實,他們只是在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並非真的是“無理取鬧”。

而胡可用簡單的三個字“我知道”,去體會孩子的感受,並理解他心裡的擔憂和害怕,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他們有情緒的宣洩。

這種不帶抨擊地陳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大聲責罵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孩子的內心也會感受到父母的公平、理性、溫暖與堅定。

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曾說過: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因為,這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本能反應,也是他們的權力!”

畢竟,孩子發脾氣本身沒有錯,那是情緒的自然宣洩;阻止孩子發脾氣,想要控制他們的壞情緒,才有問題!

02

太多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發脾氣、大哭大鬧時,用錯了方法:

跟孩子講道理——“你這樣做不對,我都是為你好!”

冷處理或者威脅他們——“你再這樣,我就不管你了”“我數三聲你再哭,就等著捱打吧!”

乾脆對孩子妥協——“好好好,你想怎麼樣都行,可以了吧?”

要知道,孩子發脾氣時,不需要安慰和講道理,責罵和威脅更沒用,他們只想得到父母的傾聽和理解!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優先處理的是,及時接納並共情孩子當下的情緒。

孫儷曾在微博中這樣寫到: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正如孫儷所說,當孩子發生憤怒、不滿的情緒時,最好先給孩子擁抱和關懷,讓孩子知道我理解你。

我們可以先跟孩子有身體上的接觸,給他一個情緒上的共情,讓他知道我們理解他為什麼發脾氣。等他的情緒稍微好一點,我們再和他一起去商量。比如說,“你因為……,所以很生氣/傷心/難過/煩……”

當孩子的情緒被父母看見,被理解和安撫,當他們的情感和需要被言語化,他們下一次再遇上一些事情,就多了一種方法,一種可以用語言去表達的辦法,而不是隻能大發光火,甚至撒潑打滾。

其次,待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去跟孩子商量,要如何滿足他的需要,是要全部滿足,還是部分滿足,還是延時滿足。

因為不同的滿足過程,實際上也是幫孩子建立規則的過程。

比如,孩子今天跟你說,媽媽我要吃一整瓶彩虹糖。這個要求肯定是不可能全部滿足他的,因為我們都知道糖吃多了對牙齒不好,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的發育。

那麼,我們就要跟孩子進行協商:不是不讓你吃,而是要控制量和吃的時間問題。讓孩子明白,我們可以在有規則的前提下,來滿足你提出的合理需求。

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媽媽同意你吃,但只能在飯後吃,這樣你每天可以有三次機會吃到彩虹糖。但是零食一定要在飯後半小時後以後才可以吃,如果你能做到,我們還會給你額外的表揚和獎勵。”

保持溫柔的態度,堅守規則的底線,用適當的獎勵讓孩子不去消極地認為“自己永遠都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才會聽取家長給出的建議,並認真地去按照規則去執行。

孩子發脾氣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不接納和刻意打壓。

03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所以,面對孩子情緒的“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家長如何正確的進行引導和對待,還有幾個原則一定要把握住。

1、公共場合,別為了面子而責罰孩子

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尷尬、沒面子。

他們大多是這樣表現的:

孩子鬧脾氣時,不分場合,經常一言不合就會大哭大鬧。

家長看到孩子鬧起了脾氣,第一反應永遠不是先去安撫孩子的情緒,而是抬頭環顧一下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在注意著他們。

如果有人在圍觀,他們往往表現得有些不自然和尷尬,他們會覺得如果此時不管教孩子就是溺愛、不負責,周圍的人會笑話他們沒有家教,隨後對孩子就是大聲的斥責。

說實話,這樣的場景可能很多人都見過,這樣的父母,不論是責罵還是冷落孩子也好,說白了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是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

而這樣當眾責罵,或揚長而去的簡單粗暴的壓制方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心理問題。

一個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他不可能自我尊重,長大後更不會去尊重別人。

2、不要用自己的憤怒來回應孩子的憤怒

在綜藝節目《媽媽與超人》中,包文婧與女兒包餃子的相處過程中,有個情節我印象深刻:

一天深夜,包餃子不肯睡覺,還在一直不停地折騰、哭鬧,包文婧在勸說無效後,徹底失去了耐心,發火將女兒的玩具扔了一地。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發火後的包文婧,形容女兒當時的反應:“餃子一下子就被震住了,低著頭就不說話了,還試圖爬下床,把玩具撿回來。說實話我確實覺得自己的脾氣發得大了,確實覺得不對。”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很多父母其實和包文婧一樣,看著孩子生氣,自己也更加憤怒,有時候還會使用一些過激的詞彙,比如:

給孩子粗暴貼標籤,去責罵孩子:你這個壞孩子,總是這麼不聽話!你這個熊孩子,一直給我添亂!

威脅孩子:如果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現在不馬上停止哭鬧,我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

專制命令:不許哭!現在閉嘴!

說出負面暗示的話:像你這樣,遲早要惹出大亂子!你這種孩子,以後能有什麼出息!

請記住,你的憤怒不會平息怒火,只會使孩子的情緒發酵擴大。

把握三大原則,輕鬆化解孩子情緒的“暴風雨”

所以,你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就請先不要開口說話,否則這些言辭激烈的話,只會傷人傷己。

媽媽可以在心裡默默數到10,讓情緒緩和下,然後再跟孩子去溝通,避免情緒失控。

3、在孩子下一次發脾氣前建立規則,更好地幫他處理情緒

對於脾氣大的孩子,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能夠預計到孩子會在某種情況下發脾氣,並要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跟他建立規則,一起對他的需求預先做出規劃。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機會,更好地幫助孩子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比如,你看有時候孩子到超市非要買這個那個,你不給他買,他就非常生氣、發脾氣,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去超市之前,跟孩子做一些規則的設計。

你可以跟孩子說,“今天媽媽給你一樣權利,你可以挑一個你喜歡的,但是最好跟家裡的玩具不重複的,好嗎?”立下這個規則之後,當他想挑第二件玩具的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說,“等我們下次再逛這個超市的時候再買吧。”

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輕易拒絕孩子的需求,只是把孩子的需求做了轉移和轉化,而這樣的方式可能更適合用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和幫助他立規則。

所以,當孩子需要通過發脾氣這種方式去對抗父母的時候,一定是他們心裡有需要、有情緒,沒被看見或沒被滿足。

我們更應該慶幸的是,我們的孩子願意在父母面前任性、發脾氣、哭鬧,那代表,他對父母有足夠的依賴和信任。

當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給予多一點點的耐心,多一點點的傾聽,多一點點的尊重,那麼,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從父母身上感知到愛和包容,一點點學會修正自己的情緒。

如此,我們才能收穫一個懂規則、高情商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