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供暖有保障嗎?發改委綜合施策治“氣荒”

中宏網11月14日電(記者石倩青)隨著天氣漸冷,北方地區從10月份起陸續進入供暖季,冬季供暖作為我國北方居民的生活需求之一,供暖能源供應受到廣泛關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今年供暖季,能源需求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供需總體平衡,但可能受持續大範圍極寒天氣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部分品種、高峰時段供需平衡可能存在一定壓力。通過前期充分紮實的保供工作準備,以及供暖季期間針對性加大調節和保障力度,可以保障順利迎峰度冬。

這個冬天供暖有保障嗎?發改委綜合施策治“氣荒”

告別“氣荒”,持續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2017 年冬季,在“電代煤”和“氣代煤”政策的推動下,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大範圍大規模的開展了一場居民生活、供熱鍋爐和工業鍋爐的“煤改氣”運動。但在大力推進的“煤改氣”的過程中,也曾令華北地區一度出現“氣荒”。隨著煤改氣政策的不斷調整,2018年冬天沒有再出現“氣荒”現象。今年以來,我國持續紮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居民等民生用氣得到足額保障。

一是圍繞資源供應,一手抓國內增儲上產,一手抓多元進口。預計全年國內生產天然氣1700億立方米以上,增產110億立方米以上。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12月初投產,可增加新的資源供應;液化天然氣(LNG)進口保持較快增長。二是圍繞運輸,大力推進管網互聯互通。今年可有效增加“南氣北送”“東北入關”等通道供氣能力,增強對京津冀等北方地區資源供應保障能力。三是圍繞儲備

,推進儲氣設施建設。截至今年供暖季,全國預計可建成儲氣能力接近200億立方米,入冬前應儲盡儲。四是圍繞調峰,做細做實超過3億立方米/天的非居民可中斷調峰用戶清單。用氣高峰期,根據需要有序組織用氣企業錯峰生產,確保民生用氣需要。

以氣定改,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

據悉今年北方清潔取暖重點省份新增“煤改氣”用戶接近320萬戶,預計供暖季期間新增用氣需求超過38億立方米。北方冬季供暖作為一項民生大事,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堅持“以氣定改”的同時,注重科學把握工作節奏和力度,住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的底線。

首先,堅持“以氣定改”有序推進煤改氣。督促各地根據簽訂合同落實氣量,及早確定“煤改氣”規模,所有“煤改氣”用戶必須先簽訂合同再實施改造。協調主要供氣企業儘可能增加對北方清潔取暖重點地區的資源投放,今年供暖季一半以上的新增資源供應量安排到北方清潔取暖重點地區。

其次,督促各地與供氣企業緊密對接,加強資源組織調度,嚴格執行合同,保障“煤改氣”用氣足額供應。在新的清潔取暖設施落實能源供應、安全穩定運行之前,決不允許拆除原有供暖設施,採取清潔煤兜底保障的“雙保險”方式。

最後,強化“煤改氣”供氣安全保障。把保障供氣安全作為工作重點,落實各方責任,督促加強管道、供氣設施等安全問題排查整改,做好應急保供預案。“煤改氣”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安裝等環節必須嚴格落實安全標準要求,重點做好農村“煤改氣”用戶用氣安全培訓教育。

在推進清潔取暖過程中,注重科學把握工作節奏和力度,堅持以氣定改,先立後破,循序漸進、有序推進。同時,深入組織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推廣一批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清潔取暖先進模式。

供暖用氣、用煤價格合理運行

今年以來,煤炭、天然氣生產增速均有所回升。目前,全國重點電廠存煤保持在26天以上,處在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已建成儲氣能力接近200億立方米,可動用的儲氣量比去年同期進一步增加,這也為保供應、穩價格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在供暖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大力開展工作,全面組織簽訂供氣合同,推行簽訂煤炭中長期協議,通過嚴格簽約履約穩定供需關係,防止冬季高峰期得不到滿足的需求衝擊市場、抬升價格。供暖季期間,規定各地不再調整居民用氣終端銷售價格。對居民用氣“量價齊保”,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上浮;對學校、醫院、公共交通等非居民中的民生用氣“保量穩價”,在基準門站價格基礎上上浮不超過20%;其他市場化氣量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相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和預期引導,並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天然氣價格監管,對違規漲價、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切實維護公平市場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