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在正文開始之前,先給各位講個故事。

歌利亞,活在傳說中的著名巨人,據《聖經》中記載,歌利亞是非利士將軍,帶兵進攻以色列軍隊,他擁有無窮的力量,所有人看到他都要退避三舍,不敢應戰。

根據三倍恐懼理論(人看到體型是自身三倍大的事物時會產生出本能的恐懼),歌利亞的體型在正常人的視角里儼然是恐懼的化身,是高大、威猛、強悍的代名詞。

比起歌利亞,年輕的牧童大衛則顯得遜色不少。一個瘦弱且年輕的牧童少年,手無縛雞之力,職責僅僅只是給隨軍出征的三位哥哥送餐,和歌利亞之間有著天差地別的距離。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然而,差距在有些時候並不代表著結局已定,至少大衛不這麼想。

無所畏懼的牧童大衛,沒有結實的戰衣,沒有削鐵如泥的利器,僅僅憑藉著一顆勇敢的心,和投石彈弓,就這樣站在了全副武裝的巨人歌利亞面前。

一顆精準制導的石頭,砸中了歌利亞的面門,在巨人應聲轟然倒地後,大衛持刀上前,乾脆利落地解決了以色列軍隊最大的難題。

大衛日後統一以色列,成為了著名的大衛王。

這是有關於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也是一個有關於巨大與瘦弱、強悍和靈巧的故事,故事的內核說到底不過勇氣二字。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翻開NBA的歷史卷軸,我們也曾看到過相同的情節:

2001年的總決賽,艾佛森運著球,帶著他個人烙印般的地壟溝髮型、大一號的球衣、花臂紋身,還有桀驁不馴的氣質,一往無前地衝向禁區,那裡站著一位比他高出三十公分、重70公斤的怪物。

然後送給了不可一世的湖人季後賽唯一一場敗仗。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2009年,怪物早已遠走,科比終於獨自揹負起了沉重的紫金色的期盼,和人聲鼎沸的斯臺普斯球館裡所有的矚目,他有了新的幫手,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日復一日地殺入禁區,在人肉森林裡輾轉騰挪。

剛剛統治了東部的魔獸,第一次嚐到了總決賽的甜美,也第一次嚐到了科比的好勝心和背後的壓迫力。

太多故事了,聯盟裡不缺乏大個子,他們代表著天賦的極限。也不缺乏那些個子不高的球員,他們親手把“籃球是屬於高個子的運動”這塊牌匾砸在了地上。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而特雷楊,可能就是下一個聯盟的大衛。

NBA官方公佈了第一週東西部最佳球員,由唐斯和特雷楊率先得到這一殊榮。

唐斯的爆發並不意外,他早已經是聯盟裡最出色的幾個球員之一。柔和的手感、五花八門的武器庫和絕佳的進攻智商,他早就證明了實力,只不過被離奇的困在了明尼蘇達的厚重大雪裡(這個賽季可能會改變這一現狀)。

而特雷楊就比較特別了。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從年齡上來說,他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新手,儘管已經打了一個賽季,但也只是打了一個賽季而已;

技術上來說,他在大學時以庫裡式的進攻聞名,學校給了他無限開火權,他也就越投越遠。雖然頗有成效,但進攻選擇上有很嚴峻的問題;

身體天賦上來說,1.88米的身高、1.91米的臂展對於控衛而言並不糟糕,但也絕對稱不上是身高臂長。再加上體型格外瘦削,防守對於他而言可能是畢生的短板。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正是這樣一位身不高、臂不長、跑跳並不出色、進攻選擇有待商榷的年輕控衛,在本賽季第一週的比賽裡,帶領老鷹取得2勝0負的戰績。

在這兩場比賽裡,特雷楊場均上場36.5分鐘,可以得到38.5分7.0籃板9.0助攻1.50搶斷,投籃命中率為58.7%,三分命中率為55%。

“楊不悔”,這樣一個帶有調侃和一點點冷嘲熱諷意味的外號,現如今卻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成就。

倘若我們仔細看來,會發現這樣的成長並不讓人意外。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首先,自信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而特雷楊的自信,恰恰是體現在他的進攻選擇上。

上個賽季初,特雷楊第一次踏入NBA的球場。就在各路球迷紛紛探討特雷楊如果繼續他在大學時的出手選擇,他將會面臨什麼樣的悲慘結局時,特雷楊就提前一步證實了球迷的猜想。

於是乎,全明星賽前場均16.9分,如果說這樣的得分數據還算差強人意的話,那麼40.6%的總命中率和31.2%的三分球命中率,足以稱得上是效率奇低。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在這樣的命中率背後,是單場三分6中0、單場三分7中0、連續兩場14中1、連續三場14中0,慘不忍睹都不足以形容這樣的場面。特雷楊一時間成了水貨的代名詞,和隔壁的天才少年東契奇“交相輝映”。

投不進該如何是好,特雷楊和老鷹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接著投,直到投進為止!為了給足特雷楊發揮成長的空間,他們交易走了施羅德,減少林書豪的出場時間,給足了特雷楊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充分發揮自己的進攻天賦,和試錯成長的機會。

這份信任是一把雙刃劍,乍看之下,使得特雷楊交出了上文所說的慘烈答卷;另一方面,卻結結實實地培養起了特雷楊的信心。他開始相信,在這個全然陌生、壓力山大的聯盟裡,自己真的可以不計成本的去鍛鍊、犯錯,然後成長。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這樣的特權即便是整個聯盟也是屈指可數,杜蘭特可以算得上成功的典型,但失敗的例子只會更多,也更符合尋常邏輯。

當然,特雷楊的特權並不是空穴來風。他的確有這樣的進攻天賦,在大學的一年時間裡,他包攬了得分王和助攻王,32場比賽裡投進了118記三分,36%的命中率也稱得上優秀。

沒有迫於壓力而改變自己的風格,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畢竟成功之所以成為不了普遍現象,是因為它只屬於“站在桌子上另眼看世界”的人。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無限開火權,現在已經開始展現成效了。特雷楊在保留了自身原有進攻特色的同時,還增添了不少新興的武器;在保留原有投籃手型的同時,還多了很多突破和突破時的節奏變化。這些進步使得特雷楊變成了一位難以防守的球員,並且從根本上提升了他的效率。

眾所周知,特雷楊和庫裡一樣,是典型的“one motion”(投籃只有一個階段),看起來彷彿是女籃的單手推。按照常理,這樣出手點極低的投籃動作很容易被封蓋,更何況還是小個球員。但他和庫裡非常相似的一點在於,他們的投籃都看不出任何準備動作,不光隱蔽,而且迅速。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另外,特雷楊沒有過多的迷戀自己的手感,儘管他的的確確有著無限的射程。但難能可貴的一點是,特雷楊除了三分以外,他還有一手精緻的小拋投、還有靈動飄逸的運球、和富有節奏感的突破。急停急起、變速變相,雖然不像羅斯般迅猛、不如威少般狂野、也比不上歐文的華麗,但實用性絕不在上述諸位之下。

在講究魔球理論的今天,有一手中距離的進攻武器,顯得更為重要,這一點上,卡哇伊在上個賽季的季後賽裡已經向我們展示過了。

倘若只是進攻出彩,特雷楊還不至於能夠得到如此高的期待。事實上,特雷楊最難能可貴的一點並不在於進攻,而在於組織進攻的水平。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數據上已經可見一斑,上個賽季,特雷楊場均可以得到8.1次助攻。即便是慘淡的全明星賽前,他也可以得到7.6次,全明星賽後更是提高到9.2次。在他生涯的前20場比賽裡,有6場助攻上雙,還有兩場15+的亮眼表現。

我們總是在說的一句話,現在聯盟盛行的投籃風氣很不利於大個子球員的生存。反過來講,正是由於這樣的進攻風格,對於外線球員的要求則顯得更為嚴格。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純組織的控衛們已經慢慢被淘汰,沒有射程和突破能力意味著沒有空間,沒有空間意味著落敗。但純粹的進攻球員同樣也難以生存,一旦陷入合圍,難以及時出球的問題將會成為球隊最大的進攻短板。

在這樣的情境下,擁有一名“Playmaker”成為了所有球隊的首要目標。所以東契奇才會成為獨行俠的掌上明珠;所以小卡西遊天使城後,才會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組織串聯的能力,助攻屢創新高;所以勒布朗才能夠戴上聯盟第一人桂冠,並且戴的如此之久。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特雷楊,就是這樣一名球員。

他和未來一生之敵東契奇最大的相同點在於,他們都能夠在高速行進中準確地找到空位隊友,東契奇得益於身高和大局觀,特雷楊則得益於嫻熟的運球和迅捷的突破。且這二位在擋拆後的處理球方面都相當出色,東契奇這個賽季有了波爾津吉斯,而特雷楊早在上賽季就已經和柯林斯一起名鎮江湖了。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剛進聯盟時,人們都以為特雷楊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庫裡;賽程過半時,人們都以為特雷楊會是下一個水貨;直到賽季結束時,人們才發現,特雷楊最有機會成為的,原來是下一個“納什”。

投籃可以依靠日復一日的苦練來培養肌肉記憶和手感,身材可以通過健身房的揮汗如雨來變得健碩,但組織、運球、傳球和廣袤無垠的視野,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這樣的天賦,才是特雷楊身上最彌足珍貴的地方。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當然,當然,考慮到最近對手的防守水平,這樣出色到有些離奇的命中率並不會成為特雷楊的常態。隨著賽程的慢慢推進,以及特雷楊最近沒有大礙的腳踝傷病,他的命中率大概率將會回落到45%左右。在這期間,特雷楊或許還是會遭遇到一些掙扎和低迷。

但那又如何呢?至少我們已經知道,特雷楊有這樣的水平和競技狀態,更重要的是,他有這樣的勇氣和信心去破除萬難。

特雷楊斬獲周最佳的背後,是又一個有關於大衛的全新傳奇故事

到了那時,我們或許可以發自內心的感慨一句,“楊不悔”再也不會是一句調侃,而是一種信念,是關於大衛的一往無前,是帶著三百前哨對抗十二萬金兵的楊再興。

是一個如風名字的再次揚起。

上一個風之子已經遠去,下一個風之子,正在冉冉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