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秋天之景,既有萬物凋零的蕭瑟,亦有豐收的欣欣向榮。正如劉禹錫所說“秋日勝春朝”,秋日雖沒有春天裡百花爭奇鬥豔、奼紫嫣紅的歡快,但那一片片的黃與紅,也為秋日增添了幾分靜謐之美。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宋〕蘇軾的《贈劉景文》: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唐〕黃巢《不第後賦菊》: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唐〕劉禹錫《秋詞》:山明水靜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宋〕張榘《青玉案》:西風亂葉溪橋樹。秋在黃花羞澀處。

〔宋〕晏殊《訴衷情》: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五代〕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宋〕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清〕 納蘭性德《南鄉子》: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

〔唐〕 趙嘏《秋夕》: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唐〕王昌齡《長信怨》: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唐〕 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唐〕 許渾《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宋〕葉夢得《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

〔宋〕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唐〕王維《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唐〕 王績《野望》: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唐〕杜牧《長安秋望》: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唐〕戴叔倫《三閭廟》: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唐〕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宋〕方岳《水調歌頭》: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宋〕 寇準《書河上亭壁》: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

〔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唐〕杜牧《九日齊安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五代〕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唐〕 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宋〕葉紹翁《夜書所見》: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宋〕 徐璣《秋行》: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

〔元〕 吳西逸《清江引·秋居》:白雁亂飛秋似雪,清露生涼夜。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唐〕張泌《河瀆神》:古樹噪寒鴉,滿庭楓葉蘆花。

〔宋〕林逋《詠秋江》: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蓬煙火飯魚船。

〔五代〕李珣《漁歌子》: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

〔元〕朱庭玉《天淨沙·秋》: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

〔唐〕 權德輿《星名詩》:風秋景氣爽,葉落井徑出。

〔宋〕 張孝祥《西江月》: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

〔漢〕 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北齊·蕭愨《秋思》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南北朝·謝朓《宣城郡內登望詩》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南朝梁·範雲《別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李頎《望秦川》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