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媒體八省區採訪報道②」高原大湖生態美

原標題:【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媒體八省區採訪報道②】

高原大湖生態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杜雪琴 顧麗娟

“近了!近了!青海湖近了!”隨著遠處一道湛藍的染色帶在天際緩緩散開,大家不禁雀躍起來。

11月14日清晨,採訪報道組從青海省貴德縣出發,一路前行,慕名來到了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

青海湖,面積4549.38平方公里,東西最長處約106公里,南北最寬處約63公里,從高處遠眺,一望無際的湖水碧波盪漾,略呈橢圓形狀,似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青藏高原上,令人神往。

青海湖的美,不僅是靜謐的自然美,更是鳥美魚多的生態美。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侯玉邦介紹說,青海湖平坦的地勢、清幽的環境、茂盛的水草、繁多的魚類,吸引了斑頭雁、漁鷗、棕頸鷗等數以幾十萬計的候鳥,每年五月從南方飛來這裡繁衍生息。

這裡是我國水禽的集中棲息地和繁殖育雛場所,由此也被譽為“青藏高原基因庫”。

“今天的青海湖這麼美,有周圍氣候環境變化的自然規律,更離不開人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侯玉邦說,他幹了30多年青海湖鳥類研究和保護工作,其中有17年就在青海湖,這裡的鳥兒都是他珍愛的朋友。

在鳥類研究保護者的觀念裡,喜愛鳥兒,首先要為它們營造良好的繁衍生育環境。每年飛鳥到來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都會根據各類鳥繁衍所需要的環境,在青海湖蛋島中央剷除雜草,鋪上細沙,給將要產卵的鳥媽媽一張“席夢思”。蛋島周邊則會種上鳥兒喜歡吃的草種,供它們覓食。

為保持青海湖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投入1.78餘億元,實施了溼地保護與恢復建設工程項目、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等50餘項生態保護建設項目,青海湖周邊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給了它們好的生存環境,再就不要去打擾了。”相關專家說,為確保正常科研不影響鳥類生活,他們與中科院建立了科研基地深入開展科研合作,用科技提升青海湖生態保護能力。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建成了集監控視頻系統、網路視頻系統、管理應用系統於一體的數字監控網絡系統,成為全國最早實現保護區核心地區視頻網絡監控的自然保護區。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近年來,青海湖溼地面積持續增加,高密度植被覆蓋率持續增大,整體生態功能持續增強,區域鳥類由1996年的164種增加到了225種,每年有近30萬隻鳥在這裡棲息繁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