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奧泰科創板上會在即 重磅產品面臨激烈競爭

在無營收、未盈利的新藥研發型企業澤璟製藥距登陸科創板僅一步之遙之際,又一家生物醫藥企業百奧泰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奧泰)也將於11月20日上會。

值得注意的是,百奧泰上會前夕,其研製的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格樂立)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註冊申請,這也是國內獲批的首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該產品對標的正是“全球藥王”修美樂。2018年,修美樂全球銷售額高達205億美元,連續7年位居全球暢銷藥物榜首。

此外,國內已有15家藥企開展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的臨床試驗,其中4家已提交上市申請,3家已經開展III期臨床試驗。在可能面對激烈競爭的情況下,百奧泰的先發優勢,能否在未來保證公司獲得較強的盈利能力,依然需要觀察。

公司擬募集資金20億元

11月11日,上交所披露了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47次審議會議公告,百奧泰將於11月20日上會。招股說明書(上會稿,下同)顯示,百奧泰此次擬發行股份不超過6000萬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擬募集資金20億元,其中,15.80億元用於藥物研發項目,1億元用於營銷網絡建設項目,3.20億元用於補充營運資金。據瞭解,百奧泰是一家專注於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領域藥物研發的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百奧泰三年一期營業收入較少,並且出現0元營收。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百奧泰營業收入分別為276.37萬元、200.89萬元、0元和0元。

2019年1~12月,百奧泰預計公司營業收入70萬元,為前期偶發性技術轉讓協議約定的完成最後一個階段工作內容對應的收入。

百奧泰在研發投入上保持著增長的趨勢。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百奧泰研發費用分別1.31億元、2.37億元、5.42億元和3.52億元。淨利潤方面,由於尚無營收,公司出現連年虧損。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百奧泰分別虧損1.37億元、2.36億元、5.53億元和7.15億元。

作為一家主要研發生物類似藥和創新藥的生物製藥企業,百奧泰在產品上市前,需要連續多年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等產品上市後才能改善公司的營收狀況。而放開盈利標準限制,也正彰顯了科創板的包容性。

易賢忠0元對價獲實控權

百奧泰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有21個在研及獲批上市產品。其中,阿達木單抗(BAT1406)於11月7日獲批上市;在研產品中,4個產品處於III期臨床研究階段,1個產品處於II期臨床研究階段,4個產品處於I期臨床研究階段。

其中,最受投資者關注的無疑是重磅生物類似藥阿達木單抗(BAT1406)。不過,其對標的修美樂國內銷售狀況卻並不理想,並且該款生物類似藥未來也將面臨激烈競爭。

招股書數據顯示,修美樂2018年中國區銷售額不足4億元,未及全球銷售額的0.2%。另外,國內已有15家藥企開展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的臨床試驗,其中4家已提交上市申請,3家已經開展III期臨床試驗。

雖然,作為阿達木單抗國內首款生物類似藥,百奧泰具有先發優勢。但是否能夠利用好上述優勢,考驗著百奧泰的銷售能力。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就相關問題採訪百奧泰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採訪函尚未收到回覆。

此外,百奧泰9個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主要產品中,3個為生物類似藥,6個為創新藥。另外,4個處於III期臨床的產品,陸續將於2019年底至2021年提交NDA(新藥申請)。

百奧泰表示,在可比公司中,百奧泰的中後期臨床研發管線數量超過了平均水平,早期臨床研發管線數量處於平均水平。在公司全面佈局生物藥的背景下,公司將安排已獲上市批准的BAT1406儘快推入市場,提高患者可及性,解決實際的臨床未滿足需求。

百奧泰控股股東為七喜集團,實控人為易賢忠、關玉嬋、易良昱。此次百奧泰科創板IPO,並非易賢忠首次涉足資本市場,早在2004年其就帶領七喜控股登陸深交所,2015年又將上市公司“賣殼”於分眾傳媒。

易賢忠耗費0元對價就取得百奧泰的實際控制權。2010年1月、5月,百奧泰有限(百奧泰前身)原控股股東HuMab Solutions分別以0元向七喜控股、七喜集團轉讓了18%、42%的股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