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銀行學”:關於貨幣與銀行的兩大誤解

  不論是本科生的經濟學教材,還是研究金融中介的學術論文,對銀行的描述不外乎如此:“銀行從家庭部門吸收存款,並向企業部門提供貸款,在各種備選的資本投資機會之間進行資本配置”。

  但對於現代銀行而言,這種描述不免脫離實際,難以反映出銀行的本質功能及內涵……銀行創造信貸和貨幣,進而創造購買力。

  ——阿代爾·特納勳爵,前英國金融服務局主席,《債務和魔鬼》

  宏觀經濟學患上了奇怪的“健忘症”,20世紀初期和中期經濟學家對貨幣與銀行的關注,對商業銀行貨幣創造機制的見解,如魏克塞爾、哈耶克、凱恩斯和費雪的著作,以及20世紀後期明斯基對金融週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被遺忘或邊緣化了。

  取而代之的是如今仍占主導地位的新古典學派和新凱恩斯學派對貨幣及金融體系的忽略。危機前不考慮金融體系的學院派主流貨幣經濟理論,被證實無益於預測金融危機,也無益於我們理解金融危機並拿出解決方案。

  因此,我們不得不再次理解貨幣與銀行的本質功能及內涵。本文就目前常見的兩個關於貨幣與銀行的誤解進行分析,強調了商業銀行貨幣創造機制的重要性

你不知道的“銀行學”:關於貨幣與銀行的兩大誤解

誤解一:貨幣來自於中央銀行(或政府)

  或許我們首先應該回答“什麼是貨幣?”貨幣是一個歷史範疇,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其形態從最初的貝殼、羽毛到金、銀等貴金屬,再到紙幣和電子貨幣。

  在現代金融體系中,貨幣包括以下三類:

  (1)紙幣和硬幣;

  (2)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

  (3)存款貨幣。

  其中,前兩類貨幣由中央銀行(在我國為中國人民銀行)創造,最後一類貨幣由商業銀行創造。

  為什麼“貨幣來自於中央銀行”是誤解?

  因為如上所述,用於流通的貨幣包括紙幣、硬幣和存款貨幣兩類,而後者由商業銀行創造,並非來自於中央銀行。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用於流通的紙幣和硬幣僅佔非常小的比例,以英國為例,這個比例不足3%。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流通貨幣為電子貨幣,由商業銀行創造。

  那麼,商業銀行是怎樣創造存款貨幣,即購買力的呢?

  簡單來講,銀行向借款者B發放貸款,並在自身的資產負債表中將此貸款記為資產,同時將貸款資金存入借款者B的賬戶,派生出相應的負債。

  即銀行在發放貸款於借款者B的同時,派生了(創造了)等量的存款貨幣於借款者B。借款者B進而可以使用這些存款貨幣用於購買產品和服務。

  這種電子貨幣的創造過程實質上為“無中生有”(ex nihilo拉丁語),由銀行工作人員在電腦系統中打字即可完成。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或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難以接受。正如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言:“使經濟學家們認可銀行貸款和銀行投資確實創造存款貨幣被證實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事實上,正如熊彼特所說,銀行的貨幣創造功能並不侷限於銀行貸款,商業銀行的很多資產端活動均可創造存款貨幣,比如商業銀行購買外匯、購買企業債券、進行商業投資等等。

誤解二:商業銀行提供金融中介服務,即吸收儲蓄者的存款並將其放貸於借款者

  此觀點稱為金融中介理論,即商業銀行先以低利率(存款利率)吸收儲蓄者的存款,再將其以較高的利率(貸款利率)放貸於借款者,並從利差中獲取利潤。

  如圖1所示,儲蓄者A把錢存入於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將錢借於借款者B。

  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扮演著一個介於A與B之間的中間人角色(a middle man)。

  這種金融中介學說是目前經濟學教科書中最為常見的描述商業銀行活動的理論。

你不知道的“銀行學”:關於貨幣與銀行的兩大誤解

圖1:金融中介理論

  然而,這種對商業銀行行為的描述不僅與現實不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我們對銀行的理解。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其對商業銀行貨幣創造機制的忽視。按照金融中介理論,銀行必須先有存款,才能發放貸款,因此假設沒有儲蓄者存款於銀行,銀行便無法發放貸款。這顯然是與現實不符的。

  正如上文所述,銀行在發放貸款的同時創造存款貨幣,這個過程實質上為“無中生有”,即從技術上講,銀行不需要有任何存款,便可發放貸款進而創造存款貨幣。

  對這一過程的正確描述應如圖2所示,銀行向借款者B發放貸款的同時創造(派生)等量的存款貨幣,存入借款者B在該銀行的賬戶,此活動與A無關。

你不知道的“銀行學”:關於貨幣與銀行的兩大誤解

圖2:商業銀行貨幣創造理論

  銀行金融中介理論的另一大缺陷在於其對金融風險的低估以及對金融週期理解的偏差。因為其實質上刻畫了一個“積累型”的貨幣環境,而實際上貨幣積累的過程或許是緩慢的。

  試想,在一個“創造型”的貨幣環境中,金融的波動會更大嗎?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銀行在技術上可以隨時創造貨幣,並不需要通過一個積累的過程。值得指出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銀行雖然傾向於超發貨幣,但並不會無限創造貨幣,其決定仍受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監管要求、資金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結語

  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機制鮮為人知,因此關於貨幣與銀行的誤解俯拾即是。本文討論了目前較為常見的兩大誤解,重點闡述了商業銀行“無中生有”的貨幣創造過程。

  與此同時也分析了目前佔據主導地位的金融中介理論的缺陷及其侷限性。客觀認知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機制極其重要,只有基於此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通貨膨脹、資產價格變動、金融週期等金融現象。

  版權說明:文章內容整理於網絡。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後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