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最近,小提琴家也是作曲家的林朝陽很忙活。做了十年影視音樂創作的他迴歸他藝術生涯的起點——古典音樂,不僅出了張古典專輯《潮汐》,緊接著在濟南、北京、深圳、上海上演市場獨奏音樂會。11月8日,他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音樂會,展現了一位外表不太古典內心極度古典的小提琴家的風采。而在演出前一個禮拜,在林朝陽剛剛簽約的環球音樂的一間辦公室裡,他和京城媒體進行了一個小時的面對面聊天兒。聊天的話題有圍繞著新專輯《潮汐》的主題,也有拉拉雜雜的閒聊。有意思的人喜歡和有意思的人聊天,林朝陽就是一個有意思的人。既然叫“鹽哥”,他的很多話題都很“鹽”有關,放多了放少了都不行,用感性音樂去感動大家的他實際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理性的人。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01

音樂會現場——那個看起來不太古典的小提琴手

11月8日晚,中山公園音樂堂,林朝陽的音樂會現場。

因為做了十年的影視音樂創作,而且《蝸居》、《手機》、《如懿傳》、《失戀三十三天》都是熱播劇或者高票房電影,他的夫人丁薇又是著名歌手,原本想象著現場會有導演、演員、歌手等很多娛樂圈的腕兒們來捧場,他們的豪車會讓音樂堂旁邊的車位很緊張,可是事實卻出乎我的想象。當我把車停在了空空蕩蕩的停車場,時間已經快七點了。音樂廳裡,看不到任何打扮入時的明星,只有來聽林朝陽拉琴的觀眾,安安靜靜的等著主角出場。意外之餘,才意識到有明星捧場充數的滿座票房,遠不如多來幾個前來聆聽並且懂自己的知音更重要。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沒有以往人們看到的古典音樂家那樣莊重,燕尾服、西裝至少是像點樣的演出服。而隨著掌聲出場的林朝陽隨和得像走進自家門廳一樣,一身兒黑,一頭蓬鬆頭髮,笑起來帶著點阿甘一樣萌萌的笑容,特別是吊襠褲和運動鞋的搭配,很少見到古典音樂家這副打扮,多少帶著一些些桀驁不馴的小叛逆模樣。外形怎麼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現在的身份是一位規規矩矩的古典音樂家。一曲維尼亞夫斯基的《傳奇曲》拉開序幕,一曲結束最後的兩下輕輕地撥絃,贏得全場一片掌聲。接近著,他帶來一首新專輯也是這場音樂會唯一的“大部頭”,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那首八分多鐘的《第三奏鳴曲》。這是一首古典樂迷都熟悉而一般的觀眾也都聽著耳熟的作品,林朝陽說,在零下四十度的湖面上拂去覆蓋的浮雪你還能看到厚厚的冰層下還有彩色的魚在遊動,這是自己的老師曾經讓他感受的音樂,這次他把這種感覺演奏給觀眾聽。林朝陽的琴聲帶著一種堅毅執著和頑強的力量,激越處如同穿越挪威森林的狂風暴雪,那種震撼撲面而來,甚至感到躲閃不急。舒緩時,猶如從參天老樹的枝葉間撒下的縷縷陽光照身上心裡一絲絲的溫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常年進行影視作品創作的緣故,作為作曲家林朝陽的畫面感和情感色彩需要非常的分明,所以在他的音樂中能夠清晰的觸摸到他琴聲中的那些畫面感,那種角色的傾訴欲和層次分明的情感表達。“音樂沒有秘密。”林朝陽真實的傳遞著他的音樂情愫,那種簡單純淨水晶般的質感。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下半場,林朝陽全部安排的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小品,也是專輯中那些好聽的“小精靈”。除了拉琴,他也喜歡跟觀眾進行語言交流,他的講解自然隨意也很有趣味,比如說《船歌》就是一對男女在船上盪來盪去的談戀愛,比如說在克萊斯勒的《中國花鼓》可以聽到廣場舞音樂的影子。不過,他說無論是大作品還是小曲子,無非都是有關人、有關世界、有關情感的作品。埃爾加的《愛的禮讚》,林朝陽琴聲中那種深深地情感表達令人動容。他說:“相信這首曲子大家都很熟悉,以前我都不拉,不拉是因為它太土了。可能是年齡的原因吧,我現在知道了什麼是愛的致意。”這個夜晚,林朝陽盡心盡力的演奏著每一首曲子,絲絲入扣的展現著作曲家和自己的內心世界。他沒有一般演奏家那樣在舞臺上的隨心所欲,用各種姿勢照顧到所有到場觀眾的感受,而他只是始終固執的側著身子,哪怕是一側的觀眾只看到他的背影或者側臉。整晚,他都這樣兀自的演奏著,兀自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或許這也是他的一種個性表達。每首曲子演奏結束,林朝陽都會帶著一臉的稚氣對大家笑容,就像阿甘臉上的那種笑,平靜單純而又燦爛,這或許就是音樂的本真。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02

叫“鹽哥”比叫“斜槓”強多了

和每一位幕後工作者的作曲家一樣,林朝陽這個名字也不被大眾所熟知。但是,《蝸居》、《手機》、《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辛亥革命》、《如懿傳》等40餘部影視劇配樂都出自他手,電影《失戀三十三天》的配樂還入圍了第49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提名。十年之中,他在影視音樂、流行音樂領域可謂是風生水起,已經棲身於一線作曲家行列。可這檔口,“鹽哥”為啥要回歸他的藝術起點古典音樂呢?用他自己的話說:“重新回到舞臺之前,認真地花了很多年去理解、思考以我的方式怎麼演奏;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我怎樣拿自己去驗證看見的東西。”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在音樂會裝在信封裡的節目單上,赫然印著一段文字:“在藝術中的分寸把握和在生活中的與人相處,是何其相似,就好比做飯下鹽,你給多了,他齁的慌,給少了他又嫌淡,我以‘鹽’提醒自己。‘鹽’是當我嚐遍了以後尋覓到的平衡感,‘鹽’是活的,是感受生命的意思,是每天每次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意思,‘鹽’既是情懷,也是尺度。”

林朝陽還有一個名字“鹽哥”,或許這段話已經傳達出“鹽哥”中鹽自己寓意。在林朝陽看來,“鹽”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最初他想的是往傷口上灑把鹽,我當初想這個字還挺有意思的。“要知道,做音樂並不是每天很開心很幸福的事情,聽音樂也不一定是很開心很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年輕人百分之三十都是有問題的時候才去聽音樂。所以音樂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它就有一點像鹽這樣的東西,它有治癒能力,它也會讓你疼。”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在林朝陽的身上有著很多身份,小提琴家/作曲家/製作人/教育家/攝影師/畫家,這樣的人往往會被人說成是“斜槓藝術家”。特別是十年的影視音樂寫作對林朝陽來說是個幫助,到了他如今重新走上舞臺開始演奏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演奏方式和演奏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對音樂的本質看法更往前推進了一步。他認為,其實音樂最美妙之處就像做飯做菜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法,你會多放一點什麼東西,也會少放一點什麼東西,這種平衡不是拿出來顯擺一下能力。“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感慨,所以我就叫自己‘鹽哥’,省得別人叫自己‘斜槓’藝術家。有時候別人問你是幹什麼的,你會愣在那兒不知道你是幹嘛的,因為你是幹這個的也可以幹那個,聽上去更古怪還不如叫‘鹽哥’算了。”

03

找個讓年輕人喜歡古典音樂的理由

林朝陽籌劃這張新專輯絕對不是一拍腦門兒就乾的事兒。“我大概兩年前開始構思這個專輯,之前我一直做影視音樂的創 作,寫著寫著我突然想自己當初也是古典音樂出身,如何讓古典音樂能夠與當代人有真正的溝通,跟年輕一代人有溝通,讓他們願意跟你交往,而他們也需要一個親近古典音樂的理由。”

全世界都存在的一個同樣的問題,年輕人與古典音樂似乎有著天然的距離感。如何讓年輕觀眾喜歡上古典音樂,林朝陽認為在自己這張專輯中與年輕人溝通的橋樑就是他自己。“畢竟我是個演奏者,就像我去別人家做客一樣,我會帶著禮物,但是人家不會看著你的禮物,看重的是你這個人。所以,我知道是我在跟大家交流,而不是我的東西再跟大家交流。當然,你儘量帶著好的東西去就是了。”他說,每場演出他都會非常清晰的去感知,他有時候甚至可以感知每一個聽眾的反應,“這是一個很美妙的事情”。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通常來說,播放一張CD或者在廣播裡聽到一首作品,如果沒有音樂訓練或者古典音樂的欣賞基礎,大家聽到的感應都會差不多。所以,林朝陽才說,與年輕觀眾真正溝通點在他自己,“因為我可以去演出,觀眾會看著你這個人,能夠感受到你是否跟他是有關係的,如果有關係他就會聽你的東西。就像一家人或者一群朋友,你願意跟我待在一起,我們會在一起吃頓飯,我就會給你夾個菜,對他說‘這個菜蠻好吃的,你試試看。’如果你們之前沒關係,人家都不願意搭理你。所以,一個演奏者一個音樂家,人家首先看的是你這個人,然後就能夠感受到你的工作、你的藝術價值,這就成功了。”

04

用二十年去準備一首兩分鐘的曲子

在林朝陽的《潮汐》中收錄了12首作品,除了格里格《第三奏鳴曲》,剩下的基本都是時長三四分鐘的音樂小品。這樣做他有一個目的,就是通過這個唱片讓可能還不太親近古典音樂的人有個理由走進古典音樂,“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事情”。不過,選擇小品是件危險的事情。他說:“因為這些小品是最容易被大家聽懂,於是也很容易被拿出來跟最好的演奏者去比較。這樣做,是我自己在跟自己較勁兒。”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在這張專輯中,有一首小曲子對於林朝陽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那就是隻有作曲家阿連斯基的僅有兩分多鐘的《小夜曲》。他回憶:“二十多年前,我有一張小提琴演奏大師米沙·埃爾曼的唱片,這首曲子應該是那張唱片中的第三首,我一聽就爆喜歡。這個人能夠在如此小的小品中把人生的喜怒哀樂全部放在裡面。但對當時二十多歲的我來說簡直是太難了。所以我從來沒有碰過這首作品,試都沒有試過就一直聽,而且經常拿出來聽。一直聽到我差不多可以演奏了,才錄這張唱片。可以說我聽了二十年這首曲子,現在才把它錄下來。”

在這張專輯中,林朝陽沒有選擇和大樂團合作,而是與俄羅斯鋼琴家Evgeny Sinayskiy做搭檔。他的理由是:“我只跟鋼琴合作,從技術角度說這樣能保證更高的質量。”

05

音樂不但不是感性的,而且是極度理性的

音樂到底是感性還是理性的,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大多是的人那裡都會是前者。但在作曲家那裡,答案可能是相反的。林朝陽說,自從他作曲之後對音樂的看法似乎完全變了,“我覺得音樂不是文學性的而是純數理化的東西,它是一個四維空間的解構,就是一個物理的三維空間加時間值的滾動,它通過聲波這類的東西以化學的方式刺激我們的耳膜,刺激我們的荷爾蒙和後腦,諸如此類的這一串東西我們都會有感覺。”他認為,音樂完全是一個系統化、科學理性的東西,儘管人們聽到的東西是感人的,但是它已經到了絕佳比例的空間,它不是像建築那樣停止而是滾動的,所以它能給人以巨大的能量感受。他同時認為,作曲家更是這樣的理性動物,他把他感動的東西以一個固態動態的方式寫出來,這些在幾百年前莫扎特年代就已經被驗證,只不過沒有被拿出來普遍的討論而已。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我創作影視音樂的時候,通過閱讀劇中的情節情景情感,然後把自己的口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不管是我們創作、演奏抑的時候,都會根據“菜譜”把你的感情量化、物化最後變成作品。”林朝陽說:“我對音樂的理解已經到了徹底的理性了,如果你把我當一個廚師的話,我給你們做一餐飯,然後你們吃完之後被感動的熱淚盈眶,其實這個過程中的調配、切割、分配、火候等等全部都是理性的,但正是有一個完美的理性結構才會帶來一個非常充分而合理地感受。”

06

繪畫解決了音樂難題

觸類旁通在藝術領域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攝影、繪畫等相關藝術都感興趣的作曲家林朝陽說:“藝術是相通的,每一種門類藝術都會給到藝術家不同的靈感。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教授認為我是最好的最有才華的學生,但是我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兒。我在大學的時候放棄過三年,根本沒有拉琴,而是去學習繪畫。”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135

繪畫給林朝陽解決了一個困惑已久的問題,在古典音樂界有一個問題就是從小到大不允許你帶任何的瑕疵,但是繪畫藝術隨便帶瑕疵。林朝陽說:“你的瑕疵如果奇特是唯一的,你可能就成為梵高了。所以,我認為觸類旁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孩子們進行藝術類教育的時候,特別是對於有個性的小朋友來說,必須讓他有多種的可能性。尤其是他自發產生的興趣,比如說他端起了相機,或者拿起了畫筆,這都是很棒的事情。”

07

拍到一張好照片不次於錄製一張專輯的好心情

《潮汐》這張專輯的封面是一個落日的海灘,一個男孩兒無意間闖進鏡頭。大海之上,一輪明月高掛天空,一隻不說難以發現的天鵝浮游在海面。這是林朝陽在英國旅行過程中隨手拍下的一張照片,一切都很隨意,但又偶然天成。他對這張作品很是得意,於是就成了專輯封面。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做音樂非常理性的林朝陽認為,美好的感情一定是建立在貌似冷靜的狀態下,好的攝影作品一定是不衝動的,所以它們叫做瞬間,咔一聲就停在那兒。“你有自己的生活感受,你會喜歡給能觸動你感受的那張照片。如果你是偏浪漫的,你就會喜歡佈雷松的作品。你比較喜歡冷靜的,就去欣賞一些建築、山地構圖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情世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故事。

如果倒退二十年,那時候的攝影用的都是膠片,拍照可能只是個紀念意義。林朝陽回憶,在他們小時候拍照就是一種留念或者把那一瞬間藏起來。但是今天這是一個視覺閱讀的時代,攝影對於年輕人來說,越來越變得成為主流,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玩兒法。未來古典音樂有可能會像攝影一樣,比如說有些人喜歡膠片攝影,因為年輕人不需要我們灌輸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沒有意義的,他們就是要反抗嘛。他的荷爾蒙就是你說什麼他就會反對什麼,但是他自己喜歡的東西你奪也奪不走。有時候感到很累,在暗房裡衝膠捲,30多張裡能挑出幾張很得意的作品,就會感嘆“真好呀”。你看專輯封面有了,那種快樂絲毫不低於去做一張專輯。那是我激進的工作,那是偶得。人總是這樣的,偶得的東西你會欣喜若狂。

08

不喜歡亂燉,我是分界音樂家

林朝陽表示,他的演出是十年的計劃,票房對他來說可能會有問題,不過他不會去為了票房去工作。“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為自己去生活,更多的有頭腦的人已經認識到這一點,而且他們有能力去這樣做。其實,我也是有能力的,去做一個真正的獨立的自己有清醒意識的生活,本身是很美好的。我並不是完全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是工作。”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鹽哥”林朝陽:音樂就像給飯下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從影視音樂或者現代音樂迴歸古典,未來林朝陽稱不排斥會嘗試一下有古典元素但偏流行和前衛的跨界作品,當然還會繼續寫他的影視音樂。他說:“我不想只做跨界音樂家,那不是我,我不會把所有的東西都摻合在一起‘亂燉’,我是分界音樂家。”

未來會不會舉辦一場影視作品音樂會,但是林朝陽表示,目前他還不想做這件事情,“我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有時候被迫要寫電視劇音樂,因為我也要生活要賺錢。”但是有一道必答題放在他面前,如果選擇作品的時候,有人給他很多錢,但是這個作品自己並不感興趣,他如何選擇?他的回答很有趣:“如果我不感興趣的話,我就會看最近我缺不缺錢。如果我不缺錢,有礙著面子不得不寫,那我就加倍。”

張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