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安特女董座專訪:曾經,覺得騎電動自行車很弱

捷安特女董座專訪:曾經,覺得騎電動自行車很弱

一次自行車挑戰賽,讓巨大董事長杜綉珍從排斥電動自行車,到把它當成長新動能。(攝影者.駱裕隆)

撰文者:林喬慧

10月26日,全球唯一女性自行車品牌Liv,舉行由其贊助的職業級女子車隊CCC-Liv來臺記者會,一手催生Liv的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全程參與,心情顯得相當好。

這3年,杜綉珍其實經歷了一場大起大落的考驗。

她是在2017年初接手巨大集團董事長,但就在前一年,中國共享單車興起,對產業造成巨大破壞,中國自行車市場大幅衰退。接連兩年,巨大營收跌破600億元,是近十年,除了2009年雷曼風暴外,唯二負成長的兩年。

去年,巨大走出陰霾,每股盈餘(EPS)年增39%,即便,仍未回到高峰,但已朝正向發展。關鍵動能就是電動自行車。

攤開巨大電動自行車成績單,它的營收佔比,今年前兩季數字已來到28%。

捷安特女董座專訪:曾經,覺得騎電動自行車很弱

杜綉珍創辦全球第一個女性自行車品牌Liv,要在自行車產業創造出差異化。(攝影者.駱裕隆)

電動自行車

.一般自行車所說的電動自行車,正確名稱應為電動輔助自行車,在傳統自行車上搭載馬達、電池。.電動輔助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最大差異是,前者須踩踏,才會有電力輔助;後者不須踩踏,只要手催油門就能騎。

第一仗:心魔戰坦承「一開始排斥電動車」

從腳踏車到電動自行車,乍聽之下,僅是自行車的動力只要經踩踏後,就有電力加入輔助。但,這對自行車業正帶來犀利的典範轉移!

杜綉珍接受本刊專訪時,首度揭露這家47年老品牌的轉型故事。

杜綉珍坦承,打仗前,其實她自己內心就先打了一場仗。

今年70歲的她,騎乘自行車經驗豐富,曾經環島,挑戰登武陵及日本富士山經驗。

她說,「我一開始滿排斥(電動自行車)。」原因就在於,「騎慣傳統自行車的人,一般認為騎電動自行車是Weak(脆弱)的表現。」

直到今年,杜綉珍跑到日本參加100公里環東北挑戰賽後,才開始改變。

原來,主辦方規定參賽者只能使用大會提供的電動自行車,「我騎了66公里後,又騎上一個火山,本來一百公里對我來講滿挑戰,但有電動輔助的關係,再高的山及挑戰都是可能的。」「讓我很改觀,如果有電動自行車,是可以讓更多人享受騎乘的樂趣。」

先相信電動車會讓使用者有樂趣,對巨大人而言,並不容易。

2014年,商周以封面故事紀錄,當時80歲的巨大創辦人劉金標,帶領團隊完成全程12天、共966公里的自行車環島之旅。劉金標自認,能靠雙腳自己踩完全程,為他帶來很大自信。

其實早在1999年,巨大就有試探性的研發電動自行車,執行長劉湧昌曾在媒體上說過,巨大最初做電動自行車的過程跌跌撞撞,2011年前後,內部曾質疑,質量不行(編按:中控系統、馬達、電池彼此若配合不好,即有燒起來的可能),不如把部門關掉算了,內部會議上甚至還吵到拍桌,差點翻臉。

一個一直不被認為是主流的產品線,在20年後才躍升為主力。

杜綉珍說,內部決定要做,但共識是:就算做,也要讓顧客體驗捷安特「只做唯一」的精神。

她將研究電動自行車及傳統自行車的成員,組成同一團隊,找來對電機與電控理解的人才進入,在營收最低潮的2017年,他們的研發費用比率是近7年新高,杜綉珍要求原有員工,「不只要設計傳統自行車,你要想將它加上馬達、電池的時候,它會怎麼樣,要一併考慮。」

對理解馬達技術的新同事,她要求,即便有馬達助力,但不能讓消費者騎車時失去突破、挑戰的感覺,「我覺得這很重要。」

巨大發言人李書耕描述,自行車的馬達不能喧賓奪主,「你騎的時候,電動自行車給你的電力,要模擬自然騎車狀態,就像有翅膀在後面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