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30年|風雨兼程 為創新引入源頭活水

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30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培育優秀企業、助推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30年裡,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累積了大量實戰經驗,從政策設計到模式創新,都為創新江蘇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服務】科技創業載體強

國家級孵化器及國家大學科技園數量多年全國第一

從率先提出“科技興省”到實現“科技強省”,“科技”成為了江蘇發展的最大底色與動力。從1989年,江蘇第一家孵化器在南京落地,到如今,江蘇納入統計的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達72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75家、國家大學科技園15家,國家級孵化器及國家大學科技園數量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

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30年|风雨兼程 为创新引入源头活水

服務!服務!還是服務!江蘇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秉持服務理念,通過提供研發經營場地、共享設施和多元化的創業服務,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了企業成活率和成長性。

在南京市江北新區自主創新服務中心,記者瞭解到該中心通過全面的科技服務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各項政策,在減輕民營企業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構建親清型政商關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為新區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做出了貢獻。

此外,中心圍繞企業共性需求每週至少開展一場“政策速遞”、科技企業家沙龍、“科技大講堂”等綜合性的科技活動;協辦“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承接江蘇省科協青年會員創新創業大賽等高端賽事,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中心全年舉辦科技活動30場,惠及2000多人次。

【人才】科技創業人才多

是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科技企業孵化器也成為了人才的聚集地,日益成為各地“築巢引鳳”和吸引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30年|风雨兼程 为创新引入源头活水

根據統計,目前,全省科技創業孵化載體內共集聚了近37.5萬科技人才,其中國家高層次人才近490人、留學歸國人員約6300人。如蘇州創業園,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聚焦高端人才集聚,累計引進各類高科技人才18000餘人,吸引各級各類創新創業領軍人才385人次。其中,國家級人才計劃12人,省雙創人才18人,省重點創新團隊1個,姑蘇領軍人才39人,高新區領軍人才315人,其他留學歸國人才1000多人。

孵化器通過提供研發經營場地、共享設施和多元化創業服務,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了企業成活率和成長性。全省孵化器擁有在孵企業超過3萬家,培育超過500家上市和掛牌企業,近4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約佔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22%。蘇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孵化培育的華興源創成為科創板第一股。

【角色】主導角色轉型

“民營孵化”作用凸顯,投資主體趨於“多元化”

30年的發展,江蘇科技創業載體建設由早期的政府主導逐步向企業、高校、社會機構等多元化投資發展轉變,混合所有制、大企業主導建設、民營資本投資參股等模式不斷湧現。其中,蘇博特、澳洋集團、華脈科技等傳統龍頭骨幹上市公司及新興企業正試圖借力於科技創業載體,以實現傳統產業轉型,搶佔新興市場。常州五星智造園、南京J6軟件園等民營孵化器已成為城區老舊廠房“騰籠換鳥”、轉型升級的一張名片。全省孵化器中運行主體為企業法人的已超過76%,以民營企業為主運營管理的佔23.5%;眾創空間運營主體為企業法人的已超過83%,以民營企業為主運營管理的佔47.9%。

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會長李太生表示,民營科技企業孵化器是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助推科技創新和經濟轉型升級方面作用日益凸顯、地位日益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作為董事長牽頭成立的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為港珠澳大橋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穩定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在新的企業發展形勢下,繆昌文發起了用“孵化器”來支持小微企業自主創新的嘗試。目前,繆昌文和團隊已扶持了約30家企業進駐孵化器,併為這些企業負擔了多項開支。

繆昌文堅信,民營企業帶來的資本、技術與平臺,能彌補市場經濟的不完善、融資投資的缺乏,能為孵化按下“加速鍵”,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方面軍!

【成果】輻射區域經濟發展

科技創業載體成為新興產業的策源地

以強化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創新服務能力為核心,積極推進專業孵化器建設,不斷為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30年|风雨兼程 为创新引入源头活水

截至2018年底,全省建有各類專業孵化器174家、專業化眾創空間153家,全省290家孵化器建在省級以上高新區內,蘇州工業園區、無錫高新區、蘇州高新區等圍繞一區一戰略產業打造了一批國家級孵化器品牌;天合光能、蘇大維格、美新半導體、途牛網等新興產業代表性企業均從孵化器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行業佼佼者,也成為了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以中國礦業大學國家科技園為例,經過多年發展,其已成為徐州市乃至淮海經濟區高層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轉化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的重要基地,躋身全國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先進行列,成為江蘇省唯一一家A類(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園區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的學科和科技資源優勢,以“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核心功能,以“能源、環保、循環經濟”為重點發展領域,建成了功能齊全的服務體系,目前,園區入駐企業近500家,其中大學生創業企業70餘家,中介機構50餘家,65%的在園企業與中國礦業大學有相關性,園區已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家,各類掛牌上市企業13家。

30年來,江蘇孵化器為培育新興產業立下汗馬功勞,也成為產業壯大的有力後方。江蘇省光伏、物聯網、納米、軟件等新興產業代表性企業都誕生於孵化器,科技創業載體已經成為高科技新興產業培育的搖籃。

交匯點記者 範傑遜 黃歡 胡安靜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