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廣西壯族人喜歡自稱“唄儂”?“唄儂”一詞在當地,有何特殊的文化意義?

故園小紅豆


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一個省級自治區,其文化底蘊不可小覷,目前戶籍人口達五千多萬。

雖說廣西壯族自治區,可不是所有廣西人都說壯語的,其方言分佈廣泛,主要有:粵語,壯語,桂柳話,客家話,平語,苗語,湘語等等。

主要分佈在,百色,崇左,河池,南寧,貴港,防城港,來賓等等,其中靖西,德保,天等,大新,邕寧,武鳴等四十多了縣,為壯族主要集聚地。

雖說是壯語,不過在廣西各地還是有不少的口音差距,官方定的標準壯語,以武鳴為標準。

按照題主所說的“唄儂”按照我百色地區來說的話,其實就是“兄弟”的意思,不過這不單單是兄弟的意思,其中意思多樣化,並不單一,我們叫的親戚也可以說“唄農”見到陌生人,你感到親切想跟他交朋友也可以叫“唄農”。就像我們講國語一樣,平時我們出去見到陌生同齡人是不是先叫“兄弟”或者姐妹。“唄儂”這兩字拆分出來解讀的話就是,兄與弟,在我們廣西來說,這個詞是好詞,熱情奔放且好客。

歡迎來廣西做客,我們有大碗的酒和一群暢快的激情的人們,還有歷史悠久的猜碼文化,下面秀一波自家壯語,各位老爺們能否看懂。

金扣呀略,(吃飯了沒)。

背輪街,(去上街)。

貝肯黨,(去上學)

嘟歪,(水牛)

貓哦尼阿,(你很帥氣)

好了隨便說下可以了,有很多都是沒法用國語表示出來的,同為壯語,不過差異化肯定的有的,有時候相近的城市說的都不一樣,平時去河池,人家說的慢一些還能聽懂,說快了也是一臉懵逼,特別是一些阿公阿婆,有時候跟他們說土話,簡直是各說的,也是直搖頭。


表弟的N種作死


我就是廣西壯族人,是南寧市武鳴區那一帶的。其實“唄儂”這一個詞語是壯話裡邊對別人的稱呼,就是“兄弟”的意思。當然一般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或者感情好的朋友,這都可以稱作“唄儂”。

壯族是壯族人民一種本地的方言,壯族作為56個民族裡麵人口僅此於漢族的少數民族,說壯話的人們分佈在在廣西的各個角落。壯語有自己的拼讀和音標,以前學校裡面還有壯語的專業,不過現在很多壯族人很少有人專門去學了,都是從小到大跟著身邊說壯話的人學,也是作為自己的第一語言。當然不同的地域壯族的口音都不一樣,甚至一個縣城或者鄉鎮裡面,都會有好幾種口音的“壯語”。但官方壯語主要以武鳴雙橋那一帶為主,廣西衛視壯語新聞節目用的口音就是和那邊一樣的,但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風俗,在當地人心裡,他們說的口音對自己來說也都是“官方的”[呲牙],這個也不重要。

而且壯語裡面有一些跟泰語很一樣的,其中淵源很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一下。

當然除了“唄儂”之外,我們常見或者經常聽到的壯語還有“勾恨蒙”、“勒炮”“勒騷”、“根候”、“嘛您”、“噠波”、“噠咩”、“咩姥”、“讀給”“讀哞”“讀懷”。

有沒有全部看得懂的朋友呢?[大笑]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說說這些詞各代表什麼意思。如果有對壯話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關注後私信瞭解哦[祈禱]


捕影者木木君


提這個問題的是傻子一個。

廣西的壯族語言各地都有不同,差異很大,而且壯族也沒有自己的文字,使用的還是漢字。

1958年廣西壯族(僮族)自治區成立,規定以武鳴壯話為標準話,(廣播電臺),文字使用的是漢語拼音。各級政府部門的牌子上都要寫有的(大家不要以為是英文表述啊)。

廣西的壯話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語音,有些地方隔一個鄉都不同,就說武鳴縣的壯話,桂北地區的壯人跟本聽不懂。

所以,一句壯語“貝儂”問全廣西的壯族人是什麼,是不是傻瓜的提問?


用戶1148174867751


不管什麼說,這兩字“唄儂”是亂用,亂套的。“唄儂”的真正意思是同一個姓的祖宗下來的兄弟姐姨媽表親的才叫“唄儂”。不同姓的人怎能叫“唄儂”呢?廣西壯話的表達。他們用“唄儂”來稱呼大家。就象我們都是中國人的意思,或者是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意思。正規講,誰跟你“唄儂”?在外國見面我們是中國人,很熱情。回到國內誰還去和你“唄儂”?有的富人,名星,領導在公眾場合為了取得群眾的歡心,大喊大叫,你們好,我們是“唄儂”,你懂就懂,不懂就不要亂開口亂喊。反正我不是你的“唄儂”。中國人,廣西人,老鄉。還差不多。


不死鳥194484875


“唄儂”壯話裡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具有親戚關係廣義上的稱謂,也就是對輩分比自己高的人的尊稱。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有對陌生人這樣稱呼,這是表達友好、套近乎、歡迎的一種口頭方式,比如邀請、問路、需要幫助、交朋友、搭訕等等對別人的尊稱,這種口頭語言加上笑臉、握手、擁抱等肌體動作,則是完全表達友善的、喜悅的,毫無惡意的行為方式,對方也會以相同的行為方式相對,因此,“唄儂”在壯語中的文化含義就是親近的、友善的、喜悅的、熱情的口頭語。


貴188


唄儂,土話的音譯,翻譯成漢語就是兄弟的直意,也泛指親戚、兄弟姐妹之意,在崇左市範圍內多見稱呼,大新縣更是喜歡用這個,大新的本土明星組合“木棉組合”還為此創作了歌曲《唄儂情深》,到央視參加過表演,還建設了“唄儂創業園”等等具有特色文化的基地。



扶貧隊長


壯族人之間的稱呼,包括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所有人!領導經常在臺說:全板唄噥,全鎮唄噥!











上林三里紅


唄儂這個詞,也分關係,例如,如果我跟你介紹某一個人:“這個是我的唄儂”,這個“唄儂”就是這個是我的親戚的意思,如果兩好友見面說:“唄儂”好久不見,就是兄弟好久不見的意思,如果你跟朋友開玩笑說:唄儂別這樣哦!也是:兄弟別這樣的意思!在我們那裡,主要的意思還是指有血親關係的親戚,兩個好友之間叫唄儂,也是指對方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的一種親密稱呼!


你的小花貓呀


“貝農”一詞來自壯語音譯,意思為“親戚”

壯族人團結熱情,對於關係很要好的熟人,喜歡稱之為“貝農”,不管這個人是不是真的親戚,只要覺得關係很好,交情很深,都可以叫對方“貝農

舉個例子,同村的兩個沒有親戚關係的朋友去參加酒席,甲和主人介紹乙:這是我的“貝農”!乙聽了心裡暖暖的,主人聽了就知道,他們的關係是很要好的。

關於稱呼不是親戚的人為“貝農”,這種情況的起源是:

1,壯族人對人情關係很看重,我看重你我的感情,我所以我當你是我親戚,我會把你當親戚看待,對外人我直接稱你為親戚,你可以順便進出我家。這是其一,因看重對方而稱“貝農”

2,同村同姓乾親,在同一個村的,同一姓氏的人,互相稱“貝農”的情況最常見,雖然兩家不是同一個祖先,但都是一個姓氏的,又是世代同村,就很應該互相以親戚相稱

3,舊時代異地異姓乾親,以前生活不容易,每日養一家子吃飯都是一個大問題,於是有人搬出大山,尋求能吃飽飯的地方,後來又陸續搬出來幾家,這幾家沒有血緣關係,也不同村同姓,他們互相照應,互相幫忙,時間長了就互相認親戚,大家都是“貝農”,幾十年後,他們的子孫也是這麼叫對方的

時代發展到現在,隨意稱呼“貝農”的情況是越來越常見了。路過某村買包煙,直接叫老闆“貝農”,剛認識個人,和別人介紹說:這是我“貝農”。其實這樣隨意是不對的,不尊重歷史文化,現在的壯族年輕人,不夠了解“貝農”一詞的含義,有違歷史文化,叫“貝農”,意味著這個人你很重視,怎麼能隨意亂稱呼呢?


馬氏百科


身為廣西人,完全不懂壯話,因為我的生活環境裡都是說桂柳話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簡直外語一樣。壯話應該和泰國越南老撾的話有些淵源,屬於同語系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