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暢水通能人歸——記南漳縣觀音巖村黨支部書記趙明永

農村新報全媒記者 肖敏 通訊員 夏帥濤 任修雷

“我們村海拔高、溫度低,適宜發展反季節香菇,價格也高。”11月12日,南漳縣肖堰鎮觀音巖村返鄉能人王作湧算起了收入賬:今年夏菇賣了8萬多斤,產值近百萬元,明年還要擴大規模。

多年前,王作湧在遠安種植食用菌。直到2017年,村支書趙明永和縣財政局扶貧隊員到宜昌考察招商,找到了王作湧。當年10月,他就回到老家,流轉50畝地,成立香菇合作社。

“現在村裡通水也通了電,趙書記還帶著大家把路修好了,客商的貨車直接開到香菇基地,我們省了不少事。”王作湧回憶,村裡原來都是泥巴路,到鎮上趕集需要100分鐘,現在通了水泥路,開車只要半個多小時。

觀音巖村西北兩面是山,東南兩面是峽谷,景色雖美,但對修路來說是天大的障礙。當時,從村裡到鎮上的11.6公里盤山路,觀音巖村前前後後修了10多年。趙明永當上村支書後,決定把這條路修起來。

為了節省成本、縮短工期,趙明永動員妻子李桂玲賣掉豬場,專門為15人的施工隊燒飯。但兩個月後,李桂玲頸椎病犯了,實在撐不下去了,他又拉來小姨子、兒媳婦幫忙。

“小時候吃水靠背,一直背了三四十年。”村民丁克憲或許不會想到,在扶貧工作隊和趙明永的推動下,引水工程於2016年建成,他們終於喝上乾淨的自來水。在過去,村民都是到山下的漳河背水吃,來回一趟要3個多小時。

水來了、路通了、電也有了,一切都在為產業孕育著希望。因為趙明永,返鄉村民越來越多。“村裡基礎條件好了,先後有11戶人家從城裡遷回村裡,還有5人回鄉創業,帶動大家脫貧致富。”

在外務工的李宗文回來了,他發展食用菌兩萬袋,養殖黑毛豬350頭,去年新建250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豬場;2016年,村民都正旺返鄉,也養起了生豬,今年出欄200多頭……

如今的觀音巖村,一改往昔的落後,上馬食用菌、木瓜、生豬產業,87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發展的腳步遠不止於此,去年夏天,來自武漢、襄陽等地的百人團,來到觀音巖村觀賞喀斯特地貌、漳河大峽谷及古民居,舉辦篝火晚會,還找農戶買走5000多元的土特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