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undai Blue Prize 2019 決賽高能來襲

11月14日,以“社交智能”( Social Intelligence)為主題的Hyundai Blue Prize 2019 中國青年策展人大獎決賽在位於798藝術區的現代汽車文化中心(Hyundai Motorstudio Beijing)舉辦。經歷10個月的賽程,6名/組入圍選手在現場進行最後PK,角逐的“創意能量”(Creativity)和“創新未來”(Sustainability)兩項大獎。

Hyundai Blue Prize 2019 决赛高能来袭

現代汽車文化中心藝術總監徐靜介紹Hyundai Blue Prize 2019年賽制

決賽當天,六位蜚聲全球的專家評委親臨現場。高名潞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藝術史教授、批評家、藝術史學家、策展人)、斯蒂芬妮·羅森塔爾(Stephanie Rosenthal,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評委會主席,現任柏林馬丁·葛羅比烏斯博物館館長)、約珥·費雷(Joel Ferre,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ACMA 藝術與科技實驗室主任、策展人)、凱倫·史密斯(Karen Smith,OCAT西安館館長、批評家、策展人)、馬丁·霍齊克(Martin Honzik,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總監、策展人)以及邱志傑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藝術家、策展人)共同出席決賽,聆聽六名/組入圍選手對策展方案的闡述演講。與此同時,18家來自藝術、大眾生活、汽車、黨政類的36名受特邀媒體評委與專家評委一起進行現場投票,甄選最終獲勝者。

Hyundai Blue Prize 2019 决赛高能来袭

Hyundai Blue Prize 2019現場評委

從2019年3月開幕至今,Hyundai Blue Prize 2019 歷經公開招募、大賽初審、海選晉級、大賽複審等階段,六強選手終於脫穎而出。9月1日至9月5日,6名決賽入圍選手還進行了為期5天的韓國交流考察活動。之後,6強選手通過抽籤形式與國際評委組合,接受導師一對一指導。在此期間,選手們和各自的導師一起反覆打磨策展方案,最終以“導師-學員”的方式出征決賽。在這個互動過程中,評委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傳授給選手,快速提升了選手在學術和策展實踐方面的經驗,而選手也將蓬勃的朝氣和創意帶給評委導師,在選手和評委之間碰撞出的靈感將在決賽當天進行現場展示。

Hyundai Blue Prize 2019 决赛高能来袭

六位入圍選手分別演說策展方案

10月12日,經過六強選手與評委反覆打磨的入圍方案線上投票正式開啟,這也是歷屆賽事最受矚目的環節之一。從10月12日開始到11月14日大眾投票通道關閉,大賽共收到近萬數投票,大眾的廣泛參與度可見一斑。

決賽現場,陳嘉瑩、李泊巖、王棟棟、唐益禎、付了了、陳旻&張業鴻等6名入圍選手依次上臺演說策展方案,並接受專家評委敏銳專業的審核點評。陳嘉瑩的策展方案《愛的幾種形式:愛屋及烏、偏見與柏拉圖》,以數字時代三個類別的愛作為主要對象,探討其各自隱藏的由技術裹挾的社交關係問題。李泊巖的策展方案《孤島祥雲:溝通的困境和相遇的可能》試圖構建這樣一個虛擬疆域:一個智能對話的集合體,一個由諸多藝術家和技術人員共建的特別社會,在其中偵查人與人的關係所發生的特殊變化。王棟棟的策展方案《壞種子:未來之惡》,將以“視覺現象學”般的“還原”再現潛藏在文化中的“壞種子”的物質形態。唐譽禎的策展方案《人類社會遭遇社會機器》從文字(自然語言處理),圖像(圖像識別處理),移情(數據挖掘)展現雜糅的主體——人類或多或少的機器屬性與機器或多或少的人類屬性。付了了的策展方案《皮膚》將智能社交時代的“皮膚”指向我們的知覺、情感、與他人接觸、發生關係的“界面”。思考當人的“皮膚”這一界面與機器由算法構築的界面產生聯通,成為終端的人類和擁有意識的機器將建立何種新的關係。陳旻&張業鴻的策展方案《狼、猞猁和蟻群的社會生活》以信息高速公路工地上的荒原狼、猞猁安全島和蟻群遊戲廳三段隱喻文本展覽展覽敘事。將社會/社交與個人/集群的關係作為主要線索,從而提出問題,為什麼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反而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社會和社交不適者?所謂的社會交往是不是某種程度遮蔽了社會?我們如何共同生活?

Hyundai Blue Prize 2019 决赛高能来袭

專家評委現場點評提問

Hyundai Blue Prize 2019的兩項大獎獲得者,將經由專家評審、媒體評審、大眾評審的三方投票結果計算得出,並在11月19日晚公佈。

據悉,兩位獲獎者將分別獲得由現代汽車提供的60萬元人民幣展覽經費,為其在現代汽車文化中心舉辦獲獎展,並將受邀走訪全球一線藝術機構,在瞭解現代汽車國際藝術項目合作計劃的同時,與當地知名機構策展人一起互動,交流策展經驗和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