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庫恩:中國捍衛多邊合作有利世界穩定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道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近日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積極、堅定地致力於多邊主義,支持多邊合作,這對整個世界的穩定、安全與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參考消息》:中國領導人在達沃斯論壇、二十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金磚國家峰會等不同場合都呼籲堅持多邊主義和開放貿易,您對此有何看法?

庫恩:如果用一個詞來說明目前中國的外交政策,我會選擇“參與”或“主動”。中國參與世界事務的廣度和深度讓我印象深刻。現在,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事務中國都沒有置身事外。此外,中國的外交越來越主動——這個國家不再滿足於僅僅對外部事件、環境和壓力作出反應。如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願景和“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為什麼要提出有關全球治理的宏偉願景?要了解當代中國,這些都是世界需要解答的關鍵性問題。

《參考消息》:中國基於多邊主義的全球治理解決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解決當今世界的重大問題?

庫恩:我認為,關於中國外交政策的宏偉願景包含八大理念:命運共同體、雙贏合作、經濟全球化、新型全球治理、新型國際關係、求同存異、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人文交流。比如,金磚國家為中國探索新的全球治理方式提供了試驗場。中國希望世界瞭解中國領導人的治國理政原則,這些原則可以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根據國情加以應用的一個積極範例就是中國的精準扶貧舉措。中國並沒有宣稱構建新的全球治理模式輕而易舉,也沒有宣稱“中國模式”具有普適性或者可以無視國情地輸出給任何一個國家,但世界必須考慮新的全球治理結構,而中國的經驗可資借鑑。

中國培育新式全球化

《參考消息》:美國退出各種國際組織、條約和協議,傾向於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則逐漸成為多邊主義的捍衛者,這難道不是全球舞臺上的一個有趣現象嗎?您如何解讀多邊主義由西方國家在二戰結束後發起卻由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來捍衛?

庫恩:要正確評價中國對多邊主義的奉行,就必須正確評價全球化,它以比較經濟優勢法則為基礎,卻因為對西方國家工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招致不滿。曾經是全球化支柱的美國現在推行“美國優先”貿易保護主義,這是一種歷史性的顛倒。雖然頗具諷刺意味,但其邏輯很符合經濟學。

中國的發展奇蹟得益於全球化,因為中國工人使中國成為世界的低成本製造業中心。但現在,中國的舊模式不再適用,比如說,工人們需要漲工資來校正社會經濟失衡。中國現在正充分利用自己的專長和經驗,培育新式的全球化,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專長和經驗,而那正是發展中國家啟動經濟增長所需要的。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擴大了亞洲、非洲和歐洲之間的聯繫,從而減輕國家發展的不均衡並推動經濟增長。它著眼於能促進當地發展的項目,比如高鐵。中國認為,發展是第一要務,若沒有經濟增長,一切都是空談。中國對多邊主義的支持促使中國外交出現一個“拐點”,中國在國際關係中從被動轉向主動。中國的外交政策與世界緊密結合——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鼓勵共同發展經濟,推動中國崛起為大國。

《參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斷?

庫恩:這種對處於轉型中的世界做出的富有見地的研判,是基於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幾個特點:多種爭端造成的地緣政治複雜性;世界各地都可獲得的即時信息;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經濟和軍事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技術。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來保障國內發展,那是中國的頭等大事。中國的和平發展也有利於提高全球生活水平。中國領導人也認可中國負有的全球責任,強調維護穩定、打擊恐怖主義、解決地區衝突。從中美摩擦的角度來看待中國外交是錯誤的,但隨著中國邁向世界舞臺中央,它到本世紀中葉會在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值得深思。中國領導人已表示中國會承擔起應負的責任,並且說到做到,比如出資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本土產業。

《參考消息》:您認為中國的全球夥伴關係理念與西方國家的聯盟有什麼不同?

庫恩:

這兩個理念的宗旨不同。中國的國際夥伴關係理念以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西方國家的聯盟理念則以國家安全為主要目標。

“一帶一路”要有高標準

《參考消息》:您一直非常贊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以及中國為世界所做的其他項目,從它們近些年的實施過程來看,您對它們有什麼最新看法?

庫恩:“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大意義。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至關重要,因而對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舉足輕重。這就是為什麼我欣賞和讚賞中國不斷監測和評估,通過中期修正尋求改善。中國現在更加重視透明度、適當的債務水平、乾淨的商業慣例以及與當地的接觸。中國在發展中世界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金融問題、政治動盪、文化誤解、民族主義和恐怖活動。中國率先做出承諾,提供了早期投資,承擔了最初的風險,因此它理應得到讚賞。只有預見到問題才能取得最佳成效。債務負擔正促使中國對放款行為進行“再平衡”。中國企業需要證明其項目是可行的,這意味著至少債務是可控的,意味著當地民眾承擔得起財務預估中假定的成本。這屬於中期修正,是中國格外擅長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中國40多年的改革開放才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從試點開始,看看哪些奏效哪些不奏效,做出一些修改,然後進一步鋪開。長期的成功有賴於按照最高標準的分析、監督和控制來恰當地規劃、組織和運作項目。“一帶一路”倡議為支持宏偉願景提出了宏大原則:“共商共建共享”“雙贏合作”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都是極佳的指導方針,但這些原則不能是空洞的口號,專家們不能一味稱讚它們奏效的案例,也應該剖析這些原則不奏效的案例。真誠坦率能減少猜疑、促進成功。“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至關重要,必須以最高標準去執行。(本文由楊士龍採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