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爆雷!守著“海底銀行”淨利5年虧近20億 市值已蒸發逾140億元

又爆雷!守著“海底銀行”淨利5年虧近20億 市值已蒸發逾140億元

守著“海底銀行”卻虧損不斷,5年淨利潤虧損金額近20億元,曾年提供優質蝦夷扇貝5萬餘噸,被世界譽為“海底銀行”,如今蝦夷扇貝卻“說走就走”、“說死就死”……

11月15日,獐子島(002069)股價報收2.5元,漲幅0.4%。

11月14日,獐子島公佈了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數據顯示,本次核銷底播蝦夷扇貝海域抽測平均畝產分別為2017年0.13公斤/畝、2018年2.37公斤/畝,低於上述測算的畝產水平5.15公斤/畝,因此擬對此部分存貨成本進行核銷處理。

根據公告,公司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約2.78億元,約佔截至10月末上述底播蝦夷扇貝賬面價值3.07億元的90%。

又爆雷!守著“海底銀行”淨利5年虧近20億 市值已蒸發逾140億元

基於抽測現場採捕扇貝情況來看,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部分海域死亡比例佔80%以上。對此,獐子島表示,海域底播蝦夷扇貝非正常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至於原因公司正在加緊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獐子島集團於1958年創立,200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主業為海產品養殖和水產品加工。

蝦夷扇貝一度是公司主要的增殖品種,截至2013年末,播蝦夷扇貝佔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比重為83.38%以上。其中,生態的海洋牧場曾年提供優質蝦夷扇貝5萬餘噸,被世界譽為“海底銀行”。

2010年、2011年是獐子島的高光時刻,當期實現營收分別為22.6億元、29.4億元,歸屬淨利潤分別到達4.23億元、4.98億元。其中,蝦夷扇貝是創收主力軍,2010年、2011年營收分別為9.05億元、11.82億元,佔營收比例均超40%。

又爆雷!守著“海底銀行”淨利5年虧近20億 市值已蒸發逾140億元

不過,自2014年開始,獐子島便陷入了虧損窘境。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2014年鉅虧11.89億元。

2018年1月,獐子島的蝦夷扇貝再次出現“事故”。因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加上海水溫度的異常,造成高溫期後的扇貝越來越瘦,品質越來越差,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的扇貝沒有得到恢復,最後誘發死亡。

又爆雷!守著“海底銀行”淨利5年虧近20億 市值已蒸發逾140億元

受此影響,2017年歸屬存貨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影響合計6.29億元,導致2017年淨利虧損7.23億元。儘管在2018年實現扭虧,但自2014年以來,5年時間獐子島淨利潤合計虧損高達19.7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5月份其股價曾最高到達22.5元,如今已不足3元,期間累計跌幅已超88%,與此同時,市值僅剩17.8億元,較峰值160億元,也已蒸發逾140億元……

隨著蝦夷扇貝的“跑路”、“餓死”,蝦夷扇貝對公司整體收入及盈利能力的支撐正在逐漸下降。2015年至2018年,蝦夷扇貝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分別為27.76%、24.67%、23.97%、12.89%,到了2019年三季度,佔比已降至9.21%。

對此,獐子島終於決定停止底播蝦夷扇貝規模發展。公司表示,自2020年始,底播蝦夷扇貝由規模發展階段向中試探索階段調整,每年中試蝦夷扇貝約10萬畝,基本關閉底播蝦夷扇貝增養殖風險。

同時,鞏固加強海參、海螺、海膽、鮑魚等土著品種的資源培育,提高可持續盈利能力。

歷經半個世紀的洗禮,從“海上大寨”到“海底銀行”,獐子島空守“金山”卻無“造血”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