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記通江縣中林小學教師劉興孟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記通江縣中林小學教師劉興孟

“優秀教師”“育人楷模”“教學能手”“巴中好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雖榮譽無數,她卻從不因此而陶醉。

23年如一日紮根深山,守著山溝裡的孩子,甘之如飴,用使命和責任詮釋“師者初心”,譜寫了閃亮的人生——她,就是通江縣中林小學教師劉興孟。

築夢深山

情繫講臺再結緣

“沒有什麼職業比當老師更具幸福感了。”劉興孟的啟蒙老師杜南齊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從小耳濡目染,她夢想著長大後像杜老師一樣,也當一名優秀教師。1991年師範畢業,她被分配到村小學代課,撤鄉後的村人煙稀少,小學瓦房破舊不堪,代課老師每月僅發40元工資。為了生計,她一邊上課,一邊種了幾畝玉米和水稻,條件雖然艱苦,當每天看著幾十個孩子圍著自己打轉時,心裡蜜一樣甜。

堅守“三尺講臺”是劉興孟的初心,她一度認為日子再難,都不會放棄。但因女兒一場大病,她的夢想之路險些戛然而止。

2001年5月29日晚,劉興孟給稻田“改水”回家,發現女兒躺在床上,身體不停抽搐,才恍然記起女兒好幾次喊頭疼。她萬分焦急,趕緊抱起女兒往鄉衛生院跑。鄉衛生院卻診斷不出病情建議轉縣醫院。終於,女兒因及時搶救脫離生命危險,從此一家卻欠下好幾萬元債務,微薄工資已不能支撐家庭開支。劉興孟無奈離開學校,和丈夫杜維禹遠赴上海打工。

2007年,巴中市開始通過考、聘、辭、轉等方式解決代課教師問題。劉興孟得知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回家報考。兩個星期後,劉興孟被錄取。重回講臺,她一門心思撲在教學上,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展示給學生,激發村裡孩子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23年來,她對這個小山村有難以割捨的情愫。她總說:“孩子們需要我,我也割捨不下這份牽掛,培育山裡娃這份神聖職責我得擔著。”

用愛澆灌

有情何懼少人煙

松溪鄉海拔1500米以上,年均氣溫不到10℃,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0多度,從9月到次年4月,人們全靠圍著火爐取暖,當地老百姓把這裡稱為“荒山”。中林小學校長王明青最怕降溫,學校來過很多教師,招考的、特崗的、支教的,見到學校心便涼了半截,若半夜再降大雨大雪,第二天就捲鋪蓋走人了。

因特殊地理環境和艱苦生活條件,中林小學學生單親家庭多、留守兒童多,隔代教育已經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下一代孩子身心健康。劉興孟看到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臉龐,覺得自己不只是老師,更應該是“媽媽”。以前,學校裡沒有熱水,大多數住校的孩子不能每週洗頭、洗澡、換衣服。為了讓大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她隔三差五就叫上班裡的孩子去她家洗頭洗澡。每到週末,她寢室門前的那棵銀杏樹上,總是晾滿了孩子們五顏六色的衣服……和媽媽一樣,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又是那麼義不容辭。

遇到那些特別需要關心的孩子,要是不伸援手她就睡不著覺。2014年,她班上有個叫小月的孩子,因脊柱側彎身體嚴重變形,需要手術治療,但因家庭經濟拮据,鉅額的醫藥費無著落,劉興孟便積極倡議師生及社會人士為小月募捐,同時發動自己的親朋好友幫忙。沒過幾天,4500元的愛心款就交到了小月父母手中。

每年9月過後,她更是把自家孩子的衣服收上滿滿一袋子,送給那些生活拮据的孩子們穿。在學校,她無數次給生病的孩子熬藥、送水,為留守兒童過生日,陪困難家庭的孩子過節,送孩子節日禮物,發給孩子學習用品。尤其到了冬天,她堅持每天生一盆炭火,放在教室裡供孩子們取暖。

“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就是我留下來的動力,希望我的努力能讓這些山裡的花骨朵盡情綻放。”這些年,她教過700多名學生,把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教育。

匠心耕耘

一朝花開香滿園

鄉村學生沒有好老師可不行。劉興孟認為語文學科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情”與“境”的關係。為了啟發孩子,她常常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在山林裡做遊戲,觀察螞蟻爬行的路線、野花開放的過程,創新“詩歌教學法”,教學生以閉目冥想的方式感受鳥語花香、捕捉寫作靈感。

一堂堂生動的語文課,猶如一把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打開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排解了孤獨和困惑。批閱作業時,孩子們把對父母的思念寫進了詩裡。五年級學生杜建豪在《送別》中寫道:“睡夢中,我被一陣刺耳喇叭聲吵醒,原來是搭載爸媽務工的車到了。父母匆匆拿起行李,頭也不回鑽進了汽車,我光著腳追出去,卻怎麼也追不上。那一刻我哭了,汽車漸行漸遠,我的心也隨之掏空……”劉興孟被觸動哭成淚人,讀懂了孩子的內心,她更明白——老師就是這幫山裡娃的依靠。

劉興孟常說:“我不僅是一名教師,更是一名黨員,站在三尺講臺上,一定要給學生們樹好榜樣。”2017年,劉興孟榮獲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深圳市TCL公益基金會聯合頒發的“TCL希望工程燭光獎”;2018年,被評為“巴中市優秀共產黨員”“巴中好人”;今年7月,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劉興孟紮根大山23年,如苔花般微小,卻依然默默堅守、矢志不渝,將一點一滴智慧播撒,幫孩子們用知識改變命運,如同牡丹仙子般綻放著為人師者的迷人風采。(轉自《巴中日報》2019年11月14日0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