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時運不濟,跌宕起伏的晉國

時運不濟,命運多舛,自從晉穆侯死,其弟晉殤叔以“兄終弟及”的名義篡位登基以來,晉國便正式開啟了第一次的內亂。直到四年之後(公元前781年),晉文侯弒殺殤叔才重新使得晉國進入一個穩定發展階段,晉文侯憑藉勤王有功,政治清明,使得晉國一舉成為春秋初期最為有影響力的諸侯國家。但好景不長,在晉文侯去世之後(公元前745年),其子晉昭侯為了拉攏叔父曲沃恆叔來對抗晉殤叔一族,便將曲沃賜予曲沃恆叔。奈何,曲沃恆叔不僅沒有全心全意幫助晉昭侯,反而憑藉在晉文侯時立下的赫赫戰功,聲望日益擴大,使得曲沃一舉成為晉國第二個政治中心,甚至於超過翼城。

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公元前739年,晉昭侯被殺,曲沃政權正式與翼城政權完全對立,晉昭侯的被殺,也代表著曲沃代翼的正式開始,晉國再一次進入內亂,這次內亂整整持續67年(公元前745年——公元前678年),直到公元前678年,晉武公被周天子冊封為晉國國君。至此,晉國再一次進入一個穩定發展的階段。晉獻公不僅繼承了父輩的夙願,更是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政治清明、任人唯賢的政治才華,使得晉國軍事、經濟都達到了空前實力,並且留下了“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的讚歌。

就在準備待從頭、涿鹿中原,朝天闕之際,在晉獻公的晚年期間,晉國再次發生了動亂,這次動亂不同於以往的兄終弟及,叔侄爭權,以及公族之間的謀權奪勢,而是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父與子。

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驪姬之亂——始作俑者

嫡長子繼承製一直是封建社會各個階層都約定俗成的基本制度,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封建社會最為核心的制度。廣義的嫡長子: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公元前672年,晉獻公攻打驪戎,並抱得美人歸,是為驪姬和少姬。驪姬生子為奚齊,少姬生子為卓子,這兩個孩子在之後都曾經短暫的成為過晉國的君主。很遺憾的是,他們都是晉國內亂的犧牲者,也是晉國再次內亂的導火索。這一切的源頭都要從晉獻公偏愛驪姬開始。

遇到愛情的晉獻公不僅對驪姬寵愛有加,而且想要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給予驪姬,哪怕是天上的星辰。那麼對於驪姬而言,沒有什麼是比得上君王之位更令人垂涎三尺的。更加默契的是,晉獻公也是如此想的,晉獻公想要將君王之位傳給驪姬之子,而驪姬也想靠著母憑子貴上位,於是這場陰謀詭計便開始了。

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驪姬的離間之計

首先,驪姬通過賄賂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讓其向晉獻公進諫。以曲沃、薄地、二屈雖然屬於邊疆,但是沒有強大的地方官為藉口,讓晉獻公將太子申生,公子夷吾,公子重耳派遣於三地,以示權威。晉獻公覺得有道理,便答應了。於是京畿之地,除了奚齊、卓子則再無公子。

其次,驪姬先是以晉獻公夢到太子母親,是因為想念的理由,將太子騙到曲沃行祭祀之禮,然後等到晉獻公打獵回來之時,又將太子祭祀帶回來的酒肉下了毒藥。在晉獻公想要品嚐時,驪姬又以酒肉來自遠方的緣故,提出讓狗先試吃。狗死,太子陷害晉獻公的罪名成立。雖然太子提前收到消息逃到了新城,但奈何太子一片孝心,他深知父親離不開驪姬,若是申辯可能會要了驪姬的命,然而驪姬不能死,否則為不孝;但是如果不申辯,則自己要揹負弒父弒君之名,乃是大逆不道,最終太子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緊接著,驪姬又誣陷公子夷吾和重耳知道太子下毒的內幕。於是,太子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二屈。晉獻公以兩位公子不辭而別,是為異心,將兩位公子逐出了晉國。

最後,晉獻公將其他公子也都逐出了晉國,最終晉國之地,除了奚齊與卓子外,再無公子。雖然一系列的陰謀詭計中,驪姬是發起者,但實際上晉獻公才是最終的決策者,為了能夠立奚齊為太子,可謂是煞費苦心。驅逐公子,以避免兄弟殘殺,同室操戈的事情再次發生為其一;驅逐公子,以保證奚齊絕對權力為其二。但或許在晉獻公的心裡,博得驪姬一笑才是晉獻公的唯一目的。

託孤之臣——以死盡忠

無論你何等偉大,作何努力,生而為人終究逃不過死亡的結局。公元前651年,晉獻公病逝,晉獻公一生征戰,將晉國的疆域擴大了三倍有餘;一生唯才是用,晉有獻公,然後有千里馬;一生文韜武略,使得晉國的國力達到了空前。只是歲月不饒人,一代天驕,就此隕落,嗚呼哀哉!

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晉獻公託孤荀息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病情加重,自知時日不多的晉獻公找來肱股之臣荀息,在與其推心置腹之後,於病榻前拜荀息為相國,並且將年幼的奚齊託付給荀息,願荀息能夠輔助奚齊繼位,能夠輔助奚齊管理朝政。同年,晉獻公病逝,晉獻公一生征戰,將晉國的疆域擴大了三倍有餘;一生唯才是用,晉有獻公,然後有千里馬;一生文韜武略,使得晉國的國力達到了空前。可是無論你何等偉大,作何努力,生而為人終究逃不過死亡的結局,一代天驕,晉獻公就此隕落,嗚呼哀哉!

裡克弒殺二君

裡克何許人也?裡克——晉獻公的肱股之臣,官拜晉國卿大夫。為人耿直,驍勇善戰,在與晉獻公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中立下了赫赫功勞。假道伐虢中,與晉獻公里應外合滅掉了虞國,掃除了晉國涿鹿中原的阻礙。

裡克弒君的緣由:其一,奚齊初立,論其功績,地位,晉國本該由荀息與裡克一文一武共同協助,但奈何荀息當上了相國,裡克及其一干黨羽卻被暗中奪了軍權;其二,裡克原本就是太子申生的死忠,是天子申生的忠實擁護者,所以對驪姬、奚齊本來就心存抱怨;其三,奚齊遠不如公子夷吾,公子重耳才能兼備。

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裡克弒君之前的準備:其一,裡克拉攏了被奪軍權,失勢的官員;其二,裡克拉攏了原本屬於申生、夷吾、重耳的舊將:其三,裡克為弒殺奚齊做了詳細的計劃,並不是魯莽行事;其四,心理戰,裡克以長公子(公子夷吾、重耳)在外不迎立,而立幼子不合禮樂指責荀息。雖然荀息不為所動,但輿論中流言蜚語以起。

公元前651年,十月,相國荀息奉託孤遺願,擁立晉獻公(驪姬)之子奚齊繼。武將裡克藉著舉行晉獻公治喪儀式的機會,派人混入了保護奚齊的衛兵中,將奚齊殺害。

同年十一月,荀息復立晉獻公(少姬)之子卓子繼位。但沒有想到裡克更為過分,竟然在朝廷之上將卓子弒殺。緊接著,荀息因愧對晉獻公,於是選擇了自殺。一代賢臣,就此隕落。

先君病榻前拜相於臣,且將奚齊託付於此,讓臣護其繼位。臣雖竭盡全力擁其繼位,但卻未能保全奚齊、卓子之性命,託付不效,傷先君之明,更負先君之託。臣荀息,唯有一死,以報忠心。

荀息死後,朝堂之上便再無人與裡克相提並論,晉國的政權也暫時掌握在了裡克手中。與此同時,晉國再次大亂,亂的是國無君主,亂的是各方勢力犬牙交錯,亂的是民心惶惶。

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國無公族——弊端初現

國無公族的進程:

  • 1.晉獻公採用土蒍之法,將曲沃恆叔,曲沃莊伯一族公子盡殺之,勉強生存下來的也逃離了晉國;
  • 2.驪姬用計謀逼的太子申生自殺,又逼得公子夷吾,重耳逃離晉國;
  • 3.晉獻公為了保證奚齊順利繼位,也為了避免同室操戈事件的再次發生,將其他的公子也都逐出了晉國,使得京畿之地再無公子。
  • 國無公族是晉國快速發展的關鍵,也是晉國人才輩出的原因,更是晉國一舉成為當時最具有影響力諸侯國之一的主要因素。氏族大夫制度的取消,是異姓人才崛起的根本,但異姓人才的崛起,也為晉國埋下了伏筆三家分晉的伏筆,當然這是後話。

    春秋無義戰(五):國無公族的弊端初現,命運多舛的晉國

    但是在晉獻公去世之後,國無公族的弊端便已出現端倪,原因有三:

    其一,原本君主去世,應該是本族大夫主事,因為公族勢力大,權力大,地位大,即使有造反者,也很容易被鎮壓,為新君的繼位提供了穩定的環境,但晉獻公時,國無公族,主持大事的是荀息,荀息沒有絕對的實力壓制裡克,甚至於說荀息與裡克是棋逢對手;

    其二,晉獻公是連接文臣武將的樞紐,晉獻公去世之後,朝堂之上沒有能夠成為軸心的人,維持黨羽之間的平衡,所以導致了文臣不得不依附武將的局面。而真正有能力的公子重耳、夷吾正在流浪他國;

    其三,整個驪姬之亂中,站在舞臺中央的不管是擁立者還是反對者都是異姓氏族,可以說是異姓氏族主導了這次動亂,而生為晉獻公之子的奚齊、卓子則只是任人擺佈的傀儡,毫無主導權。參照以前晉國的內亂,可全都是同室操戈。至此,同室操戈的晉國已經逐漸演變成了異族的爭權奪勢。異姓氏族對於整個晉國的發展已經顯示出了空前的影響力。

    晉國的異姓大夫模式,如果沒有明君作為樞紐,便很容易發生動亂,晉獻公去世便是國無公族弊端的第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