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大家好,我是千千媽媽。

“只要給我一打嬰兒,我能把孩子訓練成社會精英,不管是醫生、律師還是警察。”這句話出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創立人約翰·華生之口。

大家可能對約翰·華生的名字並不熟悉,但他的“哭聲免疫理論”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

然而,恰恰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他的理論和思想,卻毀了美國整整一代兒童,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全世界許多孩子。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華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18歲的他上了一所神學大學。他考試前隨便突擊背一下,就成了全班唯一通過希臘語考試的學生。大學畢業後,他考入了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成為了一個年輕有為的心理學家。

年輕時候的華生英俊瀟灑,上進用功。因此博得了不少女生的喜愛,有人甚至說華生是最帥的心理學家。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然而,這個人們口中的最帥心理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策劃了一個備受世人爭議的實驗——小艾伯特實驗。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1920年,華生找到了實驗對象小艾伯特,照片中這個只有9個月大的嬰兒。他太小了,以至於都還不會走路只會爬行。和所有這個歲數的嬰兒一樣,天真無邪,非常可愛。

華生則覺得他“鎮定且被動”,很適合用來做實驗。

小艾伯特的母親是診所的奶媽,沒有什麼文化,不知道華生要拿孩子做什麼實驗。她只是知道,把自己的小孩給這個人做實驗,一天可以拿到1美元的報酬。

一開始,小艾伯特源源不斷地收到華生的禮物,雪白的小鼠、可愛的兔子、調皮的猴子。看著這些毛茸茸的小動物,小艾伯特高興極了。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兩個月後,小艾伯特11個月大的時候,華生的實驗正式開始了,他再次把小白鼠放到小艾伯特眼前。在小艾伯特,伸出手來想要抓住小白鼠時,華生突然在他身後

重重敲擊了一根1.2m的大鐵棒,巨大的響聲嚇得小艾伯特,嚇得小艾伯特趴倒在坐墊上,哇哇大哭了起來。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此後,每當小艾伯特,開始有碰小白鼠的意圖時,華生就要敲擊鐵棒把他嚇哭。

整整一週時間以後,華生已經不需要再敲擊鐵棒,只要把小白鼠放到他面前,小艾伯特就會哇哇大哭著轉身。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長時間的實驗之後,小艾伯特開始害怕,所有毛絨絨的東西。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華生從這個殘忍的實驗中,得出了一個結論:人的恐懼,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

華生立即著手發表論文,他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後來又寫出了許多兒童教育相關的書。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心理學家。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作為華生的實驗對象,實驗結束後華生本該去除他的條件反射,不然滿世界都是毛茸茸的東西,小孩子該如何生活下去?悲劇的是,華生找不到根治恐懼的方法。

當人們重新回頭,來找這個嬰兒的時候,才發現他在6歲的時候,就已經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小艾伯特成為了現代科學史上犧牲的最小嬰兒。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華生在他的書《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中說: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 – 醫生、律師、藝術家、鉅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以他的理論為基礎,衍生出了育兒經哭聲免疫法

如果孩子醒了,要吃奶,不要讓他吃奶,如果哭了,哭1-2分鐘後,給予安慰,可以輕聲說:“寶寶你不能吃奶,要自己睡!”

這種方法的確有效,一般2-3天小孩兒就會變得很乖,美國媽媽們省心又省力。這樣的方法,在美國媽媽們中間迅速傳播。

然而,那些孩子長大後,哭聲免疫法的弊端終於暴露無遺,這些缺乏情感關照的孩子,輕則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甚至出現自閉症、精神分裂。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在那一代孩子的幸福被毀掉了,美國媽媽們開始嚴重摒棄了哭聲免疫法,開始大力支持親密育兒,華生也成為了美國媽媽們最討厭的人之一。

據心理學家分析,哭聲免疫法完全破壞了嬰兒人格和親子鏈接的建立。

嬰兒在出生的頭兩個月裡,幾乎每天都在吃和睡之間切換,仍處於一種“自閉”的狀態,正是母親的積極關注和陪伴,維持了嬰兒的這種“全能自戀”。在得不到回應的煎熬中,嬰兒會累積巨大的恐懼和憤怒。

別讓“哭聲免疫法”毀掉孩子的童年

到了兒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會讓孩子無理取鬧大爆發,瘋子一樣不可理喻;有時候面對一點危險都沒有的事物,卻驚恐發作,無比害怕。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乖巧”的孩子,而是一個對世界充滿信任感的孩子。畢竟,能夠健康快樂的長大,大概是這個世界上許多孩子和父母唯一的心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