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县:三级书记齐上阵 牢守初心勇作为

紫云县:三级书记齐上阵 牢守初心勇作为

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紫云始终把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守初心担使命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坚持边查边改,通过召开“一线常委会”,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补齐短板弱项,推动主题教育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两不误、两促进”。截至目前,全县10000余党员通过各种形式全覆盖参加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领题调研300余次,查摆检视问题1000余个、征求意见建议380余条,已完成整改750余个,帮助群众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2万余个。

  常委会开到一线,县委书记“赴前线”

  坚持发展的问题在一线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线探寻。紫云自治县委书记率先垂范,率队深入“听得见炮声、看得见硝烟”的基层发展一线,先后4次分片区把常委会开到各乡镇,现场听取各乡镇(街道)的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将工作成效亮出来、工作困难提出来,使“会场”变成“赛场”、变成“练兵场”;针对检视出来的老旧房兜底改造进度慢、产业发展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产业推动发展等问题和瓶颈,县委书记督促住建、财政、发改、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当好“加油站”“战斗队”,现场为乡镇(街道)“开方子”、释疑解惑,建立协调畅通、高效运转的“绿色审批”通道;在场县领导也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共同为乡镇(街道)“扫雷拔钉”,推动各乡镇(街道)加速提效破局,形成“基层出题、部门答题、领导解难”的良好局面,推动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取得实效,并作出计划2019年底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的战略部署,擂响了紫云决胜脱贫的隆隆战鼓。同时,始终注重开门抓教育,在会上,广泛征求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认真对照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党章党规、群众的期盼等,着力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差距不足,按照“像准实”要求检视问题,征求到意见建议36条、检视和查摆问题28个。

  决胜脱贫战鼓急,乡镇书记“立军令”

  针对“一线常委会”县委书记点出的问题,及自身检视出来的问题,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现场立下“军令状”,建立台账、明确措施、限时加以落实解决,努力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推动各乡镇(街道)书记带头下沉认真对照,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切实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亲力亲为,认真履职,敢于担当,以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脱贫工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针对扶贫数据质量仍然会出现部分逻辑错误等情况,导致实际的人员信息与扶贫系统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县委研究制定精准核查奖惩办法,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履行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明确班子成员联系建制村职责,统筹攻坚前沿力量,充分形成攻坚合力,确保基础信息核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抓细抓实,防范基础信息错漏隐患和风险,推动真整改、真落实,改出实效性、改出凝聚力、改出群众满意度。目前,经过认真的核实和研判,该县未脱贫的41495人中已达到脱贫标注条件的有31207人,贫困发生率可从去年底的11.49%降至2.85%;未出列的79个贫困村(2018年底数据)中有68个已达到出列条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62户,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870户。经过地毯式精准排查,对没有纳入政策支持台账的818户二次危房和2373户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进行兜底改造和全面整治,目前都已陆续竣工,11月中旬可全部完成;修建127个集中饮水工程,建设2776个小水窖,维修53处供水设施,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所有需改扩建的村卫生室152个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所有行政村配备合格村医187名,实现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开展控辍保学“百日攻坚”行动,劝返辍学学生149名,剩余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2名辍学生10月底前全部劝返。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教育保障政策。

  铆足干劲发总攻,村级书记“当先锋”

  针对少数村干部产业发展的主动性还不足,产业发展进度滞后等问题,该县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培训3场次,培训党支部书记400余人次,让各村级党支部书记当好先锋,先动起来、先学起来、先改起来,抓好抓实本支部主题教育,带领各村干部铆足干劲、奔赴“战场”,主动对照差距抓落实,在农村产业革命“三提升、两壮大”上下功夫,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县累计流转土地74280亩(其中:500亩以上坝区田流转面积21340亩,公路沿线坡耕地流转面积52940亩)。抢抓今冬明春有效时机,加快壮大蔬菜种植和林下经济的落地落实。引回宁夏紫云籍蔬菜种植能手组建4家龙头公司,落实秋冬蔬菜种植6800亩,其余正在陆续翻犁土地,目前已全面铺开育苗、下种等工作,主要由县级农业产业发展公司统筹,重点发展菜芯、荷兰豆、甘蓝等蔬菜种植,已完成种植面积2万余亩。新增林下蜂5200余群,11月初总量达20000余群;新增林下菌800余亩,11月上旬总量可达1000亩以上;新增林下鸡40余万羽,11月底总量可达80余万羽。同时,新增养牛2400余头、猪5000余头。在15度以上的坡耕地新增牧草饲草、蜜源植物种植3万余亩。完成3015万棒(亩)食用菌种植。布局连片种植佛手瓜1.5万亩,辐射带动农户庭院式种植1万亩,目前已完成瓜种收购工作。整合金融信贷、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全面启动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县级国有平台公司(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用,全面推行“村社合一”建设及规范营运,并组织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大力推广“721”利益分配模式,彻底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