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的河流

□曉蘇(作家曉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於保康縣店埡鎮。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馬良的河流

雞冠河流過馬良 陳泉霖攝

1

馬良真是一個好地方,這裡不僅有巍峨的青山,還有蜿蜒的綠水。對保康這樣一個山區來說,山並不稀奇,水卻彌足珍貴。但是,馬良有福,有兩條河流在此交匯。一條是東頭的沮河,另一條是西頭的雞冠河。它們像兩位下凡的仙女,明眸閃閃,秋波盈盈,長裙飄飄,翻高山,越峽谷,載歌載舞,逶迤而來,將馬良深情纏繞。

馬良是我父母現在生活的地方。一九九一年,父親調離歇馬後,他們就一直在馬良生活,至今快三十年了。在我心中,父母在哪裡,家便在哪裡。因此,每當有人問我家在何處,我都會明確回答說,保康馬良。

父親調到馬良後,先是住在供銷社的家屬樓上。當時住房也緊張,只有小小的四間,實際上是兩大間隔成的。平時,父母兩人還夠住,可一到逢年過節,我們兄弟都回去後,家裡便擠不下了。沒辦法,父母只好找鄰居為我們借寢室。直到本世紀初,我們兄弟全都有了工作,才湊了一筆錢,為父母建了一棟別墅。別墅位於馬良街東頭的關口埡,那裡實際上是一座小山,地勢頗高,站在山頂能俯視馬良街全貌。

我們家的別墅還靠近沮河,從我家窗口便能看見那彎彎的河水。別墅上面修了一個尖頂,蓋著紅色的琉璃瓦,彷彿戴了一頂紅帽子。碰到沮河清澈的時候,別墅的尖頂會倒映在水裡。在水中,那頂紅帽子顯得更紅,看上去就像是著了火。別墅建起來之後,負責施工的師傅還在臨水的那面山坡上修了一條石板路,從我們家可以直接下到河裡去。我們住在這樣一個地方,簡直就是住在一幅風景畫裡。

2

這些年,保康縣設計了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戰略思路。從此,流經馬良的沮河與雞冠河便受到了馬良鎮黨委和鎮政府的高度重視。在縣委和縣政府的領導下,馬良鎮迅速啟動了河流治理工程。

工程分為三個階段,先是保護,再是修復,然後是美化。在保護階段,鎮上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禁令,比如嚴禁淘沙,嚴禁採石,嚴禁往河裡投放垃圾。在修復階段,鎮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排汙水,挖淤泥,平整河床,疏通河道,還砌牢了河堤,拓寬了河岸。在美化階段,鎮上通過地方自籌、上級支持、企業贊助和聯合開發等各種渠道吸納資金,而後在下游築起了攔河壩,在堤上栽種了楊柳樹,在岸邊修建了人行道,從而讓枯河有了綠水,讓禿堤有了綠蔭,讓荒岸有了綠道,讓沮河與雞冠河更加有了風姿和神韻。

3

去年7月的一天,我在馬良度假。上午9點多鐘,我散步去了一片柳樹林。那裡長著近百棵柳樹,樹幹又粗又高,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又正好位於沮河和雞冠河的交匯處,流水嘩嘩,河風習習,真是一個避暑的好去處。

令人掃興的是,我剛到柳樹林不久,一扭頭便看見了一個破爛不堪的塑料盆。它像一隻破船,拋錨在雞冠河邊的沙灘上,旁邊還散落著許多廢棄的物品,有草帽,有球鞋,有鍋蓋,還有沙發坐墊,看上去異常刺眼,大煞風景。頭天下過一場暴雨,這些垃圾十有八九是從上游衝下來的。我當時沒有多想,拿出手機便拍了一張照片,隨即就發給了在馬良鎮政府辦公室工作的一位主任。

五分鐘之後,主任回了一則微信,說書記和鎮長看到照片後都非常重視,還感謝我的監督。

看到這則微信時,我並沒有太當真。出人意料的是,我剛從柳樹林回到家裡,主任又發微信來了,還附了一組照片。在照片上,鎮上的領導正帶著一班人在雞冠河清理垃圾。看到這些照片,我深有感觸,對馬良鎮幹部的敬意油然而生。

現在,馬良鎮的河流治理已經大見成效,不僅修復、改善、美化了城鄉的生態環境,而且有力推動了全鎮的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據介紹,馬良的兩河經濟帶業已形成,與河相關的綠色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逐步富裕,精神生活也日益豐富起來。

4

我在馬良有不少親戚,可以說,他們都是河的受惠者。有一個姓何的親戚,住在雞冠河邊上。他面水而居,靠水吃水,幾年前靈機一動,在門口建了一個盆景園。因為水源充足,且取之便捷,所以他的盆景栽培很快獲得成功。如今,他的盆景園已經遠近聞名,買賣興旺,生意紅火。還有一個姓王的親戚,一直在馬良街上做生意。以前,每天到了晚上,他們一家人總是窩在家裡玩。現在,他們在家裡待不住了,一吃罷晚飯就要趕緊出門到河邊去。沿河兩岸,到處都是公共文化空間,有廣場,有公園,有亭臺,在太陽能燈光的照耀下明亮如晝。他們有的去唱歌,有的去跳舞,有的去拉二胡或吹笛子,隨心所欲,各得其所。

最近幾年,我一有閒暇便要回馬良住上幾天,甚至十天半月。坦率地說,馬良比我常年生活的武漢更適合居住。那裡山巒壯麗,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物產富饒,食品純正。更主要的是,那裡有兩條比夢中情人還要勾魂的河。每次回去,我都要去河邊散步,從沮河走到雞冠河,再從雞冠河走到沮河。我走得很慢,有時還會停下來,靜靜地坐在河邊的石頭上,看河水泛起的浪花,聽河水流動的響聲,聞河水散發的氣息。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就會瞬間變得無比柔軟,無比纏綿,無比潮溼。

今年春夏之交,我又回了一趟馬良。有天下午,一位從前幫我們裝修別墅的師傅,突然開車來到我家,說要帶我去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我問,哪裡?他說,你去了就知道了。我們沿著沮河驅車上行,十幾分鍾便到了一個人間仙境。

那是一條深深的峽谷,兩邊聳著懸崖峭壁,谷底流淌著一河汪汪綠水。公路修在河的北岸,緊貼岩石。在公路和河流之間,有一條新修的綠道,路面平坦光滑。綠道兩邊都安著用不鏽鋼做成的護欄,噴了一層天藍色油漆,既安全又美觀。師傅說,這就是他要帶我玩的地方。我一下子有點迷糊,不知道身在何處。這地方,我似曾相識,卻又覺得陌生。我問師傅,這是哪裡?他說,扁洞河。我聽了,不由得大吃一驚。我壓根兒沒想到,從前窮山惡水的扁洞河,如今會變得這麼美,變成了一個如此好玩的地方。

 後來,師傅把車停下,我們踏著綠道繼續往前走。約摸走了一刻鐘,河的南岸出現了一棟兩層樓的房子。師傅用手一指說,那是村裡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白牆藍瓦,簡潔明快,端莊大方,房頂上插著一面紅彤彤的國旗,在晴空下迎風飄揚。

(曉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於保康縣店埡鎮。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