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豐田均計劃遷移生產線,東南亞地區為何受車廠們青睞?

本田計劃將其暢銷房車Accord的油電混和版從日本移至泰國生產,再出口到日本和其他國家,主要原因在於泰國提出對生產電動車企業的各項稅收優惠,預計投入1.8億美元,並將從2020年在日本發佈的Accord車型開始生產。

東南亞成為電動車主要生產基地

泰國1年汽車產量約200萬輛,其中50~52%出口到其他國家,以大洋洲、亞洲(包括日本)、歐洲為主,出口是其汽車產業的主要支撐,然而全球新車銷量不斷下滑,加上車企逐步增加電動車車型及銷量計劃,泰國也須積極轉型生產新型動力汽車來分散風險及儲備競爭力。

除了泰國,印尼和印度也都透過各種優惠稅收或關稅壁壘,吸引車企及汽車供應鏈前往當地設廠,目的在爭取成為主要的電動車生產國,無論泰國最後是否為最大電動車生產國,東南亞形成全球電動車主要生產基地態勢已明顯。

稅收與關稅手段在汽車產業遍地開花

汽車的加工後附加價值高、供應鏈廣、提供大量工作機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影響力甚巨,從近期貿易戰可見各國幾乎都拿汽車作為談判籌碼。

對汽車產業課徵高關稅的連鎖效應大,不僅使進口車變貴,零組件成本上升也將影響當地製造成本,一旦汽車出口減少或當地銷量下降,對國內消費支出的影響大,而汽車製造業一旦停產或關廠造成的大規模裁員,也讓一國失業率快速飆升,一連串效應讓各國面對汽車關稅談判時顯得慎重。

關稅和其他稅收也並非只用來做貿易談判,以東南亞各國來說,為促進當地產業發展,關稅和稅收往往是用來保護和促進在地產業發展,除了本田外,Toyota和Mazda也有在泰國生產電動車計劃,而歐盟亦允許會員國對於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廠進行補助,預期未來使用稅收作為手段方式將持續增加。

汽車生產策略受政治與貿易因素影響的比重增高

汽車是一個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產業,多數汽車採在地生產和就近出口策略,尋找最經濟的生產與銷售模式,供應鏈也大都跟著生產工廠而設立,形成汽車產業聚落。

但在近期的中美、日美、歐美等貿易戰後,各地工廠具備彈性生產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各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將左右車企的生產策略和產能調配,因此稅收優惠雖然誘人,但仍需注意各國間的政治和貿易關係,一旦產量受到某個出口地關稅影響而下降時,是否有內需市場或其他出口地可承接,避免突然間的產量和銷量斷層導致資金斷鏈危機。

文丨拓墣產業研究院 陳虹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