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韶關2個縣級市(樂昌市、南雄市)沿革概況

廣東韶關2個縣級市(樂昌市、南雄市)沿革概況

韶關,廣東省地級市,古稱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東衡州為韶州,之後歷朝沿襲。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韶州得名韶關始於明清之際,在今韶關市區先後設立水陸三個稅關收稅,俗稱韶關。

韶關市下轄3個市轄區,4個縣,1個自治縣,2個縣級市。

此文共同瞭解一下2個縣級市(樂昌市、南雄市)的沿革概況。

廣東韶關2個縣級市(樂昌市、南雄市)沿革概況

樂昌,廣東省轄縣級市,韶關市代管。地處南嶺山脈南麓,粵北邊陲,毗鄰湖南,是珠三角輻射內地和內陸各省區進入廣東的“橋頭堡”,素有“廣東北大門”之稱。樂昌素有“楚粵孔道”之稱,西京古道途經境內,曾是粵鹽及其他商品南來北往集散地。樂昌已有1500多年建縣史,還有“千年佗城”美稱。

建制沿革

樂昌市境夏、商朝揚州之域,春秋時屬百粵,戰國屬楚,秦時屬南海郡。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 。

漢武帝元鼎六年(111年)平南粵,以曲江、含桄、湞陽三縣屬桂陽郡,樂昌屬曲江縣地。

後漢置始興都尉,南朝宋轄曲江,泰豫元年改始興為廣興。齊仍為始興。

梁置東衡州,廢始興,梁天監七年(508年),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梁化縣,為該縣建縣之始。

十七年又分梁化縣置平石縣。

陳天嘉元年復置東衡州。

隋開皇九年廢郡改東衡州為韶州,十一年廢,入廣州。

十二年廢平石縣入梁化縣,十八年(598年)才改梁化縣為樂昌縣(因縣內有樂石、昌山而得名),直屬韶州。

宋朝開寶五年廢仁化縣入樂昌縣,鹹平三年復置仁化縣。

乾道二年分縣西南境置乳源縣。

元朝隸屬韶州路,明朝時隸屬韶州府,民國時屬嶺南道。

公元1920年廢道製為公署。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10月20日解放樂昌,同年成立了樂昌縣人民政府等行政機構。

1958年12月後,韶邊自治縣以及乳源縣管轄的梅花、雲巖、秀水、沙坪等地隸屬樂昌縣管轄。

1962年後,韶邊縣以及原樂昌管轄的瑤族公社、桂頭公社、大橋公社等地隸屬乳源。

1994年樂昌撤縣設市。

1996年,樂昌市面積2391平方千米,人口約47.5萬人。轄20個鎮:樂城鎮、老坪石鎮、大源鎮、坪石鎮、五山鎮、羅家渡鎮、九峰鎮、兩江鎮、北鄉鎮、河南鎮、廊田鎮、長來鎮、白石鎮、雲巖鎮、慶雲鎮、秀水鎮、沙坪鎮、黃圃鎮、三溪鎮、梅花鎮。

2002年,樂昌市轄樂城、北鄉、九峰、廊田、長來、梅花、三溪、坪石、黃圃、五山、兩江、沙坪、雲巖、秀水、大源、慶雲、白石、河南、羅家渡、老坪石20個鎮,195個村委會、16個居委會。

2002年4月,撤銷羅家渡鎮,5個行政村併入坪石鎮,5個行政村併入梅花鎮。

2003年7月,撤銷樂城鎮、河南鎮,合併設立樂城街道,辦事處駐河南街(原河南鎮政府駐址);撤銷老坪石鎮,併入坪石鎮。

廣東韶關2個縣級市(樂昌市、南雄市)沿革概況

南雄,廣東省轄縣級市,韶關市代管,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

歷史沿革

南雄市地域,春秋為百越地,戰國屬楚。

秦屬南海郡,兩漢為南野縣,屬豫章郡。東漢順帝建康時又屬桂陽郡之曲江縣。

三國孫吳時南野縣屬廬陵郡,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分南野置始興縣,南雄地屬之。

吳末帝甘露元年(265年)分始興置斜階縣,南雄地屬之,隸於始興郡。

晉廢斜階復南野,改屬廬陵郡。

南朝宋因之,齊復置令階縣,梁復置安遠縣,均轄南雄地。陳改安遠縣為安遠郡,隸屬東衡州,即韶州。

隋廢諸郡,改安遠為大庾縣,隸於廣州總管府。旋廢大庾入始興,大業三年(607年)屬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屬番州,不久更名為東衡州。

貞觀元年(627年)改為韶州。

武后光宅元年又稱唐中宗嗣聖元年(684年)劃始興縣的化南、橫山兩鄉置湞昌縣,因境內湞、昌二水而取名。縣治設在今雄州。

南漢乾亨四年(920年)在湞昌縣置雄州,轄湞昌、始興兩縣。

《溪塘陳氏重修族譜》載有明戶部尚書譚太初的《溪塘水東陳氏地輿記》稱,州治所初設大寧鎮,即今黃坑鎮溪塘村,旋設湞昌縣城。

宋開寶四年(971年)改雄州為南雄州,與河北雄州別,屬廣南東路。

天聖元年(1023年)因避仁宗趙禎諱,改湞昌為保昌。

宣和二年(1120年)賜保昌為郡。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為南雄路,領保昌、始興兩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轄保昌、始興兩縣,屬廣東道。洪武二年改行中書省,九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南雄府屬相隨。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改府為直隸南雄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裁去保昌縣,領始興一縣。

據《清史稿·地理志》謂嘉慶十六年復升為府,次年又降為直隸州,直至清宣統末年止。

民國肇始,改直隸南雄州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沿襲不變。

1958年12月,南雄縣與始興縣合併稱南雄縣。

1960年10月復分為南雄縣、始興縣,隸屬廣東省韶關專員公署。

1982年6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後,隸屬韶關市。

1996年6月,撤縣設市(縣級),由韶關市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