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好萊塢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布拉德·皮特的名字聽上去是個粗野的硬漢(英文Brad Pitt兩個詞都是閉音節,讀起來短促有力),可能會讓人想到那些陽剛的採煤工人,然而他卻是美國夢的典型象徵——一個出身卑微甚至來自鄉下的男孩,竟然在洛杉磯出人頭地。他曾說:“其實我就是個來自密蘇里和俄克拉荷馬的小孩而已。”

他在一些電影和電視劇中拍了一些小角色之後,終於在1991年迎來了事業的突破,接連拍了幾部主流熱門作品和獨立藝術片。在《末路狂花》(Thelma&Louise)裡,他飾演一名健壯性感的年輕搭車者,戴著牛仔帽,完全清楚女人要什麼(但在宰客上絲毫不會猶豫),這個配角簡直就是皮特的半裸名片。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讓皮特一舉成名的同時期另一部作品則是部藝術片——湯姆·迪西羅(Tom DiCillo)導演的作品《夢幻強尼》(Johnny Suede),他在裡面是男主角,噘嘴不開心的時候就像法國著名導演科克託(Cocteau)的繆斯男神愛德瓦·德米特(Édouard Dermit),只是多了飛機頭。他飾演的是一個非常嘻哈的、新達達主義的、有志向的鄉村搖滾樂手,住在紐約的公寓裡,一隻手隨心所欲地搭在檔處。皮特長期以來被傳就是迪西羅導演後來的喜劇《開麥拉狂想曲》(Living in Oblivion)中的主角Chad Palomino(那個可笑的方法派演員)的原型,那部電影是關於製作一部低預算的電影。然而迪西羅導演否定了這一傳言。

事實上,皮特自己本來就計劃出演Palomino這個角色,但最終放棄了,而是在導演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的第三部作品《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中演了主角。這部電影是諾曼·麥克林恩(Norman Maclean)自傳回憶錄的改編,是一個成長故事,發生地點在風景優美的蒙大拿,裡面飛蠅釣魚的情節是人類處境的隱喻。皮特飾演的角色原本是要導演自己出演的,結果皮特一炮而紅,成為了雷德福的繼承者,變成好萊塢的新興金牌男孩。

這個金牌男孩之後出演了《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直譯《秋日傳奇》),或者也可以把這部片稱為《髮型傳奇》(Legends of the Hair),因為就算在電影裡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有模有樣地扮演一個不太能說話的中風患者,觀眾的注意力也無時無刻不在布拉德那一頭在陽光下帶有金邊的長髮上面,片中的他不是在牛群中晃盪,就是在和黑熊搏鬥,或者在槍殺德國人。

在接下來的《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中,他的頭髮越發變得金黃,他在片中飾演一名奧地利前納粹分子海因裡希·哈勒(Heinrich Harrer),他在1944年從戰俘營中逃出,翻過了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和熱愛和平的身著犛牛皮的佛教徒住在一起。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在《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中,金髮皮特變得格外溫柔,他飾演了天真迷人的死神,第一次品嚐花生醬時就像孩子一樣傻得可愛。

有個經常會出現的爛俗說法,每個喜劇演員私下都想要演一次哈姆雷特那樣的悲劇人物,這話其實有點兒道理。還有一個經久不衰的道理,那就是每個偶像派男演員總想突破自己不再淪為花瓶。擁有一副好皮囊總能在好萊塢闖出一番天地,但正如亞歷克·鮑德溫(Alec Baldwin)或者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這些演員的經歷告訴我們的那樣:只有當男演員演一些外表邋里邋遢的角色時,他的能力才能被認真對待。在上世紀90年代,皮特除了拍一些能展示出他的美貌的電影之外,已經在艱難嘗試去打破他的花瓶形象,看得出他很想突破美男子形象,去演一些沒那麼完美的角色。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些有性格缺陷的角色,他在多米尼克·塞納(Dominic Sena)導演的作品《加州殺手》(Kalifornia)中扮演了一名總是斜視別人的公路旅行中的連環殺手Early Grayce,在這個角色中他釋放了內心的精神病人。一開始他是個戴著帽子的邋遢鄉巴佬,到電影結束時,這個角色就像羅伯特·牛頓(Robert Newton)在50年代電影裡扮演的海盜一樣,在殺人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真實羅曼史》(True Romance)是塔倫蒂諾導演的早期劇作,據說皮特曾打電話給託尼·斯科特(Tony Scott)導演索要那個喜劇性的角色——抽大麻的Floyd,並且說的臺詞大都是他即興發揮的。

結果他演得太真實了,後來許多年皮特都被人貼上了“吸大麻”的標籤,這也不是毫無來由。在2012年的採訪中,皮特告訴《好萊塢報道》:“我當時迴避成為名人這件事,吸食太多毒品,整天癱在沙發上,這讓我對自己很生氣。”

在尼爾·喬丹(Neil Jordan)導演的作品《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中,皮特扮演了一名臉色蒼白的吸血鬼,然而他的表演卻輕而易舉地被另一位演員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超越。不過克魯斯在皮特的脖子處充滿情慾地徘徊這一情節,倒是90年代兩大好萊塢大明星呈現出的再明顯不過的同性情慾場面。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在《七宗罪》(Se7en)裡面,皮特的急躁更加襯托出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飾演的警員有多麼沉著冷靜。皮特飾演的警員米爾斯看上去完全可以成為一名典型的動作片英雄,但正是他那血氣方剛的性格註定了他最終成為替死鬼的命運。對於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來說,這是他與皮特合作的第一部皮特擔任主演的電影(另外兩部是《搏擊俱樂部》和《本傑明巴頓奇事》)。

他在特列·吉列姆(Terry Gilliam)的《十二猴子》(Twelve Monkeys)中飾演了一名焦躁不安的精神病患者Jeffrey Goines,皮特在片中出神入化的表演彷彿在告訴大家“我是演技派”,於是他憑此片提名了金球獎和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在艾倫·J·帕庫拉(Alan J. Pakula)的《與魔鬼同行》(The Devil’s Own)中,皮特扮演一名愛爾蘭共和軍恐怖分子,他想要在紐約購置導彈,結果事情發展到他無法控制的地步。皮特在裡面操著愛爾蘭口音。雖然電影本身沒能處理好許多交織在一起的問題,但回想起來,皮特就像是在為三年後的蓋·裡奇(Guy Ritchie)的電影《偷拐搶騙》(Snatch)中的Mickey O’Neil角色的愛爾蘭口音做練習。《偷拐搶騙》被《獨立報》評為電影史上十大最差勁的愛爾蘭口音電影之一。據說裡奇導演重新改寫了角色,就因為皮特無法說好倫敦腔英語,但他飾演的不戴手套的拳擊手是全片最好笑的角色,而且他充滿文身的性感身體出現在拳擊場上時也極具看點。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皮特的六塊腹肌在大衛·芬奇的《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裡面也暴露無遺,這部電影改編自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一部邪典小說。皮特飾演的泰勒是金牌男孩的黑暗版本,他無需費力就流露出來冷酷叛逆,顯然就是主人公的另一面。這部電影並沒有批判有毒的男性氣質,相反是在擁護這種氣質。

在託尼·斯科特(Tony Scott)的《間諜遊戲》(Spy Game)中,可以從皮特的表演中再次看到雷德福年輕時的影子。在這部電影中,雷德福飾演的經驗豐富的探員需要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把他之前的徒弟(皮特飾演)從地球的另一邊即將處死的處境中救出來。

之後皮特又演了一些賣肉戲,比如《特洛伊》(Troy)中的阿喀琉斯(Achilles),一身棕銅色性感膚色,披著閃耀的盔甲,一頭飄逸的長髮,跳起來刺向在帳篷中的一對異性戀情侶裡的那個情敵,這個慢動作完成得非常漂亮。

《特洛伊》是第一部皮特幫助製片的電影,他在2001年與詹妮弗·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和布拉德·格雷(Brad Grey)一起創立了“B計劃娛樂”(Plan B)公司;2005年格雷和彼時與皮特離婚的安妮斯頓都去了派拉蒙電影公司,於是皮特成了B計劃娛樂的唯一股東,由蒂蒂·嘉納(Dede Gardner)和傑里米·克萊納(Jeremy Kleiner)擔任總裁。皮特說:“B計劃真的就是個三個人組成的小團隊,我們的工作是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小團隊製作電影,我們合作的導演都是我們尊重喜愛的。”

這家公司的特點就是皮特總會在其製片的作品裡面出演。在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的電影《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裡面馬特·達蒙(Matt Damon)的角色原本是要給皮特演的,而在詹姆斯·格雷(James Gray)的《迷失Z城》(The Lost City of Z)中,查理·漢納姆(Charlie Hunnam)的角色原本也是要皮特演的,這兩部都是B計劃聯合制片的作品。而這家公司也呈現出了非同一般的選片眼光,其製片的作品結果都廣受好評。比如《塞爾瑪》(Selma),《月光男孩》(Moonlight),《玉子》(Okja),《漂亮男孩》(Beautiful Boy)還有《副總統》(Vice)。皮特也在《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以及《大空頭》(The Big Short)中飾演配角,同時也是製片人。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同時,皮特和當時的未婚妻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在《史密斯夫婦》(Mr. & Mrs. Smith)這部講述成熟職業殺手的驚險喜劇片中有著明顯的化學反應,這讓他捲入了不少小報八卦中,即使他當時正在努力地嘗試開拓戲路,比如出演關於預示未來的劇情片(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作品《通天塔》Babel),或者荒誕怪異的劇情片(科恩兄弟的《閱後即焚》Burn After Reading,在片中皮特飾演有點兒的健身教練Chad Feldheimer,他又是片中最搞笑的人),以及一部充滿奇思妙想的浪漫片《本傑明巴頓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他在裡面飾演返老還童的主角,並且憑此提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安德魯·多米尼克(Andrew Dominik)的《神槍手之死》(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也是B計劃製片的作品,皮特在其中出演了他生涯中最棒的角色之一,在這個反社會角色身上,皮特的表演綻放出了天然的銀幕魅力。

在多米尼克導演下一部作品《溫柔殺戮》(Killing Them Softly)中,皮特又飾演了另一個沒那麼迷人的殺手,自那以後,皮特才遲遲地追上了“冷酷殺手”的潮流,這類影片總是在驚悚片的電影類型中加入了與時事相關的弦外之音,就像傑西·詹姆斯(Jesse James)的電影那樣。

皮特飾演的另一個反派形象是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黑金殺機》(The Counsellor)中的Westray,他是個詭計多端的問題解決者,戴著牛仔帽,扎著油膩的馬尾辮,而他最後死去的結局讓人毛骨悚然,可能是一線演員裡面最令人震驚的死法了。皮特曾經評論過這個結局:“我在裡面死得不錯,這是我的強項之一,我沒那麼容易被打敗。“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皮特和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以及導演斯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合作的全男性明星集結的改編作品《十一羅漢》(Ocean’s Eleven, 2001)及其續集(2004/2007)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成功,並且皮特在其中展示出了被認為非常特別的才能——邊吃邊演。

《點球成金》(Moneyball)這部作品非常像1996年的《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同樣講述體育題材,而垃圾食物是電影中重複出現的主題。在這部片中,皮特貢獻出了許多精彩的邊吃邊演的場景,他總是滿嘴食物,卻能說出一大串和體育相關的技術詞,這又給他帶來了一次奧斯卡的提名。

或許布拉德·皮特不是天生的演技派,也無法成為那樣的演員,但他是一名巨星,或許是好萊塢最後一名真正的電影明星。

皮特也是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生命之樹》(The Tree of Life)的製片人,他在其中飾演主人公那個非常獨裁的50年代父親。在導演2016年那部宏偉的IMAX紀錄片《時間之旅》(Voyage of Time: Life’s Journey)中,皮特也擔任旁白聲音。

另一部很有潛力的改編電影也出現了,那就是《殭屍世界大戰》(World War Z),皮特在其中要與腐爛的殭屍大戰。這部電影被認為是對馬克斯·布魯克斯(Max Brooks)的口述史形式原著小說的背叛。電影原定今年將拍攝續集,然後由於預算問題又被擱置。

《無恥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是皮特和塔倫蒂諾的初次合作,但其中皮特飾演的殺納粹的美國中尉Aldo Raine這個角色的部分是全片最弱的一環,皮特飾演得太用力了。一直以來他所飾演的強悍的軍人角色都不太令人信服,比如在大衛·阿耶(David Ayer)的《狂怒》(Fury)中他所飾演的帶有傷疤的二戰坦克小隊隊長,或者在大衛·米奇歐德(David Michôd)的《戰爭機器》(War Machine)中,皮特飾演的角色無法全心全意地取得阿富汗戰爭的勝利,這部電影更諷刺地刻畫了美國軍工,也是B計劃出品。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在羅伯特·澤米吉斯(Robert Zemeckis)的《間諜同盟》(Allied)這部講述二戰的間諜愛情劇中,皮特的角色更讓人熟悉一些,他在片中和女演員瑪麗昂·歌迪亞(Marion Cotillard)之間產生的意亂情迷的化學反應讓人回想起了在《史密斯夫婦》中的情景,但更有情感上的現實性。

塔倫蒂諾的新片《好萊塢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規則,但其實片中的天馬行空和離經叛道實質都是由兄弟情誼所聯繫在一起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飾演的Rick Dalton是一名酗酒的電視劇明星,正面臨事業的滑坡,他所表演出的悲喜交加的絕望感值得所有演員學習,然而飾演他忠實替身演員、司機、打零工的Cliff Booth一角的皮特才特別引人注目。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迪卡普里奧很用力地想要表現出滑稽的效果,但皮特相對而言就非常剋制,總是很警惕也很被動,他看上去人畜無害的表面之下似乎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又危險的秘密。當他脫去襯衣時,55歲的皮特的胴體看上去依舊迷人性感,然而往昔那個金牌男孩已經有了些引人注意的皺紋,不僅是皮膚有了皺紋,他的演技也有了更多層次。這個角色似乎融合了早前作品中毒癮者和變態殺手的性格,所以呈現出來的人物與其說是表演出來的,倒更像是一個非常完整全面的人,哪怕脫離銀幕而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也非常具有信服力。當然在電影中就更真實了,無論他是開著車在城中閒逛,還是餵狗,或者是片尾反抗那群想要殺死他們的嬉皮士,皮特看上去都非常迷人充滿魅力。片中皮特的表演非常簡單有效地暗示出這個人物的黑歷史,以至於片中真正放出閃回畫面時,甚至顯得多餘而累贅。

皮特最擅長飾演和自己很接近的角色,詹姆斯·格雷(James Gray)的《星際探索》(Ad Astra)同樣突出了他的優勢,這部電影也是B計劃製片,他在片中飾演的角色非常像加里·格蘭特(Cary Grant)。那是一名叫Roy McBride的宇航員,他的脈搏從來沒有高過80,因此他對任何事情的反應完全都內化了,表面上看上去波瀾不驚、冷靜剋制,就像個機器人,但他內心的自白在片中用一種冷酷無情的聲音呈現出來,卻展示出了充沛的內心情感。但是就像塔倫蒂諾在《好萊塢往事》中的閃回畫面一樣,《星際探索》中的獨白相比皮特的那張臉其實也有些多餘。這部電影有許多值得學習研究之處,皮特看似毫不費力地、幾乎完全靠眼神來傳遞角色內心的情感騷動和不安,這標誌著一種史無前例的極佳表演範例。

或許布拉德·皮特不是天生的演技派,也無法成為那樣的演員,但他是一名巨星,或許是好萊塢最後一名真正的電影明星。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原文發表於《Sight&Sound》(《視與聽》)雜誌2019年10月份刊,翻譯:小雙 ©️迷影翻譯

好莱坞的王者男人:布拉德·皮特

電影評論家,小說家,攝影師,時尚偶像,邪惡的單身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喜歡炸薯條、啤酒和巧克力;住在比利時。

塔蒂訪談:我是於洛先生的化身(作者:Christian Dotremont)

No Newer Articl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