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壓海棠非蘇軾所作,這三首詩詞才真正諷喻了張先的多情史

正所謂自古才子多風流,佳人已去心留痕

不過在詞壇上真正稱的上的風流才子的,除了自詡白衣卿相的柳三變外,也只有寫出“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的張三中了。

張先是將詞由小令轉向慢詞的傑出人物,《石林詩話》贊他“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

清末陳廷焯雖評價他“才不大而情有餘”。但也不得不承認他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

他最引以為豪的三句‘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幕卷花影,墮輕絮無影’”。更是讓他博得了“張三影”的雅號。

不過最令張先自豪的應該是他的長壽和多情史。張先八十九歲辭世,生了十個兒子兩個女兒。

八十歲時娶的十八歲小妾還給他生了兩男兩女。年紀最大的大兒子和年紀最小的小女兒相差六十歲。最小的女兒出生的時候,他的長子已經60餘歲了。真是名副其實的老當益壯。

梨花壓海棠非蘇軾所作,這三首詩詞才真正諷喻了張先的多情史

桃杏嫁東風郎中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對張先也是格外欣賞,更是對《一叢花令》中的“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情有獨鍾。

范公偁的《過庭錄》記:張先和歐陽修兩人素未謀面,卻互相傾慕。某日,張先去拜訪歐陽修。歐陽修聽到僕人通報,高興得連木屐也來不及穿,興沖沖地出來迎接,嘴裡一個勁地說:“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

張先因此得了一個“桃杏嫁東風郎中”的雅號。當然,這首詞裡也藏著一段無疾而終的悽美情史。

張先年輕時可是一個玉樹臨風的翩翩佳公子,連情竇初開的小尼姑也被迷的神魂顛倒。庵中老尼為了維護佛門清譽,將小尼姑關在池塘中一小島的閣樓上。

張先賊心不死,每當夜深人靜,就划船渡水偷偷上島私會。最終事情敗露激怒了老尼,將之驅逐。

多情的張先被迫結束了這段不被世俗允許的戀情,但仍止不住對戀人的思念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一叢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我的思念要如何排解,

我們的緣分要何時才能再續。

獨自在高樓上痴痴佇立,

離愁別恨牽連著的柳條千絲萬縷,

更何況陌上垂柳已是濛濛飛絮。

眼前還浮現著你縱馬遠去的身影,

可我已不知到哪裡才能尋到你的蹤跡。

池水溶溶,鴛鴦對戲,

唯有小船在河中匆匆來去。

畫閣上的梯子已經撤去,

黃昏以後依舊危欄獨倚,

斜照簾櫳的月亮也帶著絲絲涼意。

懷著深深的怨恨思量不已,

我的命運竟然不如桃花杏花,

它們倒還能嫁給東風隨風而去。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雖是寫女子的閨怨之情,實是寄託了詩人的一片情真。只可惜天意弄人,在對的時間遇到了錯的人,只留下一段難了的緣分。

梨花壓海棠非蘇軾所作,這三首詩詞才真正諷喻了張先的多情史

白髮盧郎情未已

天仙子·

走馬探花花發未。人與化工俱不易。

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

穀雨清明空屈指。

白髮盧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

尊前還對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

明日酒醒應滿地。

縱馬幾度來探問花期,

迫切地等待花開的不易,

打發蜂鶯千方百計去探看消息,

扳指計算花開的雨季,

終於欣賞到你綻放的美麗?

白髮的盧郎依舊傾心不已,

難道非要剪摘到手才能表達愛意,

為何酒宴前還要面對著花斷腸悲泣,

人會流淚,花也不想被人摘去,

酒醒的時候花兒已凋落一地。

這首詞應該是蘇軾有通判杭州時所寫。用白髮盧郎的故事諷刺張先晚年買妾。

上片寫尋花,以喻張先千方百計與不厭其煩物色美妓。

下片寫面對花,說明張先買妾如願以償,而其妾則很可悲。

“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更暗含了作者對鮮花受摧折的惋惜。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好容易盼到花開,開的花卻被一個老翁剪去,糟蹋了花。

以“白髮盧郎”這一典故暗寫張先老年娶妾,實在貼切不過。

白髮盧郎是指唐校書郎盧某。他的妻子崔氏曾寫了一首《述懷》詩:

不怨盧郎年紀大,

不怨盧郎官職卑。

自恨妾身生較晚,

不及盧郎年少時。

《全唐詩》題下注:“校書娶崔時年已暮,崔微有懾色,賦詩述懷。”

梨花壓海棠非蘇軾所作,這三首詩詞才真正諷喻了張先的多情史

詩人老去鶯鶯在

“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句詩可謂家喻戶曉,成了老牛吃嫩草的代言詞。不過這句詩並非東坡所作。

這句詩出於明代筆記小說的民間段子,最早出自明代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

之後《北華月刊》、《寄廬茶座》、《拾慧篇》等書都有收錄,不過故事主人公和詩句各有不同,但都沒說作者是蘇軾,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蘇軾寫“一樹梨花壓海棠”調侃張先的說法。

因為都是寫詩調侃老年丈夫娶妻,所以在流傳過程中,被很多人誤以為真。

蘇軾的確曾因張先納妾而相互和詩,題目是《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

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

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這首詩才是蘇軾調侃張子野八十七還娶十八妾而作的,以此來打趣他。此時張子野為杭州太守,年八十五買妾,雖老猶風流,他得此詩後,即和了首回蘇軾:

“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

意思是,妻子妾室都已離去,夜裡孤寂難熬,娶妾只是為了慰藉寂寥之情,並不是真正的風流成性。

張先的詩沒流傳下來,這兩句是宋代葉夢得《石林詩話》裡收錄的殘句。

詩人老去鶯鶯在是用唐無稹《會真記》張生與鶯鶯的典故。

公子歸來燕燕忙是用唐代張建的典故,張建為徐州太守時,娶關盼盼為妾,張建死後,盼盼不肯再嫁,獨居燕子樓十餘年,最後不食而死。

江南刺史已無腸用的是唐代詩人張又新的典故。

張又新一生風流自詡,曾經說過“不欲仕宦,惟得美妻,平生足矣。

但是造化弄人,後來娶的老婆非常醜。

所以張又新又寫了一首詩訴說自己的難受心情:

牡丹一朵直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欄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心。

後記

張先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他的詞意韻恬淡,意象繁富,內在凝練,善於以工巧之筆表現一種朦朧的美,於兩宋婉約詞史上影響巨大。他的風流更是留下了很多傳奇佳話。

不過究竟是風流成性,還是多情種子。也只有那些和他相愛過的女子才有資格評說吧。據說他最後娶得小妾,在張先去世後也因相思成疾,不久離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