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鎮,滿街臘腸飄香

安昌臘腸因安昌古鎮而得名,安昌古鎮因安昌臘腸而名揚。一到冬令時節,紹興師爺的故鄉浙江紹興安昌古鎮,醬褐色的臘腸掛滿在民居簷下廊前、沿街河邊,連空氣中都飄散著濃郁肉香和醇厚醬香。

安昌古鎮,滿街臘腸飄香

安昌古鎮

臘腸製作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食物保存技術,北魏《齊民要術》裡的“灌腸法”對此就有詳細記載:“取羊盤腸,淨洗治。細羊肉,令如籠肉,細切蔥白,鹽、鼓汁、姜、椒末調和,令鹹淡適口,以灌腸。兩條夾而炙之。割食甚香美。”

臘腸的出現,初衷是為了便於食物保存,後來,成了人們對美味的一種追求方式。每年一到寒冬臘月,中華大地,從南到北,各種風味臘腸應時而生。

安昌古鎮,滿街臘腸飄香

臘腸

廣式臘腸紅潤剔透味道香濃,川味臘腸光澤油亮香辣可口,安昌臘腸則兼顧四川臘腸光澤油亮、廣東臘腸味道香濃之特點,並糅合了江南水鄉特有厚醇甘爽口味,食者無不為之傾倒。安昌臘腸多以家庭式作坊手工灌製而成,豬小腸刮取灌腸用腸衣,先用鹽醃漬掉腸衣臊味,再用水漂淨腸衣內外後晾乾水分;肉多選豬後腿肉,三肥七瘦,刀切成丁,佐以紹興老酒和手工釀造醬油、砂糖等料拌勻,醃漬三個時辰左右,其間還要拌和三到五次,讓肉丁更能均勻入味。灌腸後,便掛在屋簷廊下任其風乾晾曬。一排排、一串串,構建出獨特的人間煙火景色,成了安昌古鎮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諸多來安昌旅遊的客人歎為觀止,口舌悄然生津。

安昌古鎮,滿街臘腸飄香

曬鵪鶉

在安昌吃午飯,臘腸是酒家極力推薦的美味。整根臘腸隔水汽蒸,可確保原味不失。切片後,表面光滑緊密,肥瘦均勻分明,無孔洞沙眼,瘦的呈棗紅色,肥的凝脂雪白;入口,香氣濃郁,甘爽甜潤,瘦而不柴,肥而不膩,回味悠長,其獨特製法,時節選定,風乾效果,造就了安昌臘腸的獨特味覺魅力。

安昌臘腸風味之所以獨特,一是用紹興老酒和特製醬油為配料,加上純手工灌製,其味純正,雋爽香美,別處不能比試;二是與其地理環境有關,古鎮河道縱橫,民居臨河而建,多有簷廊,冬季乾燥通風,便於臘腸風晾而又不被陽光照曬,江南水鄉的特有靈氣風味,浸潤出安昌臘腸最為臻美原香純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