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從現代最新發掘的史料《趙正書》,推翻了《史記》關於秦始皇死時,所謂“沙丘之變”的記載。原來秦始皇接受了丞相李斯、御史大夫馮去疾等親信近臣的提議,同意讓幼子胡亥即位,並沒想過傳位給長子扶蘇。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夫(扶)胥(蘇)、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趙正書》

秦始皇對扶蘇這個長子,其實充滿了忌憚,這要從扶蘇的血統說起。

秦朝長公子:扶蘇

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楚國和秦國世代聯姻,外戚集團從宣太后羋八子起,就一直是秦國宮廷影響力極大的勢力。從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後,宣佈楚國復國,並同時打著扶蘇和楚國名將“項燕”的旗號,也能看出,扶蘇身上極可能留著楚國公主的血,楚地的百姓才會對他有天然的親近感。

秦滅楚戰爭中,楚國公子出身的秦國丞相昌平君起兵反秦,導致秦將李信二十萬大軍兵敗,遭遇商鞅變法以來最慘重一次失利。之後,昌平君甚至在項燕的擁立下,做了最後一任楚王,為楚國殉國。

秦相、楚王:昌平君

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事後,秦始皇處死了另一位楚國公子出身的重臣昌文君,更剷除了宮廷和朝堂的楚氏外戚集團。對秦始皇而言,這無異於一次極大的背叛,也對流著楚女血脈的扶蘇充滿戒備。

扶蘇本身就代表著楚氏外戚集團重新崛起的希望,對朝政要務更自有主張,屢次悖逆秦始皇的政治舉措。實際上,他已成為反對郡縣制、反對焚書坑儒,反對北修長城南伐百越、反對沉重賦稅和徭役、反對大修宮室和驪山陵墓的那些勢力集團的代表人物。

“立儲以嫡,無嫡立長”,是華夏世界從商朝和周朝起,通行了上千年的禮法準則。

秦始皇生前為加強集權,未立皇后,自然沒有嫡子,因此作為庶長子的扶蘇,按禮法就是皇位當然的第一繼承人。對秦始皇來說,原本就和他政見截然不同的扶蘇,更因此成為他皇位的最大潛在威脅,不能不心生忌憚,才一直不願立他為皇太子,不肯給他正式的儲君名號。

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秦始皇感受到了扶蘇的直接威脅,卻沒有斷然廢掉、甚至殺掉扶蘇,同樣是源於扶蘇是各方反對秦政制度集團的共同代表,斷然處置並非萬全之策,要防止這些勢力孤注一擲,變起肘腋。

所以,秦始皇選擇了溫水煮青蛙的手段,先放逐扶蘇去邊疆做監軍,調虎離山之後,從而方便自己一步步削弱其勢力。

古訓雲“五大不在邊”(太子、君主的同母弟、君主貴寵的公子、王孫 、累世正卿等五種人,不宜久居邊地,因為他們有權有勢,和君主關係親密,一旦久居邊地,很容易心懷不軌,起兵反叛。)所以,如果當真是君主十分屬意的繼承人,是絕不可能讓他久居邊塞的。

春秋時期,晉獻公以分封之名,將太子申生放逐出外,舉國臣民就都知道他要廢太子了。

對照此前例,始皇帝把扶蘇發配邊疆之舉,同樣說明了扶蘇根本就不是他真正中意的繼承人,才不肯讓扶蘇久居國都咸陽,讓他和李斯為代表的朝堂大臣、趙高為代表的宮廷近臣處好關係,為未來繼承皇位做準備。

秦始皇讓扶蘇去監軍蒙恬,一方面是貶斥扶蘇,讓他冷靜一下,清醒一下,但又沒把扶蘇一竿子打死,給他及其支持者一點渺茫的希望和暗示,另一方面也是讓扶蘇這個皇子分蒙恬之權,而加強對北疆大軍的控制;

蒙恬:

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而對支持扶蘇繼位的那些勢力集團來說,能接觸到三十萬精銳大軍的兵權,也可以樂觀理解成對扶蘇的信任和看重,當然不會因此就奮然一搏。他們之後就把目光都投向北疆,集中精力放在幫助扶蘇得到長城軍團統帥蒙恬的信任和支持上。

扶蘇監軍後,和他要監察的蒙恬並未相互制衡,反而關係密切,結為一黨,他們到底是想幹什麼?有朝一日直接帶兵殺回咸陽麼?

秦國在秦獻公即位前,秦武王暴死後,都曾爆發過宗室借軍隊支持爭奪王位的內戰,殷鑑不遠,自然更加劇了始皇帝對扶蘇的忌憚之心。同時也就愈發將扶蘇排除於皇位繼承人選之外,同時對蒙氏兄弟也不再如從前一般信任了。

當秦始皇病重之時,在處置身後事的緊要關頭,卻將蒙毅這個親信重臣派遣出外,同樣證明了直到此時,秦始皇依舊沒有考慮過傳位扶蘇,才會特意將已經成為扶蘇的重要盟友的蒙毅支開。

秦朝重臣:蒙毅

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否則的話,如果秦始皇死時,蒙毅若在場,那麼以他長期隨侍秦始皇,還曾懲處趙高,在一眾親信近臣的極高權勢和威信,這些近臣絕不可能一邊倒地支持李斯和趙高。

兩派相爭動盪之下,哪怕李斯和趙高取勝,消息也勢必走漏,難以保密。扶蘇蒙恬知道秦始皇已死的消息後,又怎會老老實實地認命自殺?

丞相:李斯

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秦始皇死前,接受了李斯、馮去疾等親信大臣的提議,選擇幼子胡亥即位,只因為一個庸碌的弱勢君主上臺,秦始皇生前各項既定政策也會被延續下去。

而假如扶蘇做了皇帝,秦始皇一生心血草創的大一統帝國的各項制度,都可能被自有主張的扶蘇推翻,秦始皇生前竭力打擊的外戚勢力、宗室勢力、儒家士人勢力,都可能捲土重來,那麼自以為”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的始皇帝,又豈能容忍和甘心?

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太史公《史記》關於“沙丘之變”趙高、李斯、胡亥等人篡改遺詔、謀奪皇位的宮廷密謀,幾近於小說。因為這三人密議絕無可能有他人在場,他們任何一人也不可能留下這種暴露自己為君則得位不正,為臣則逆謀不忠的對話記錄。那麼這種本該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事,太史公又因何得知?

郎中令:趙高

秦始皇並不想傳位給扶蘇?現代考古發現,推翻了《史記》記載……

這種兩千年之前的宮廷密謀,永遠不可能有確定答案。道理很簡單,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當事人的說辭根本不可靠,而秦朝滅亡後的各種爆料和傳言,同樣無人能確定其是否可靠。

兩相對比,反而是《趙正書》這種後世考古出土的記載,更符合秦始皇和扶蘇二人一向的政見分歧,性格作風,比之《史記》秦始皇以扶蘇為接班人的傳統說法,可信度反倒更高些。

而秦始皇讓幼子即位本身並不奇怪,正如漢武帝放著幾個成年兒子不立,偏偏選擇了最小的漢昭帝一樣。歷史真相到底如何,只能是把各種可能羅列出來,然後見仁見智了。

(本文大部分內容,為【長樂夜未央】 原創撰文 | 授權【狐狸晨曦】重新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