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連德——抗擊鼠疫的鬥士

哈爾濱的歷史上曾有一位在國際醫學界很有威望的醫生,他就是載譽全球的抗擊鼠疫鬥士——伍連德。

1910年至1911年,鼠疫、霍亂等惡性傳染病在中國北方大地肆虐,伍連德身擔防治重任,及時控制了疫情。

伍連德始終眷戀著祖國,在晚年的回憶錄中他感言:“我曾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我衷心地祝願這個偉大的國家永遠繁榮……”

傅家甸鼠疫突發 伍連德臨危受命

土撥鼠(旱獺)是一種俄國西伯利亞和蒙古常見的齧齒類動物,它體態如貓大小,皮毛很厚,適當染色可以充作貂皮。於是,一些人開始在中俄邊境獵取和販賣這種鼠皮。由於這種鼠攜帶一種致命的病菌,可以導致一種叫肺鼠疫傳染病的流行。1910年10月26日,位於中俄邊境的滿洲里首先暴發了肺鼠疫病。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的樞紐總站,不可避免地被殃及。

1910年11月7日,瘟疫的災難悄然在傅家甸(現道外區)降臨了。那天下午,在同發街上行走的木匠馬良、張志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抽筋,不多時就死去了。緊接著,他們的親友和接觸過他們的人也因同樣症狀先後告別人世了。傅家甸當時只有幾萬人口,高峰時每天就有180人死亡。失去親人的悲嚎,面對瘟疫的恐懼,使人們有一種世界末日降臨的感覺。

伍連德——抗擊鼠疫的鬥士

傅家甸焚燒疫屍

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立即指示傅家甸日本妓院停業;俄人控制的哈爾濱市政當局命令,不準中國人出入俄國人開辦的一切遊樂場所,並在全市懸賞捉老鼠,不論死活一律四戈比一隻;中東鐵路局更加惡劣,指示沿途各站禁止中國人和俄國人同乘一節車廂,並將中國人乘坐的車廂掛於列車的尾部,並用“鐵將軍”牢牢把守!

東三省總督錫良從瀋陽請來了一名日本醫生,幾天下來,疫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日甚一日,那位日本醫生怕承擔責任,只好逃之夭夭!

傅家甸的地方行政長官自稱是一名業餘內科醫生,他根本不相信什麼病菌傳染和西藥。許多江湖醫生用針刺兩肋方法來診斷病情,把病人不加分別地扔在一起。病人非但沒治好,醫生護士還先後死去了好幾個。沒辦法,市政當局不得不高薪招聘醫生。第一個月給450盧布,以後每天加發15盧布;如果染疾死去,還給一萬盧布保險金。在當時抗生素藥物還沒有問世,染上這種鼠疫傳染病,就等於被宣判死刑。

面對暴發一月有餘的疫情,許多國家照會清政府。俄國和日本甚至威脅說,如果中國不能有效控制疫情,他們將派軍隊和醫生進入疫區!

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清政府拒絕了俄日的要求,由外務部施肇基推薦,任命年僅三十歲的伍連德博士為哈爾濱防治疫情的全權總醫官。伍連德博士臨危受命,立即帶著一名即將畢業的學生出發,於1910年12月20日抵達哈爾濱。

伍連德,廣東臺山縣人。1879年3月10日出生於馬來亞。1896年以優異成績獲得英國女皇獎學金,留學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學醫,是劍橋大學第一位中國醫科學生。1903年,伍連德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7年回國擔任陸軍軍醫學堂幫辦(副校長)。

60節車皮成隔離房 傅家甸疫情被控制

當他進入傅家甸疫區後,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街道兩旁、房前屋後到處屍橫遍野。墳場上幾千具棺材堆了足足有半里地,他們的親人有的還沒來得及為逝者下葬就暴斃在棺材旁。一具具凍得僵硬的屍體,在漫天大雪中無聲地述說著人間悲劇,聽到的只是樹上烏鴉傳來的陣陣慘叫……

伍連德——抗擊鼠疫的鬥士

伍連德在防疫工作中

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伍連德在一個簡陋的茅草屋中對一具屍體進行了解剖,他以高超的醫術得出結論,這種病菌是通過“飛沫”傳染的,就是病人肺部受到感染後不停地咳嗽,病人嘔吐出的大量痰和血攜帶著病菌在空氣中擴散,接近患者的人就容易感染上這種病。由於疫情暴發之時,正值冬季,東北許多家庭為了禦寒,將門窗封閉得都很嚴,造成室內空氣不流通。一家只要有一個人得病,全家人都會迅速地被傳染。伍連德立即提出控制人口流動,對疑似病人和與之接觸的人採取強制隔離等措施。(這一點被後來事實證明是控制大規模疫情最有效的辦法。2003年我國防治非典仍沿用這種方法。)

大批軍警調來了,封鎖了通往疫區的交通要道。居民禁止互相串門。各家糧食燒柴由官府供給,只有家道小康者才支付少許費用。

學校提前放假。劇院、浴池全部停業,被改成臨時消毒站。中東鐵路公司臨時調集60節車皮當作隔離房。寺廟和廢棄的房屋被改成隔離醫院。

傅家甸的疫情終於被控制住了。可由俄國人管轄的道里、南崗、香坊仍有疫情發生。一些黑心的商家,怕官府知道有客人死在店裡被查封商鋪,在半夜偷偷棄屍街頭。

天寒地凍,要想把墳場上四千多具棺材在短時間內安葬很難完成。如果等到明年開春,屍體腐爛、蛆蟲繁殖,可能會造成瘟疫的再次暴發。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焚燒。

1911年1月31日,在軍警嚴密的看守下,第一批2000多個棺材被分成20組,每組100副,全部被點燃,經過整整三個晝夜的努力,棺材及其中屍體全部被焚燒了。

如此這般,伍連德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基本撲滅了這場震驚世界的傳染病。當時,俄國、北京各大報紙紛紛載文讚美伍連德的防疫之功。這場瘟疫經事後統計,造成吉、黑兩省死亡39679人,佔兩省人口的1.7%,僅傅家甸地區就死了7214人,造成直接財產損失64.8萬兩白銀!

伍連德——抗擊鼠疫的鬥士

伍連德與同仁合影

任國際鼠疫大會主席 受攝政王載灃接見

1911年4月,中國歷史上首次鼠疫國際會議在奉天(今瀋陽)召開,伍連德在這次大會上當選為主席,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會議結束後,伍連德被召到北京,受到大清攝政王載灃的接見,並授予他陸軍藍翎軍銜,佩帶二等雙龍肩章。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頒賜他為進士。俄國沙皇也授予他“尼古拉二世騎士”稱號。法國政府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授予他醫學博士學位。上海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香港大學授予他榮譽法學博士學位。隨後,伍連德先生婉言謝絕了清政府任命他為外務部醫務官員的職位,繼續從事他的鼠疫研究。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在哈爾濱設立東三省防疫事務總管理處,伍連德任處長兼總醫官。1918年,北洋政府在北京設中央防疫處,伍連德任處長。期間,他為抗擊1919年哈爾濱霍亂和1920年東北再次暴發的鼠疫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1915年2月5日,伍連德與顏慶福博士發起創辦國家醫學會(即後來的中華醫學會),並連續二屆擔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1921年,他參與了協和醫院的創辦。

1926年,他創辦了濱江醫學專科學校,並擔任第一任校長,這所學校在1928年改名為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也就是現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近代防疫工作先驅 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伍連德先生不但是我國近代防疫工作的先驅者,還是一位愛國主義者。

1925年,哈爾濱群眾為上海“五卅”慘案受難同胞義演,伍連德先生登臺演講受到社會讚譽。北伐戰爭期間,他拒絕蔣介石委以他陸軍醫務部主任的職務,繼續從事防疫工作。1930年,經過伍連德多年的呼籲,國民政府終於批准成立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伍連德任第一任處長,兼任上海海港檢疫所所長。從此,半個多世紀被外國人把持的中國海港檢疫權重新回到中國人手中。

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伍連德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在哈爾濱赴大連的途中,被日本特務機關誣為間諜在瀋陽遭扣押。後經英國領事斡旋保釋,才得以南下赴滬。

1935年,伍連德因創立“肺鼠疫”學說和發現鼠疫菌宿主動物——旱獺與鼠疫的關係,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

1937年8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伍連德工作的吳淞防疫院遭轟炸,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財產被劫掠一空,他的私人住宅也毀於日軍炮火中。國破家亡,伍連德攜眷屬重返馬來西亞避難。

雖然1942年至1945年馬來西亞陷於日軍鐵蹄之下,伍連德仍以行醫為業,拒不與日方合作,表現出一位偉大的醫學家的愛國主義精神。

晚年的伍連德在馬來西亞一邊開設診所為窮苦人無償地諮詢和診治,一邊撰寫回憶錄,並將2000多冊藏書和鼠疫標本以及價值連城的中國古畫全部捐給了幾所大學。

伍連德身居海外聞新中國成立後感言:“我曾親自經歷滿清王朝的覆滅和中華民國的建立。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經歷了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有今天的地位,我衷心希望他能更加繁榮。”

1960年1月24日,這位偉大的醫學家在馬來西亞辭世,終年81歲。

2008年9月8日,由哈爾濱醫科大學投資建設的伍連德紀念館,在原東北防疫管理處舊址開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