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3課,講《說文解字》“走”部的五個漢字,與上兩課一樣,這一課的五個漢字仍然幾乎全部是生僻字,因為課程的連續性,我們不能跳過這五個字不講,只好抄字典一樣把內容列出來,老辦法,我們無法藉助各種典籍句例給予輔助,仍然在解釋字義的同時加了一些我們自己的【猜想】,這裡的這些猜想,只是我們淺顯的一點理解,可能不對,責難者口下留德。

本課仍然無趣,所以,我們仍然放一條《說文解字》的基本知識在這裡,就是:一個漢字包含兩個或多個部首時,《說文解字》如何劃分歸屬?

據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說文》的9353字分列在540部中,都是以類相從:凡所從而得義之字,必屬於某部,也就是隸屬於其主要義符的部首之下。”舉例說明:

比如我們學過的“示”部的漢字,均以“示”為主要意符,均與神祇禮儀之事有關,比如“神”字,歸“示”部而不歸“申”部;比如“祏”字,歸“示”部,不歸“石”部;再比如我們學過的“玉”部漢字,均以“玉”為義符。那麼“琰”字歸“玉”部而不歸“炎”部,“玟”字歸“玉”部,而不歸“文”部。當然,其他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部首的漢字也同樣如此。

好了,迴歸正題,今天要講的五個漢字詳情如下:

1、䞿(部分設備無法顯示,字形是上面一個“寒”字頭,下邊一個“走”)。依上所述,因為它的主要義符是“走”,所以歸在“走”部,現代漢語201部歸屬漢字時,將“䞿”字歸在“宀”即寶蓋頭部,這其實並沒有《說文解字》的歸部方法科學。讀qiā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䞿,走貌,從走,蹇省聲。”段玉裁依據《篇韻》改為“寒省聲”形聲字。

本義是走貌。僅見於《說文解字》,其他典籍不見句例,具體什麼樣的“走貌”,只能存疑。

【猜想】依照䞿字的小篆字形,許慎稱“蹇省聲”或者跟意義相關,這或許也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即穹廬之下,人行走在草茻之中的樣子,人走在草茻中會是什麼樣子呢,當然是行走艱難了。這裡有行走意,有舉足不前意,但卻沒有“寒”字下面“冰”的意思,所以,“蹇省聲”,應當有依據,段玉裁的修改可能誤解了字義。如圖: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人在草茻中行走)

所以,䞿字另有一義,同“”。即指行走艱難。《集韻.仙韻》:“,《說文》‘蹇行也’。或作䞿。”關於這個字義,徐灝的《說文解字注箋.走部》說得清楚:“䞿,《足部》蹇音義略 ,皆謂行蹇難也。”

䞿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䞿字的小篆寫法)

2、䞗(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字形是)。讀音有兩個:

(一)cāi。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䞗,疑之,等䞗而去也。從走,才聲。”形聲字。本義是因猜疑、故遲鈍而行。你看,許慎在歸類文字時,就是字義相近的,就歸在一處,上面一個字是是行走艱難,緊跟著這個字就是因猜疑、所以遲鈍而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等䞗,疊韻字,濡滯之貌。疑之,故等䞗而去。”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按行濡滯之貌,等䞗猶嬯(tái,遲鈍)䞗,疊韻連語,謂有疑,故遲鈍以行也。”畢沅《音同義異辨》卷一:“䞗,䞗疑;猜,猜恨。今通用猜。”字義不好記的話,可以想一個典故,就是《三國演義》中了空城計的司馬懿,他在西城跟前就是等䞗不前的。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影視劇空城計裡的司馬懿)

(二)chāi。音出《廣韻》。意義有三個:(1)起去。《廣韻.皆韻》:“䞗,起去也。”又起。《集韻.皆韻》:“䞗,起也。”(2)僕。《玉篇.走部》:“䞗,僕也。”(3)走。《玉篇.走部》:“䞗,走也。”典籍均不見應用實例,只好暫缺。

䞗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䞗字的小篆寫法)

3、(GBK字庫沒有這個字,字形是)。讀cǐ。《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淺渡也。從走,此聲。”形聲字。本義是淺渡。

又指蹈。清代錢坫《說文斠銓》:“《莊子》‘跐黃泉而登大皇’、《列子》‘躇步跐蹈’,皆此字,今俗謂蹈為,其字別為踹。”就是跐,書面語所謂的跐蹈,意思就是踐踏。

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字的小篆寫法)

4、赹(部分設備無法顯示這個字,字形是)。讀qió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赹,獨行也。從走,勻聲。讀若煢。”形聲字。本義是獨行貌。徐鍇《說文系傳》:“《詩》雲:‘獨行煢煢’,本作此‘赹’字。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唐風》:‘獨行煢煢’。毛曰:‘煢煢無所依也。’熒聲、勻聲合音最近,故煢、赹同義。“《玉篇.走部》:“赹,赹然,獨行貌。”《廣韻.清韻》:“赹,獨行貌。”這裡引用的《詩經》指《詩經.唐風.杕杜》中的句子,今本皆寫作“獨行踽踽”,意思是獨自行走冷冷清清。現在我們在表達這個意思時已不用赹字,經常用的也是“踽(jǔ)踽獨行”和“煢(qióng)煢孑立”。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踽踽獨行)

比如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成語“煢煢孑立”就出自這裡,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踽踽獨行也是成語,形容孤零零地獨自走著,也形容非常孤獨。

現在有一首歌叫《生僻字》,其中提到過這兩個成語,其實,成語“煢煢孑立”裡的“煢”字最早的寫法更加生僻,就是“赹”字。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漢字裡有大量的生僻字)

赹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赹字的小篆寫法)

5、(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無法顯示,字形是)。讀y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安行也。從走,輿聲。”形聲字,本義是安行貌。《古今韻會舉要.魚韻》:“,安行貌。”

【猜想】輿的本義是“與,黨與也。”指同類與朋黨,一個人如果有了同類和朋黨,那麼他的行走當然會平安、安靜了。這或許正是“安行貌”的來源。

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03,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