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是他們的智力下降了,還是什麼原因?

曉林森歌


其實多數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不是學生的智力水平下降了,而是一部分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下降了。

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對學習的專注程度不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變得多元、豐富起來。孩子們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得更多的信息。


這在某種程度上,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不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放在學習上。尤其是電子產品的普及,對孩子的誘惑力更大。


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在玩電子產品和學習之間,難以取捨。這大大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有些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而荒廢了學業。


個別家長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有些家長認為,自己也沒有上過大學,事業也很成功的,日子也過得挺好的。而有些大學畢業生,事業、生活都不如自己,就認為“讀書無用”。再說,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到處都是,也不好就業,孩子上不上大學都無所謂。


部分家長的這種“讀書無用論”,在教育孩子時,要求不高,只要孩子高興,學好學壞一個樣。這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對孩子後續的學習會造成很大的障礙。


家長對孩子的嬌慣,多數孩子的勞動能力下降。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多數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孩子幹家務活的家庭很少。多數孩子的掃地、拖地的勞動技能都是在學校學會的。


學校老師可以教孩子掃地、拖地、擦玻璃等方面的技能,但好多孩子還是不會。因為家長在家,很少讓孩子幹家務活,更不要說是洗衣服、做飯等一些更復雜的家務勞動了。


有好多學校的一年級,都是家長代替孩子做值日。家長都把孩子應該乾的活,都幹了。到真正讓孩子乾的時候,老師就會感到孩子不會幹活,勞動技能差了。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增加了老師對孩子教育的難度。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關注程度,不亞於每天對天氣預報的關注,甚至更高。


老師嚴厲了不行,不管不顧也不行。作業佈置的多了不行,佈置的少了也不行,反正就是不能對我的孩子不好。我的孩子可以不學,但老師卻不能不管。這就導致了部分孩子的自私、任性,自律性特別差。


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溺愛,讓老師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實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這也是老師感覺到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老師之所以感到”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是因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育,整個社會的教育環境越來越複雜。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對學生學習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分散了學生對學習的專注力。家長的嬌慣、溺愛、高度關注或不管不顧,都導致了部分學生綜合素質的下降,和各方面能力的欠缺。


木爻木大說教育


本人作為一名高中教師,可以深有體會的說,幾乎所有老師都有這種“一屆不如一屆”感覺。

以我的學生為例,暑假送走了一批高三,新高一與上一屆高一真的不一樣:課上不聽講、做小動作的多;家長關心電話、送吃喝的多;教室外罰站竟然有學生會哼著小曲;孩子頂撞老師被罰回家反省,家長竟然把電話打到市教育局“反應問題”,等等,各種奇葩的教育“怪現象”頻頻出現。說“智力下降”肯定不對,現在的孩子一出生,總聽爺爺奶奶說比他爸聰明。但難管理是事實,究其原因:

1.家庭成長環境,使孩子變聰明。

現在是少子女時代,兩代幾個老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優裕的生活,早期的智力開發,等等都為孩子變聰明創造了客觀條件。所以才有“比他爸聰明”的由衷感慨。

2.社會環境變化,使孩子變聰明。社會發展,使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幾乎變成無限可能。特別是電影、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幼齡化,使很多孩子的“見識”比家長還多。

3.家教缺失,使孩子少了規矩。優裕的生活,全家人的疼愛,形成一種“養得好,教得少”社會現象。在優裕的環境中,家長捨不得委屈孩子一丁點,導致孩子霸道、任性、自私,我行我素,少有不順心就發脾氣、叛逆。孩子有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就會沒了同情心和規矩感。

4.信息豐富,使孩子變得難管。豐富的社會信息魚龍混雜,孩子缺少辨別能力,過多接受負面信息,就使孩子沒了規矩,並美之名曰“有個性”。

5.教育現實,使教師不知所從

。目前,教育處境非常尷尬。一方面教師想教好,但又不知怎麼才能教好;另一方面教師想管好學生,又覺得無能為力,不敢管。現在教師中有一種想法很有市場,那就是“教不好沒關係,對得住良心就行;管不好沒關係,不出事兒就好”。這種現狀,使孩子們越來越難管。

6.家庭與學校脫節,使管理乏力。從上面分析看,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不到位,孩子處於一定程度的“自我生長”狀態,自我生長過程中的枝枝蔓蔓不及時修剪,就會越來越難管。

結束語:當然,隨著社會發展,新形勢出現新問題也是正常的教育也不例外。只要家長提高認識,與學校配合好,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


燕舞春來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說到課堂學生素質,我深有體會。剛剛送走一屆六年級,現在又接六年級。兩相對比,我越發想念原來那個班孩子。

兩個班孩子上課都很吵。上一屆孩子是吵著答問,討論上課的內容,而這屆學生說的是與課堂無關的話。上一屆學生課堂上氣氛活躍,上課完全沒問題,這一屆學是不回答問題時吵吵嚷嚷,該回答問題時靜悄悄。這段時間我還在引導他們要積極回答問題,告訴他們:“答錯了沒關係,答錯了,老師才知道你哪裡沒有掌握,不回答才是麻煩。”而上一屆學生往往因為氣氛太過活躍,老師稍不注意就鎮不住場。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原來的班級是大部分孩子都會主動認真的學習,而現在這個班級很少有同學主動學習。原來那個班級學習成績在片區內是名列前茅,現在這個班級學習成績在片區內是倒數。孩子的學習習慣差,學習紀律糟糕,這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回想我現在接手的這個班級,經歷的語文老師特別多,差不多平均每年就是一個老師,我是他們第六任語文老師。前面這幾任老師中有的教學經驗豐富,但是不愛管學生,有的是年齡比較大的老教師,還有的是剛出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老師換的太多,學生根本適應不了,這對我現在的管理也增加了很多的難度。課堂上鬧哄哄,這讓我有時候很想抓狂。真正體會到課堂秩序糟糕,是一件多麼讓人受折磨的事情!

當然除了老師換的太多,孩子們自己也很有問題。聽幼兒園的老師講,當初招生的時候,這一屆學生的素質就比不上上一屆學生素質家庭教育也比不上。看著這些狀況,老師們都很著急。 不過急也解決不了問題,遇到學生太吵鬧的時候,我會自己安靜下來。當學生髮現我安靜了,他們大部分也就安靜了下來。對於實在不聽話的學生,有的時候我也會進行批評,批評之後再進行情感教育。反正能用的方法儘量都用上。現在課堂上紀律好多了,但是還是需要進一步努力規範他們的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結束語:每一位老師都希望上課紀律好,孩子的行為規範,學生素質高,但是往往卻事與願違。家長的溺愛讓現在很多老師都選擇做佛系老師,不希望因為學生的事情讓自己遇上麻煩。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現在的小孩生活條件優越,受教育的物質條件很好,相比較而言現在的小孩比70後和80後的同年齡的小孩要聰明得多。我是70後,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物資貧乏,想看小人書但家裡買不起,電視剛起步,所以我小孩時沒有現在的O0後聰明。當時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和現在的學校沒法比。總而言之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小孩是很聰明的,所以我國的教育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


淡泊寧靜3184


我身邊有很多人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我本人也曾在這行幹了七八年,的確會感覺到接觸到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並不是學生的智力下降了,具體原因有很多。

1,孩子們的紀律觀念和規則意識變弱了。

課堂上,現在的學生普遍沒有以前的學生安靜,小動作也更多。參加集體活動時,有些學生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甚至無視規則。現在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80後、90後,在家裡時他們也比較自由,一些父母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並不太在意規則意識的養成。在幼兒園階段,基本上也是以做遊戲和玩耍為主,孩子很少接觸強制性的紀律教育。在小學一年級任教的老師們可能深有體會,那些剛剛從幼兒園過渡到一年級的孩子們,往往很難管理。由於孩子們不太遵守紀律,最終導致的就是課堂秩序混亂,從而影響了學習。

2,老師們想管不敢管,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在的教育工作之所以有難度,關鍵是老師們不敢使用“懲戒權”,有的學校甚至明確告訴老師們,寧肯不要學生出成績,也不想看到老師管學生管出問題。用書本抽打曠課學生的五蓮二中楊守梅老師被罰事件,並不是個例,現實中因為老師批評教育學生鬧出問題的事情並不鮮見,如果你身邊有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大可以去問問他,因為幾乎每所學校都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於是乎,老師不知道該怎樣掌握懲戒尺度,最終只能被迫選擇做一個“佛系教師”。這樣一來,孩子們的紀律問題便很難依靠學校或者老師單方面改善了。

3,一些家長的護短和對老師的不信任,導致本該攜手合作的雙方站在了對立面。

誠然,教師隊伍中也有不合格的害群之馬,不過,大部分教師還是盡心盡職的。而一些家長對老師不信任,對孩子一味護短,最終導致老師不敢管學生。我有一位朋友開了一所幼兒園,前幾天有位家長氣勢洶洶地找到學校說老師打了孩子的臉,可是孩子臉上並沒有任何傷痕或者紅腫,於是朋友趕緊找來那位老師,又當著家長的面調查了監控。結果,監控內容證明了老師的清白,是孩子在說謊。原來孩子戴著一塊玩具表,跑動過程中自己不小心掉地上踩壞了,於是大哭起來,老師看到後還專門上前安慰了孩子。孩子回家後,家長看到孩子臉上有淚痕便追問原因,結果孩子說是老師打他,所以才哭了。雖然誤會最終解釋清楚了,但那位老師卻覺得很冤枉,孩子說的話,家長總得先冷靜思考力一下再做決定吧。不得不說,正是此類家長的增多,才讓現在的老師感覺到“學生一屆不如一屆”了。

此外,現在的孩子們過多地接觸了虛擬的網絡信息,在接觸龐雜信息的同時卻放棄了獨立思考,在生活中太過順利缺少挫折和擔當等等等等,這些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弊大於利的。

總而言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夜雨如書


本人老師,這方面感觸是最深的,現在的學生真的是一屆不如一屆,那是為什麼呢?

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學生學習習慣普遍較差。

我教的是六年級,每天講過的題,對過的答案,班上至少30多個孩子仍有錯題。不會聽講不想聽講的孩子太多。

當然,這和現在的大班口也有關係,我班現在73個人。

我們學校至少有十年了,班級人數沒有低於70的。這樣的容量孩子們學習習慣怎麼能培養好?

第二:現在孩子普遍寫作業太多,抹殺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孩子,問10個,至少9個對學習是沒有興趣的。他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只要作業完成,學習任務就完成了。

他們最美的夢想就是放假和老師不佈置作業。

那老師們作業為什麼多了呢?

很簡單,為了成績和考評。

老師之間的考評把老師們逼的近乎瘋狂,你佈置一張,我要想超過你,肯定得佈置兩張。

久而久之,作業根本就剎不住了。

第三:為了成績,急於求成,導致大多數孩子基礎掌握的不紮實。

現在的學校,對老師的評價標準只有一個尺度,那就是成績。

老師們為了成績,不得不刷大量的題,難題、怪題、新題更是必刷對象。而且教學進度都極快,快速講完新課,快速開始複習,做大量的試卷。

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一部分孩子確實有用,但對大多數中等生來說,他們普遍感覺吃力,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時間長了,難題沒學會,基本題也沒學會。久而久之,基礎越來越差。

現在好多孩子的基本功真不如過去的孩子。在加上對學習的厭倦,沒有興趣,真的是一屆不如一屆,絕不危言聳聽。

好學生可能影響不大,但中等及以下學生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兩極分化更嚴重了。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質疑!


人生如夢LLH


有些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這話雖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還是能反映出一種現象,就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下降。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第一,孩子們和智力水平並未下降,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的素質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我的愛人就是小學老師,當了十幾年班主任。她就曾經和我講過一種現象,說現在的學生整體素質確實大不如以前,她也很困惑,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結合自己從事家庭教育的實踐經驗給她分析,我說根源首先就出在家長素質下降上面。就拿現在小學生家長來說吧,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一代,在父母嬌慣與溺愛中長大,他們從心理上都不成熟,又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呢。在沒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培育下,不少孩子早期教育基礎非常差,獨立做事和學習的能力偏弱。

第二,現在很多孩子普遍缺乏從生活中學習的環境,被電子產品剝奪了童年的美好時光。

如果你細心觀察孩子的生活,會發現不管在什麼環境下,孩子們都會經常能接觸到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的無孔不入,讓孩子們的童年失去了豐富多彩的空間。而電子產品對孩子們的危害性非常大,容易成癮不說,還會讓孩子懶得戶外活動,少了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時機。而過度依賴於電子產品又會讓孩子們變得懶散不堪,失去從生活中學習各種技能的機會,結果就導致孩子們凡事都過度依賴於父母的幫助。而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裡會表現為笨手笨腳,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很差。

第三,家長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們缺乏探索精神,好奇心和想像力都明顯下降。

學習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智力活動,當孩子們缺乏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時,活動空間被大大壓縮,這又容易使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比較脆弱。再加上城市裡車輛過於密集,家長特別擔心孩子的安全,結果就出現過度保護現象。也恰是家長

撒不開手,結果導致孩子們探索大自然的機會就很少很少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沒有了空間和機會,會缺乏活力,感覺生活索然無趣。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孩子無精打彩,這樣的狀態讓孩子們的大腦在學習活動中很難保持興奮狀態,更無法集中注意力。

第四,家長們在追求自我意識方面,常常給孩子們做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榜樣形像。

在課堂上,不少老師都感覺現在的孩子們特別難於管理,秩序感很差。而秩序感又往往決定孩子們是否能遵守課堂紀律,是否能課堂上認真聽講。如果這些都做不到,孩子們課堂學習的效率會非常低。說到這裡,其原因恰也是出在家長身上,如今的年輕一代家長,大都樂於追求自我,而忽視給孩子做一個能夠言傳身教的好榜樣。家長缺乏遵守規則意識,必然無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遵守規矩的好習慣。而品嚐兼優的孩子,恰是在父母與老師精心培養好習慣好品質的結果。

結束語:我從小在農村老家就聽老人說一句話,老貓炕上睡,一輩不如一輩。什麼意思呢?就是當貓習慣於在溫暖的炕頭上睡懶覺時,捉老鼠的本能就退化了。貓不捉老鼠,養其何用?只能當寵物貓。而現在的孩子們,與那貓是不是有極為相似之處?想到這些,我真替一些家長擔憂,當你們失去育人的本能與責任後,恐怕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寒石冷月


現在的孩子一屆不如一屆,作為家長,聽了心裡又要焦慮不安了。我覺得孩子的智力是沒有下降的,相反,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的反應要快,接受能力也要強。

但是,從每次考試的分數來看,我個人認為,確實比我小時候班上的整體成績差多了。

我是在農村上的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我們班上有兩個孩子,總是在60分的上下浮沉,那時候是個男老師,還是個民辦老師,多次在家長面前投訴這倆孩子家庭作業沒寫完(我們那時候家長經常去學校給孩子送搭餐的米),然後家長就把那兩個男孩子追的雞飛狗跳的,我印象很深。

我兒子現在在縣城裡一所中等偏上的公辦學校讀小學,這次開家長會,三年級,老師自己報的,班上有十多個孩子沒有及格。

從這個數據來看,孩子真的一屆不如一屆了,讓人憂心呀!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個人造成的。首先,我覺得家長們太注重特長的培養了,耽誤了學文化課的時間。

隨便在街上問個孩子,至少都學了一樣到兩樣的特長,比如畫畫、跳舞、圍棋、跆拳道、小主持人等等,學這些東西都是要花時間的,並且,剛剛入門,就讀初中了,然後又放棄了。耽誤那麼多的時間,只能證明孩子學過,到底學到了什麼?家長和孩子都不知道。

現在的家庭條件也都好了,家長普遍很安逸,對孩子的學習不是很重視,隨遇而安的心理太嚴重。萬一學習不行,就出去打工,家長覺得這也是一條出路。

現在的家長普遍溺愛孩子,孩子在學校受一點委屈,家長必須去找老師為孩子伸張正義,導致老師很為難,在教學方面縱然是有好的想法,也不敢發揮,不敢施展。

孩子在學校待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短,教文化課的課時太少,因為聽課了之後,孩子沒有反覆練習和複習,學的東西都不紮實,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補課或是自己花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沒過幾天,孩子就把剛學的知識忘的乾乾淨淨了。

不要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捫心自問,我們小時候自覺學習的又有幾個?我們小時候關在學校的時間長,沒有電子產品的干擾,也還是要老師監督我們學習,老師一走,班上不是也炸開了鍋嗎?


探索幸福密碼


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的確是學校的現實。現在的學生確實聰明,知道的多,但是整體的綜合素養和以前的孩子比起來差了許多。

首先沒有吃苦耐勞的習慣,稍微有點苦就受不了,特別矯情。學習上沒有韌勁,主動性不夠強,一般是在別人的安排下完成的,因而自主意識淡化。

其次是動手能力不強,喜歡讀,喜歡看,可缺少記筆記的習慣,久而久之就形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學習上尤其如此。

三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做事缺乏持久性,容易心煩意燥,靜不下心來,做什麼事都是草草了事,對待學習也是,只求速度,不求效果。

四是受家庭影響,獨生子女多,長期養成自私自利的行為,為人處世只想自己,服務意識淡漠,在學校裡尤其常見,遇到打掃衛生,四處躲溜,為班級服務,亂找理由推脫,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總之,現在的學生身上缺點太多,加之個人的功利性太強,很難說。




書香芳草地


當老師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學生一屆不如一屆了,講了十幾遍的題,考試成績仍然不理想,還有許多學生考不及格,恨鐵不成鋼啊!老師和學生純粹就在不同的頻道上。老師著急生氣,學生穩如泰山,波瀾不驚。 為什麼一些教師這樣認為,我看到已經有幾位老師從學生角度作為理由出發點作出回答,這裡不再贅述,我這裡從教師反思的角度來說一下。

1.時代變化太快,我們老師與時俱進了嗎

現代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越來越多,學生獲得的信息量比老師還多。只不過,學生獲得的信息大多是離散的,不繫統,甚至有的是錯誤的。老師呢又疏於學習,不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掌控這樣的學生是有難度的。

在信息社會和人工智能的環境下,還在抱怨以前的學生如何如何目不轉睛的聽課,如何如何的聽話,只能是老師喪失了自我提高的能力。現在的學生,每一個都是信息社會的原住民,無論你如何對手機深惡痛絕,無論你如何對遊戲恨之入骨,你能靠說教和制度控制學生遠離手機嗎?

說學生一屆不如一屆,從一個角度來說,是老師教學水平和教育能力,遠遠落後於現有學生的要求,老師自身感受到了一種壓力和無助。不是學生變化快,是老師變化太慢。

如果老師仍然固守自己的教學習慣,不能因學生和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提高,只能越來越感受到更多的壓力,甚至很快無法承擔教學任務。如果老師在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方面不能夠持續提升,就無法在學生面前維護自己基本的學術尊嚴,甚至有可能被學生輕視和侮辱。

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最無法逃避的就是老師,因為新時代之下,最活躍和最創新的就是學生,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地反思總結,分層教學,分層次地佈置作業,開展小組合作活動,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時反饋學習效果,調整教學策略,老師才能夠實現自我救贖,或者被時代淘汰會成為一種必然。

2.面對複雜多變學生群體,老師評價方式是多樣的嗎?

說學生一屆不如一屆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我想問,這是要顛覆進化論嗎?我還想問,如果你孩子的老師也說這樣的話你同意嗎?

面對複雜多變學生群體,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評價不是要把學生一棍子打死,更不是要對學生做蓋棺定論。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找問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評價是為了找差異,找學生髮展的不同方向,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評價的標準和要素要是多元的。

評價的教育和激勵功能是強大的。我們要謹慎使用考試成績榜。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把學生單獨找來,告訴他,你的前一名是誰,你的後一名是誰。

評價是雙向的,在老師對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學生也在對老師作相應的評價。雖然,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可能不繫統,不科學,不客觀;但我們要相信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杆秤。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是簡單粗暴還是潤物細無聲,我們的課堂是生動活潑還是枯燥乏味,學生至少能做出一個感性上的判斷。

3.應該有點教學行為的反思

反思一:對孩子,我們有完全的愛和無條件的接納嗎?沒有,對孩子的錯誤,包容不夠。

反思二:對學生的採取的學習方式,是孩子們喜歡的嗎?可能過多的關注了知識的積累,忽視了孩子的自己探究。忽視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過度重視了知識點的記憶,效率低下。

反思三:對現在網絡大數據下孩子的心理,我們能瞭解嗎?自認為對孩子瞭解,這些心理學教育的知識還停留在10年前,最近教育學心理學的書籍讀的少了,與孩子之間關係有些距離。因此,以後還要走近孩子,走進孩子內心。親其師,信其道。而作為教師,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正所謂遇山開山,遇水架橋。見招拆招,無招之處勝有招。

不要把分數看得過重,不再盯著弱孩子幫扶到底。不管教的如何努力,也有學生不及格,且學生有權過著“不及格的幸福生活”。無權要求孩子、父母和自己一起“為了及格而奮鬥”。

總之,如果我們改變觀念,用欣賞的眼光來發現學生每天的變化,來欣賞學生的進步,我們自己的教學田地裡就會一片陽光一片燦爛,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會開始變得有滋有味起來。通過各個方面的努力,明確目標,親身體驗,因材施教,教學就會輕鬆愉快,老師就不再是剃頭的挑子,一頭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