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909年的遼寧瀋陽,看清朝末年的瀋陽人是怎樣生活的?


瀋陽是遼寧省省會,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清朝末年1909年的瀋陽,當時瀋陽的名字叫做“奉天”。圖為1909年瀋陽的民宅。

圖為1909年瀋陽的城市俯拍照。瀋陽市舊稱“奉天”,1657年,清兵以"奉天承運"之意在今瀋陽設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開始正式出現,並一直沿用至民國的北洋政府時期。

圖為1909年瀋陽破敗的撫近門。撫近門是清代的瀋陽城九門之一,建於公元1627年至1631年,後拆除。新的撫近門於1998年復建,是瀋陽標誌性建築。

圖為1909年瀋陽的崇壽寺白塔。崇壽寺白塔建於1107年,位於今瀋陽市北順城路的白塔小學西側。 1957年,瀕危的白塔被拆除。

圖為1909年瀋陽的清昭陵。清昭陵始建於清崇德八年至順治八年基本建成,後歷經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現現在的規模,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

圖為1909年瀋陽的清昭陵。

圖為1909年的瀋陽中街。瀋陽中街是瀋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有近400年曆史(1625年至2019年),有著"東北第一街"的美譽。

圖為1909年的瀋陽街景。

圖為1909年瀋陽東清鐵路奉天站廣場上的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