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最高點景山,除了眺望故宮,還有這些鳥兒可以拍


景山位於北京南北建築中軸線的基點的中軸線上,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供皇帝登高、賞花、飲宴、射箭。景山公園中的萬春亭,高度為43米,作為老北京城的最高點,是鳥瞰北京城,尤其是故宮全貌的最佳位置。景山除了登高遠眺,還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呢?

一進園,便體會到它和其他公園有所不同,清脆的鳥叫聲不絕於耳,各種鳥兒絡繹不絕,灰喜鵲、鴿子、紅嘴藍鵲、麻雀,烏鴉等各種鳥類隨處可見。據說在明清時,景山園內種了許多果樹,曾經養過鹿、鶴等動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園,山上曾叫萬歲山,於清順治十二年(1655)改名為景山。

景山公園1928年開始對外開放,1949年進行修理和全面修建,先後建成銀杏園、海棠園、牡丹園、桃園、蘋果園、葡萄園、柿子林。它曾經是百果園,如今是各種鳥類的百果園,附近的鳥兒餓了或者饞了都會來景山公園覓食。所以景山公園的鳥,遠比隔壁的故宮、中山公園、北海公園等要多很多,並且這些鳥完全不怕人。


工作人員說,因為總有人來喂他們吃,待它們特別好,所以它們一點兒也不怕人。一名遊客看到可愛的鴿子不怕人,趕忙上前與鴿子合影。

一大隊旅遊團經過,鴿子完全沒有害怕的意思,依然“我行我素”。

即便是小孩兒在後邊追趕,鴿子也是不情不願地挪挪腳,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飛,總是懶洋洋地挪著“小碎步”。

其實在這裡,不只鳥類不怕人,其它的小動物,像貓也一樣不怕人。這些小貓,一個個圓滾滾的,特別喜歡人。在它們心情好的時候招呼它們,它們很快就湊過來圍在遊客身邊轉圈圈,還時不時回應似的“喵喵”地叫,甚是可愛。

在景山西門附近,突然湧現出一大群帶著高端相機設備的攝影師,各個都是超長焦鏡頭,200mm、600mm的鏡頭。他們在拍什麼呢?

原來,漸入冬季,景山西門的幾棵柿子樹上的柿子熟了,甜甜的柿子成了鳥兒們最喜愛的“甜點”,引來周圍不少的“貪吃”的鳥。這鳥兒吃柿子的景,自然是資深攝影師們不能放過的。如果沒有超過200mm的長焦鏡頭,是很難拍到高清畫面的。筆者是24-105mm的套頭,只能草率地跟著拍一拍。

一位遊客見到眼前有意思的景象,急忙掏出了手機。

這位攝影資深愛好者,為了景山公園這一趣景,已經等了幾個小時了。他疲憊地靠在柱子上,腦袋仰望幾棵柿子樹的枝頭,一望就是幾個小時,甚是辛苦。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等了幾個小時後,終於抓拍到幾張鳥兒吃柿子的絕妙瞬間。

筆者只等了半個小時,就發現要拍好這一景兒,不是容易的事;不僅器材要過硬、有足夠的耐心,還要練就“眼疾手快”的本領。這些鳥兒,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突然飛過來,什麼時候就突然飛走,經常把大家搞得措手不及、捶胸頓足。

當然,來景山最出名的肯定是登上山頂眺望故宮,一覽北京城全貌。大多數遊客也是奔著在景山眺望故宮的目的而來。這天恰好趕上了大風天,來的遊客很少,當時的在園人數僅有795人。圖為萬春亭觀望故宮的絕佳位置,人數真的不算多。

站在萬春亭,趕上天氣晴朗的時候,能望到遠處的西山。 藍天白雲,彷彿油畫一般。景山的開放時間是從早6點到晚9點,等到夜裡,北京城亮起各種絢麗的彩燈,應該又是另一幅壯麗的美景。景山公園的見聞趣事,您有什麼想分享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