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繼高鐵後,另外四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鳥遊隼在向下俯衝捕捉獵物時的速度最快可達到每小時300多公里,但是即便是遊隼也不能打破中國高鐵列車的速度紀錄,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實現時速350公里運行,樹立了世界高鐵運營的新標杆,如果評選當今最能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一張無疑是屬於高鐵,毫無疑問,高鐵的成功對於今日的中國經濟是一個現象級的事件,中國已有100多座城市連入了高鐵網絡,這些城市的生產力也因此出現了很大提高。

外媒:中國繼高鐵後,另外四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數據顯示,現在中國的高鐵線路長超2.2萬公里,佔全球的總長度的60%以上,且中國計劃在2020年的時候,將總長度擴大到3萬公里,而目前,中國的新高速列車復興號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之間運行。目前的最新消息是,京滬高鐵已經正式進入上市軌道,11月14日,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通過,京滬高鐵可以說是有一個鐵路巨無霸,更是全球最賺錢高鐵之一。

外媒:中國繼高鐵後,另外四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但現在我們並不滿足於此,事情有新進展,中國還正在開發“超級高鐵”,研究如何將人工智能添加到現在的中國高鐵旅行體驗中,據Future Market Insights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為了應對新的城市經濟發展需求挑戰並滿足人們對舒適出行的要求,很多國家正在努力通過智能技術來升級鐵路系統。也就是說,一列更加智能的超級高鐵或也將在不久之後橫空出世,報告還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的收入可能會增長到1600億美元。

外媒:中國繼高鐵後,另外四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亞洲時報》進一步稱,中國高鐵技術研究團隊已經在開發時速400公里的變軌距列車,另外時速600公里的下一代磁浮列車也在進行研究,據媒體近日稱,時速達600-800公里的超高速磁懸浮列車,或將在成都與重慶之間佈局,真正實現同城化,而中國在高鐵領域的研究將由此駛入創新“無人區”,超級高鐵或也將成為繼目前的高鐵後,中國經濟第二張更加智能的國家名片。

事實上,在中國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每天熙熙攘攘的上班大軍中我們會發現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每天要花不少於3個小時搭乘高鐵,跨省市往返於家和單位之間,而一張張高鐵車票也正在見證著他們的打拼,同時,他們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脈”,為他們加油。

外媒:中國繼高鐵後,另外四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要知道,中國高鐵至所以能成為名片,在於它的民用性,是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高科技產品,上到國家元首下到城市打工者都能真真切切的享受到它帶來的福利,現在,另一張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國家名片”也已經橫空出世,它就是中國商飛的C919國產大型客機,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朵衝上雲霄的絢麗之花正在一飛沖天。

中國商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飛機C919被外界認為是空客A320和波音737最有力的競爭機型,但現在多國已經對波音737失去信心,轉向競爭對手的機型,這使得中國商飛能夠憑藉其座椅容量為190的窄體客機C919獲得更多市場份額。我們注意到,這個項目已經被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外媒廣泛報道,目前,C919的訂單數量將突破1000架大關。

外媒:中國繼高鐵後,另外四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目前最新進展是,據中國商飛上週公佈的消息表示,截止目前,共有6架C919飛機投入試飛工作,再稍早時,C919首批交付客戶飛機的零部件也即將投產,這標誌大飛機項目試飛、批生產工作並行開展取得實質性進展,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對媒體表示,C919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上市進程,力爭2021年上市,這也意味著,現在,另一張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國家名片也已經出世,正在一飛沖天,對此,美國CNBC稱,中國正在朝著成為全球航空領域重要玩家的方向大步前進,C919或將成為中國的下一張國家名片。

如果說,歷史上的中國錯過了蒸汽機發明帶來的工業文明及海洋文明,那麼,在現在全力提速的科技時代,中國企業除了高鐵和大飛機這兩項高端製造外,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許多新能源領域的突破,並確保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知道,目前全世界的核電建設都在依賴中國製造,比如,中國的另一張國家名片華龍一號就是代表。

外媒:中國繼高鐵後,另外四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不僅於此,中國預計還將在幾十年內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中國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有望年底建成,並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最新消息顯示,中國近日還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核聚變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主機安裝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這標誌著中國在核能工程的建設安裝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並將成為繼高鐵、超級高鐵、大飛機C919、華龍一號後,中國經濟的第五張國家名片。

不僅於此,中國還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併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可以成功地建立覆蓋地球,月球以及兩者之間的太空經濟區,而新能源領域中的另一項可燃冰就被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而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掌握可燃冰試採核心技術的國家,並將要正式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採。

外媒:中國繼高鐵後,另外四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最新消息顯示,藍鯨1號已經在南海神狐海域完成中國首次可燃冰開採,累計產氣30.9萬立方,並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兩項世界紀錄,同時,中國對太陽能、電池和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和應用也非常廣泛,而這些無疑正在為打造新的戰略能源儲備增長奠定了基礎,並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降低用油成本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