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瀟湘豈有詩?零陵才是永州最愛恨交加的地方

不到瀟湘豈有詩?零陵才是永州最愛恨交加的地方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湖南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風起雲湧,讓很多湖南人享受著該有的和不該有的羨慕嫉妒恨。而很多湖南人也喜歡以嶽麓書院的門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為窗口而傳播湖南的“古楚文化”,事實上,湖南成省不過幾百年,巴楚、湘楚只不過是荊楚的餘韻,咬著牙齒去與湖北爭一個“楚文化”的嫡系血脈真的沒有必要。

所以,我喜歡後面的提法我“湖湘文化”和“三湘四水”。無論是一個地方還是一種文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原滋原味,不攀附,不強詞奪理,不牽強。這一點,零陵之於永州,無疑是湖南最有代表性的。

不想花太多的言辭去比較長沙、衡陽、零陵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悠久。杜甫“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中的瀟湘就是零陵,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的“永州之野產異蛇”,永州也是零陵。而我們現代湖南簡稱湘,號稱“三湘四水”也主要是因為零陵。雖然湘江的發源地是否在廣西興安境內還是還有爭議,但是在古零陵境內卻毫無疑問。雖然,在零陵瀟水和湘江匯合形成了“瀟湘”一說,只是局部,但是,“瀟湘”作為湖南的文化名詞卻毋庸置疑。

我無意去說零陵是湖湘文化的源頭!但零陵是湖南最重要的文化代表卻是無法否認的,對於永州來說,零陵更是一個無可替代的代名詞。

零陵之最

“最”並不一定要代表第一。在我看來,具有代表性就可以稱之為“最”。而零陵確實有底氣在湖南乃至中國稱“最”。

不到瀟湘豈有詩?零陵才是永州最愛恨交加的地方

“零陵古郡”地處湘江和瀟水匯合處,零陵區古名泉陵,又名永州,雅稱瀟湘,一地四名,歷史悠久;是湖南省四大歷史文化名城、湘南交通樞紐、永州市中心城區,為永州市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公路交通中心;別稱“竹城”,雅稱“瀟湘”

零陵、永州是兩個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稱零陵。隋朝以後,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泛指今天的永州地區,特指現在的永州市區;今永州市區由南北兩個城區組成即零陵區和冷水灘區。

我國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個,零陵是其中之一。《零陵地區志》還稱:零陵是全國惟一出現最早而又沿用至今的地市級行政區域名稱。

然而,零陵為什麼叫做零陵呢?永州為什麼叫做永州呢?

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裡所說的零陵,實際上就是,或者說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把舜陵稱為零陵,源於娥皇、女英尋夫的動人故事。南巡死於九嶷山後,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從中原來到九嶷山,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可惜她們並沒有成功,結果在洞庭君山滴淚成血,血盡人亡。淚血灑到竹子上,留下淚斑,使竹子成為血竹,又稱為斑竹。毛主席的詩句“斑竹一枝千滴淚”,用的就是這一典故。為了紀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們將舜陵改稱為零陵。“零”,是“涕零”即落淚的意思。現在,有的人誤以為零陵的“零”字,是表示沒有或表示無窮大的意思,認為零陵表明舜帝死後沒有墳墓或是一座空墓,甚至認為零陵表示舜陵是世上最偉大的陵墓。實際上,在漢代以前,“零”字根本沒有表示數字的功能。東漢編著的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零,徐雨貌。”也就是說,“零”表示雨緩緩而下的樣子。涕零(落淚的意思)、凋零(落葉的意思)中的“零”字,都是往下掉或落的意思,是“零”的本義的引伸。“零”用來表數,則是明代以後的事。有人認為,“零”在古代是第一的意思,而“陵”指的是舜陵,所以“零陵”也就是“第一陵”,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設長沙郡,置零陵縣,也有紀念舜帝之意。

西漢開始,零陵作為“泉陵侯國”的治所,也被稱為“泉陵”。

到了隋朝,隋文帝打破秦始皇的郡縣制,改用州縣制。因零陵郡(漢朝時設立)西南有“永山永水”(現在雙牌縣永江鄉的山水)而改名“永州”。

自此以後,零陵一地四名沿用至今:零陵、永州、泉陵、芝山。而零陵和永州交相輝映數千年。

現在的零陵古城據傳是漢武帝封子泉陵侯的時候建的!但這根本不重要,即便從那個時候算起,零陵也是湖南僅次於長沙的古城。

悠久的歷史給“零陵”這片“偏遠之地”注入了無盡的活力和底蘊,而事實上零陵自古至今也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廣為人知的有:蓋世猛將黃蓋、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書法傳奇懷素、宋代大儒周敦頤、共和國元老陶鑄等。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零陵這片深處山區的土地鮮活了起來,並不斷地向外界散發出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儘管歷史以來山區經濟發展的必然性落後,依然不能削減零陵這片土地的詩情畫意。

零陵之醉

我在零陵喝醉過,但這並不能代表什麼,因為我的酒量不好。但是我想說的是零陵真的是一個醉人的地方,而且,不光是酒。

不到瀟湘豈有詩?零陵才是永州最愛恨交加的地方

零陵人(本文指包括冷水灘人在內的永州市區的人)素以擅飲而飲譽全國,見過零陵人喝酒或曾與零陵人對飲過的外地人,無不驚歎零陵人能“飲”善“醉”。零陵人好客,好客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醉。“豪情、美酒,自古長相隨。”

零陵人鍾愛杯中物,時時得喝,人人得喝,處處得喝,只要找得到由頭,都得喝,沒有緣由,創造緣由也要喝。

酒是文化的一部分,零陵是一個歷史文化古城,也是一個“酒才輩出”的現代酒城。零陵酒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喝酒氣氛極其濃烈。“酒聖”、“酒神”“酒仙”、“酒鬼”、“趙三斤”、“錢五瓶”、“孫不醉”、“李一桶”之類光榮稱號的隨處可遇。一當坐上酒席,就精神抖擻,意氣風發,既熱情又健談,笑料疊出。飲至高潮時,猜拳行令,小杯大碗,較量的較量,鬥智的鬥智,助威的助威,吶喊的吶喊,要是當場不倒人,絕不散席走人。外地人都說,零陵人喝酒特別“蠢”,特別“蠻”,以放醉別人為能事。但零陵人常掛在嘴邊的“酒場無父子”的格言就是最好的腳註。

不到瀟湘豈有詩?零陵才是永州最愛恨交加的地方

如果僅僅只是說喝酒,那麼酒把零陵說得過於淺薄而浮躁了。就喝酒的情況來看,不難窺探到一點零陵文化經濟的脈絡:雖然零陵歷史悠久,但畢竟是身處山區,山區的生存條件畢竟不如平原,山中瘴氣溼氣重,酒是祛除毒氣寒氣的好東西。也從側面反映了零陵其實經濟一直不繁華。更重要的是從喝酒的習慣中可以看出零陵文化在零陵人身上留下了烙印:豪氣、霸蠻、執著、堅定。現在湖南人的文化口號“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不就是零陵人在酒桌上的文化嗎?

而且與“酒文化”血脈相連的“菜文化”也得以彰顯。零陵的地方名菜零陵血鴨,永州的小吃如零陵米粉、零陵餈粑、油炸粑粑,還有零陵泡菜、零陵炒血仔狗肉都是很有名很有代表性的湘南名菜。

如果就用一個“酒”字就解釋了零陵的醉人之處,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柳宗元《永州八記》寫的是零陵哪些醉人的地方?瀟湘八景又是如何醉倒中外遊客的?九嶷山、陽明山、黃花嶺、狗婆山等又散發了怎樣的醉人芬芳?

零陵是醉人的。而且是讓人情不自禁的醉。

零陵之罪

三國中,劉備取荊南四郡,總有點“肉沒吃到酒喝點湯”的感覺,而零陵郡更是四郡中最被忽視的。

點點滴滴的歷史總是衍射出大大的尷尬!

零陵,作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發源和聚集地,卻從來沒有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發揮過至關重要的作用過,戰略如此,經濟亦是如此。

當然,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微言輕的我也不敢在此胡言亂語。而現在的零陵更是降市為縣,雖然與冷水灘併為永州市的雙子星。但是無論人口、經濟、文化、政策等各方面的影響力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衰減。

雖然,某種意義上來說,永州就是零陵,零陵就是永州。但如果斷章取義地理解,零陵逐漸淪為了僅僅是永州的文化名片的地位。儘管,這已足夠榮耀,依然遠遠不夠。

我只是一個外地人,遠沒有資格對零陵品頭論足,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寫下“零陵之罪”這四個字,是因為在內心中,我對古零陵的文化充滿著敬意,同時,對零陵(永州)的明天有無限的期待。

不到瀟湘豈有詩?零陵才是永州最愛恨交加的地方

這一章節就讓時間去改寫或者續寫吧!

後記

這段時間寫了一些關於每到一個城市的感想的微頭條。今天再到零陵,感覺有千言萬語,如鯁在喉。本以為會洋洋灑灑數千言,又唯恐微頭條字數受限,故單獨成文!夜色蒼涼,我心惶惶。有口不擇言、言不及義之處,還望大家海涵。同時,這不是一篇城市調查報告,是故很多經濟指標、自然資源、交通樞紐、地理環境都沒有涉及。更多的是,這只是一個升斗小民關於某個城市的文化感慨而已。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