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唐習律44 贈別詩怎樣寫?從盧綸詩可以看出公式和套路

前言

盧綸為我們所熟識,是他的幾首《塞下曲》,其中“林暗草驚風”這一首尤其聞名: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因為用了樂府古題,這首絕句在唐詩三百首中被歸為樂府詩,其實這是一首近體絕句。盧綸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六首詩都是近體詩,除了四首絕句外,還有一首五律、一首七律。

其中那首五言律詩《 送李端》是贈別詩的典範之作。今天來探討一下這種贈別或者說送別詩的創作方法。

首先,還是先了解一下盧綸這個人。

觀唐習律44 贈別詩怎樣寫?從盧綸詩可以看出公式和套路

一、盧綸其人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他是大曆十才子中著名的詩人之一。清朝潘德輿認為:

大曆十才子,盧綸第一,吾鄉吉侍郎中孚第二。盧詩清高,可以與劉文房匹,不愧稱首。《養一齋詩話》

盧綸年少時,家境並不好,在一首詩中曾經寫到自己八歲才開始讀書。駱賓王七歲就寫出鵝鵝鵝了,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了。可見盧綸在起跑線上就有點落後了。

這首詩的題目是《綸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崔補闕峒 》

題目中提到的人物有:盧綸自己,吉中孚、司空曙、苗發、崔峒,這五個人都是大曆十才子中的人物。其中司空曙還是他的表兄。詩云 :

稟命孤且賤,少為病所嬰。八歲始讀書,四方遂有兵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無成。偶為達者知,揚我於王廷。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無成。盧綸是少有的沒有通過科舉的官員。他在唐玄宗朝、唐代宗朝屢試不第,但是他在大曆六年竟然通過經宰相元載舉薦的,授閿鄉尉,後來又受到宰相王縉舉薦成為集賢學士,監察御史。

可見盧綸絕對不一般,他平時交往的人,例如常袞、李勉、齊映、陸贊、賈耽、裴均、令狐楚等人,都是當時的權貴。在唐朝崇尚行卷的時代,詩寫得這麼好、還有如此背景的盧綸,竟然不是進士出身,搞不明白他考試的能力為什麼這麼差。

盧綸雖然有這麼多權貴好友,畢竟不是進士出身,因此在仕途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發展。後來元載、王縉獲罪,他還受到過遭到牽連。唐德宗時期,盧綸復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不久去世。據《唐才子傳》說,後來唐憲宗很欣賞盧綸,還讓張仲素幫他收集盧綸散落的詩篇:

時憲宗求盧綸詩文遺草,敕仲素編集進之。 《唐才子傳·卷五》

觀唐習律44 贈別詩怎樣寫?從盧綸詩可以看出公式和套路

二、從《 送李端》中,看出送別詩的套路

盧綸的詩中近體詩多,其中唱和贈答之作也很多。他100多首五言律詩中,有將近一半的題目中有個“送”字,例如《送惟良上人歸江南》、《送韓都護還邊》、《送姨弟裴均尉諸暨》、《送鹽鐵裴判官入蜀》等。

唯一被收入唐詩三百首的五律也是如此,題目是《 送李端》: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送別詩是詩人們常見的題材,如何寫好送別詩呢,元朝的楊載夫給我們總結出了一套公式,我們看看他的《詩法家數》是怎麼說的:

贈別之詩,當寫不忍之情,方見襟懷之厚。.......

凡送人多託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第一聯敘題意起。第二聯合說人事,或敘別,或議論。第三聯合說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第四聯合說何時再會,或囑付,或期望。於中二聯,或倒亂前說亦可,但不可重複,須要次第。末句要有規警,意味淵永為佳。

觀唐習律44 贈別詩怎樣寫?從盧綸詩可以看出公式和套路

1、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我們從第一聯看起,前兩句破題,點出“離別”二字,正是《詩法家數》說的第一聯“敘題意起”。

李端(約743-782?) 也是大曆十才子之一, 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從故關二字來看,李端似乎要歸鄉,因為離別,所以堪悲,這正是贈別詩中的不忍之情。

2、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頷聯寫景(3、4句),寒雲與暮雪兩個意象增加了悲傷的色彩。頸聯抒情:我很小就孤單一人,受盡了磨難,幸而認識您,可惜相識恨晚。

《詩法家數》說:“第二聯合說人事,或敘別,或議論。第三聯合說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

可是盧綸這首詩第二聯說景,第三聯抒情,顛倒了過來。正是《詩法家數》後面說到的:“於中二聯,或倒亂前說亦可,但不可重複,須要次第”。

五七律中間二聯,或景或情,或情景交融,先後是無所謂的,但是切不可重複。

3、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第七句,掩淚空相向。是第二句“離別自堪悲”的具體表現。風塵何處期,是對於未來重逢的一種期盼。

《詩法家數》也說道:第四聯合說何時再會,或囑付,或期望。

觀唐習律44 贈別詩怎樣寫?從盧綸詩可以看出公式和套路

三、盧綸其他的送別詩

盧綸的送別詩太多,隨便就可以選出幾例,我們看看其他的幾首,其中小有不同。

1、送魏廣下第歸揚州 

楚鄉雲水內,春日眾山開。淮浪參差起,江帆次第來。

這首詩前四句有些不同,都是寫景,看來送別處在楚地,目的地在揚州,因此第2句寫:淮浪參差起。

第三聯(5、6句)寫魏廣落第失意,第四聯寫出對他未來的期望,今年考不上,以後有的是機會,不要擔心您的才能被埋沒。

2、送從叔程歸西川幕

千山冰雪晴,山靜錦花明。群鶴棲蓮府,諸戎拜柳營。

盧綸的這位叔叔叫做盧程,看來是西川節度使下的幕僚。盧綸送他去四川的時候寫下這首贈別詩。

這首五律與眾不同,幾乎通篇寫景。首聯兩用山字,冰雪、錦花,應該是寫西川之景,因蜀地出產絲織提花織錦,成都有錦城的稱呼。

第二聯用寫景的方式來敘事,"蓮府"為幕府的美稱,細柳營是周亞夫的軍營,常用來比喻軍紀森嚴的軍隊。

第三聯寫巴字、蜀關,一路上的風景, 典出《三國志》:閬、白二水東南流,曲折如「巴」。

3、送陝府王司法(唐·盧綸)

東門雪覆塵,出送陝城人。粉郭朝喧市,朱橋夜掩津。

上寮應重學,小吏已甘貧。謝朓曾為掾,希君一比鄰。

這首詩和《送李端》幾乎完全一樣,首句寫景起興,第二句破題,第二聯寫景,第三聯議論。區別在第四聯,這裡沒有寫希望重逢,而是囑付或者期望好友安心工作,大詩人謝眺也曾經擔任過低微官職。

觀唐習律44 贈別詩怎樣寫?從盧綸詩可以看出公式和套路

結束語

無論作文還是作詩,都有一定的方法或者說套路。葉燮《 原詩》曾經批評高適和岑參:

高岑五七律相似,遂為後人應酬活套作俑 。如高七律一首中,疊用巫峽啼猿、衡陽歸雁、青楓江、白帝城;岑一首中疊用雲隨馬、雨洗兵、花迎蓋、柳拂旌,四語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後人行笈中攜廣輿 記一部,遂可吟詠遍九州,實高岑啟之也。總之以月白、風清、烏啼、花落等字,裝上地頭一名目,則一首詩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意思是,後人學習高適岑參,套用其“公式”作詩,帶上一本地理書就可以吟遍天下了。楊載夫的《詩法家數》其實也是一種總結歸納之法,今天的高考作文都類似與此。

對於學子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呢?

結束時,作一首五言律,《送別》:

長亭一樽酒,聞笛更生悲。折柳秋雲下,移舟暮雨時。

心隨帆去遠,人寂馬行遲。默默風塵裡,滄州安可期。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