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記者劉慧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千秋印學,先生歸來。

這是一次展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在歷史上播散的藝術芳香的大展。11月14日,由西泠印社集團主辦,西泠印社學術支持,西泠印社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新時代新思想新徵程——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系列活動在西泠印社美術館拉開帷幕。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西泠印社是中國近代文化的一個縮影,很多社員都是近代文化藝術的旗幟人物,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與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王福庵作為西泠印社的創社四君子之一,在近代印學史、篆刻史中,有開闢風氣之功,享譽於時,而書法藝術的修養和造詣,尤其是“清姿可挹,雅韻欲流”“當前篆書無過福庵者”的“玉箸篆”,備受世人推崇。

王福庵作為跨清末、民國至新中國的一位開宗立派的書法篆刻大家,是繼吳昌碩、趙叔孺之後又一座高峰。《近代印人傳》轉錄沈禹鍾《印人雜詠》:“法度精嚴老福庵,古文奇字最能諳。並時吳趙能相下,鼎足會分天下三。”《印人雜詠》指出,王福庵和吳昌碩、趙叔孺各名一家。王福庵鐵筆耕耘七十餘年,一生治印二萬餘方,鈐印譜一百零三冊之巨,為社會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西泠印社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王福庵一生足跡杭州、長沙、武漢、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留下了甚多的印章書法的佳作銘品。在其遊歷的軌跡中,金石書畫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交友的面非常之廣,我們大致可以勾勒出他的友朋圈。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清寒墨客:蒲華、武曾保、任堇等;

藝家學者:俞樾、楊守敬、沈增植、朱孝臧、羅振玉、陳半丁、馬一浮、沈尹默、 夏丏尊、容庚等;

政界名士:陳寶琛、康有為、吳敬恆、寶熙、陳漢第、袁勵凖、陳敬第、易培基、馬衡、馬敘倫、溥心畲)等;

文人雅士:趙叔孺、高時豐、高野侯、陳巨來等;

印社中人:金鑑、金爾珍、 吳昌碩、葉舟、王竹人 、吳隱、丁仁、 弘一 、樓辛壺、孫智敏、吳東邁、錢瘦鐵等;

海上名流:黃賓虹、王一亭、賀天健、吳湖帆、潘天壽、張大千、傅抱石、白蕉、陸儼少、謝稚柳、賴少其等。

……

以上這些藝術家都是時代之翹楚,從這一份厚實的名單中足以說明王福庵當時結交的圈子的廣度和高度,以及他在這些人當中的地位。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在書法史、印學史,以及篆刻史上,都有王福庵的重要歷史地位。加上王福庵門人一脈的頓立夫、韓登安、吳樸堂、江成之、徐家植、沈受覺、周志蠡、魏滋康、談月色、高式熊、汪新士、王京盙等。早已開枝散葉,播種藝術之芳香,可謂集一門之盛。

志同道合,創建西泠。誠如陳振濂先生所說:“丁仁有定位之功,王福庵有標示之績,葉銘有守護之勞,吳隱有聯絡之力。這四位名家,對社而言,可謂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王福庵(1880-1960),初名壽祺,後更名王禔,字維季,號福庵、福廠,以號行,另外還有其他字號,如屈瓠、福盦、印侶、印傭、羅剎江民、石奴、福庵居士等,七十歲後又自號持默老人、持默居士, 齋名有苦晚齋、春住樓、麋硯齋等。代表作品有《說文部屬拾異》《糜硯齋作篆通假》《福庵藏印》《麋研研齋印存》等。

杭州自古繁華、地傑人靈,文人雅士相聚之所。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時二十五歲,先生便受聘於錢塘學堂,即崇文學院。主要講習算術課程。也是這一年,教課之餘,先後認識丁輔之、吳隱、葉為銘等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常聚會於西湖孤山“人倚樓”,一起研討金石書法、書道篆刻技藝,相互切磋、相互學習。

進而,產生創設建立西泠印社,並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歷經十年的辛苦經營,得到社會賢達的慷慨幫助與支持,1913年西泠印社正式建成。社址位於梅嶼、柏堂相近,風景幽美,集資規劃,創於甲庚,成於癸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印社成立之後,四位創始人均不願為首,互相謙讓,都不居功自矜,四人一致公推吳昌碩先生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題辭曰:“印詎無原,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反映了吳昌碩和那個時代文人自謙的美德。

時至今日西泠印社一直在發揚光大,永葆其青春活力。對喜歡印學,學習印學的後學者來講,其意義、其影響之大之深遠是無法估量的。

結社西泠,名揚南北,勾勒出了一部近現代書畫史。

王福庵作為西泠印社的創社四君子之一,在近代印學史、篆刻史中,有開闢風氣之功,享譽於時,而書法藝術的修養和造詣,尤其是“當前篆書無過福庵者”的“玉箸篆”,備受世人推崇。王福庵作為跨清末、民國至新中國的一位開宗立派的書法篆刻大家,是繼吳昌碩、趙叔孺之後又一座高峰。

王福庵和很多當時名人在藝術上都有相互唱和,比如,在杭州西溪溼地由塊稱為“三絕碑的”《重修西溪厲樊榭先生祠堂記》撰文為馬敘倫,書丹為餘紹松,篆額為王福庵。此碑記錄的時間是1932年8月,時年王福庵50歲,從社會地位來說,餘紹宋和馬敘倫都要高於王福庵。可見,王福庵當時交友的圈子和其在藝術圈的位置,也是比較重要的。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致敬先生,傳承西泠金石文脈。

此次系列活動包括: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作品展;

播芳六合——王福庵對近代印學史、篆刻史的影響 ;

印社中人——麋研齋印學篆刻邀請展。

其中,“印社中人•麋硯齋印學篆刻邀請展”作為“先生歸來”系列活動之一,除展出趙之琛、鍾以敬、王福庵、韓登安、吳樸堂等新浙派篆刻先輩的篆刻作品外。還邀請了部分西泠印社社員林乾良、餘正、茅大容、趙彥良、李文駿、張遴駿、沈繼良、周建國、陳墨、胡綏民、包根滿、吳瑩、王躍慶、呂少華、沈穎麗、唐吟方、方國樑、張明珠、桑建華、高申傑、王勳、王義驊、汪黎特、莫恩來、王臻等25位藝術家,都以王福庵創作過的此心安處是吾鄉、自信平生懶是真、平生心事白漚知、只願無事常相見、不薄今人愛古人 、一生好人入名山、勉勵務之必有喜等內容為主,以書法和篆刻的形式重新再創造,既是傳承也是致敬。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在活動的當天,你還可以遇見王福庵先生的孫子——王乃康和研究王福庵的專家——西泠印社社員周建國,他們將為大家講述王福庵的前世今生以及王福庵的藝術及其影響。

王福庵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西泠印社從無到有、從小圈子到大圈子,承載著許多追夢人的艱辛與快樂,也是杭州人文歷史上璀璨的一部份。

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千秋印學,先生歸來。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王福庵作品欣賞——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的朋友圈你圈了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