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被歷代書家視為習篆書的重要範本,而幾千年來,對《石鼓文》臨習最多、最深且最有獨到之處的當數吳昌碩。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並不僅僅靠天分,而是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刻苦努力!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的吳昌碩,30多歲才開始臨摹學習石鼓文,從零基礎到NO.1,吳昌碩的“石鼓篆書”是如何登峰造極的呢?
吳昌碩早年的篆書並沒有受《石鼓文》的影響,此時他尚處於博採眾長的學習階段,個人面貌尚未形成。作於光緒四年(一八七八)春正月的七言篆書對聯《司馬名高文紀漢,隃麋光重字臨王》,我們可看出其筆法還比較稚嫩。
光緒十年(1884)是吳昌碩篆書創作實踐中的一次重要轉折,吳昌碩開始接觸《石鼓文》拓本,對其後來的書法產生重要影響。從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終於煉成一代大師,成為“石鼓篆書第一人”。
1886年(43歲)
吳昌碩得好友潘瘦羊贈送《石鼓文》拓片,花十二分力氣,整日揮毫臨習。
1890年(47歲)
日日臨摹,仍覺得自己無一筆是處。
1892年(49歲)
雖然刻苦努力,無奈還是擺脫不了早期影響。筆畫細瘦,體態平板,略顯軟弱拘謹。
1894年(51歲)
楊沂孫的影響還是如影隨形,怎麼擺脫他是吳昌碩的一大難題。
1903年(60歲)
臨阮翻天一閣本石鼓書,仍然覺得不夠滿意,吳昌碩在考慮如何兼顧虛實。
1908年(65歲)
臨石鼓如臨大敵,兵戈相接,如聞其聲?握管時不敢放鬆一步,一放則氣象逋矣!
1911年(68歲)
儘管與初期相比技術熟練,但吳昌碩對自己還是不滿意,說自己筆力疲,未能虛實兼到,愧疚不已。
1915年(72歲)
已是古稀之年的吳昌碩,兩年前被選為西泠印社社長,翌年寫成大名鼎鼎的篆書《西泠印社記》。對於臨摹石鼓,吳昌碩有了更多的感悟,宜重嚴而不滯,宜虛宕而不弱。
1916年(73歲)
這幅四條屏寫得跌宕起伏,放達不羈。
1917年(74歲)
與友人飲酒談笑,提起筆,信手拈來,件件都是精品。
1918年(75歲)
不再拘泥於原版石鼓,已自成吳昌碩之面貌。
1919年(76歲)
個人風格越來越鮮明,再無可與之爭鋒的敵手。
1920年(77歲)
虛實相生,朴茂雄強,漸入妙境。
1921年(78歲)
求字的人越來越多,本非心中所願,但還是一遍又一遍寫。
1925年(82歲)
得石鼓殘拓,再臨一過。
1926年(83歲)
老來書寫仍不懈怠,送給沙孟海的字不錯。
1927年(84歲)
再臨石鼓,功夫已臻化境,登峰造極,“石鼓篆書第一人”,再無人出其右。
不管吳昌碩早年如何學習楊沂孫,晚年如何醉心於《散氏盤銘文》,《石鼓文》卻自始至終都是他反覆臨摹、學習、體會的範本。《石鼓文》成就了吳昌碩,吳昌碩也讓《石鼓文》得到傳揚,可謂彼此相互成就!
閱讀更多 名家書畫鑑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