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究竟是被誰毒死的

康有為究竟是被誰毒死的

康有為

七竅流血,猝死青島

1927年3月18日,康有為從上海搭船赴青島。

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他回味起10天前的70大壽。

壽筵前一天,溥儀派人送來了親手書寫的“嶽峙淵清”匾額和一柄玉如意作為賀禮。

康有為受寵若驚,居然重整前清官服,遙拜天恩,全然不管大清帝國的皇權已經消失了16年。

壽筵當天,親朋好友、門人弟子齊集上海“遊存廬”為康有為祝壽。康有為的得意門生梁啟超送來壽聯:述先聖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齊,入此歲來年七十矣!奉觴豆於國叟,至歡忻於春酒,親受業者蓋三千焉!

全聯集《史記》、《漢書》及《鄭康成集》中的句子而成,天然貼切,把康有為比喻為孔聖人,這讓一直以“康聖人”自居的康有為煞是喜歡。

然而,此時北伐軍正浩浩蕩蕩進軍上海,孫傳芳連連敗退,康有為十分慌張,想把全家轉移到安全處,躲避北伐軍,這才有了青島之行。

到青島後,康有為住在先前買下的天遊園別墅。3月29日,他來到中山路上的粵菜館英記酒樓,參加同鄉宴。喝了一杯橙汁後,他突然腹痛難忍,急忙回家。

當夜,嘔吐不止,請來兩位醫生,其中一位日本醫生診斷為食物中毒。30日,嘔吐了一夜的康有為感覺毒已清除,非常健談,晚上照例夜觀天象。可是觀看了沒多久,突然獨自大呼:“完了,完了!”

31日凌晨2時,他忽然對身邊的人說:“中國我無立錐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國的。”似有交代後事之意。5時許,康有為“七竅出血而死”。

康有為的去世,頗得孔子“知天命”的精義。據康有為女兒康同璧在《南海康先生年譜續編》中記載,康有為過完70大壽在準備離開上海前,曾檢點遺稿,並攜帶禮服,臨行前還巡視了園中好幾遍,說道:“我與上海緣盡矣!”然後把他的相片分贈給工友們,以作紀念,好像預知自己將永別一樣。

到青島之後,寫賜壽謝恩折時,未寫數行就開始痛哭,寫完後告訴家人說:“吾事畢矣!吾事畢矣!汝等可珍重此稿。”

能夠預知大限,使得康有為之死非同尋常,而且充滿了神聖意味。

康有為死後10余天,靈柩葬於青島李村棗兒山(有人誤作“象耳山”)。

康有為死時,妻妾子女大都不在身旁,門人弟子也都散落各地。梁啟超在北京聞知噩耗後,失聲痛哭,於4月17日召集康門弟子在宣武城南畿輔先哲祠舉行公祭。

誰毒死了康有為?

上文關於康有為死前幾天的情形主要來自於康有為的同鄉、弟子、前清舉人呂振文和康有為外甥李雲光的記載。兩人的描述中不約而同使用了“七竅出血而死”的字樣,這極有可能是一種非正常死亡的跡象,多數人認定與中毒有關。

康同璧認為父親是“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導致死亡”。據康同璧的女兒羅儀鳳的一份交代材料所記,康有為是被國民黨下毒害死的,但這種說法迄今未見其他史料記載。

康有為的另一個女兒康同環在《先父的墓碑》一文中寫道:“康有為卒前掙扎痛苦,七竅都有血漬,當然是中毒的現象。不過所謂食物中毒,可能是英記酒樓的食品不潔所致,未必是因為政治鬥爭而犧牲的。”

青島有位人文工作者姜茂森,從呂振文兒子的口中得知,康有為是被日本人投毒害死的。

據這位呂氏後人說,當時英記酒樓的同鄉宴請,呂振文也在座。康有為喝下橙汁後腹疼不已,還是呂振文用馬車將他送回寓所。直到幾十年後,呂振文才向兒子透露了實情:他是從日本天皇身邊的人那裡得到的確切消息,康有為是被日本人毒死的。因為康有為始終不同意溥儀跟著日本人走,還曾一度與溥儀一起和天皇對抗。為此,日本人一直懷恨在心。

這個曾為康有為撰寫過墓誌銘的呂振文,在1938年變節求榮當了漢奸,成為日佔當局控制下的青島治安維持會九名委員之一,後來又先後出任偽青島特別市財政局長、土地整理委員會委員長。

呂振文為人氣節固然令人不齒,但由此也可得出,“日本人下毒”之說應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死後因“國學大師”而遭罪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康的“國學大師”身份以及“保皇派頭子”的頭銜,遭到了“革命大批判”的“紅色風暴”。1966年8月,青島市第五中學紅衛兵打著紅旗,路上喊著“破四舊、立四新”等口號,到康的墓地掘墳開棺,但挖了一上午進展不大。中午學生們去吃飯了,留下一位姓趙的老師在此看守。

據目擊此過程的人事後回憶:在掘開後的墓裡面,有一個照壁似的石頭牆壁,高約1.5米,上面有四塊獨立的石頭,刻有“國學大師”四字,每個字上都塗了紅漆。石壁上方的平面,鑲嵌著十多根兩米長的石條,石條鑿制時已設計咬合齒,石條之間咬合嚴密,幾乎不留縫隙,當初康的棺槨就是由此懸下去的。

在石拱門內鑲嵌著一塊拱形石碑,高約80釐米,厚約35釐米,黑色,學生將此碑左上角砸掉,鑽入之後,整座墓穴才被打開。棺木為紅松,約4釐米厚,帶有搬動用的扶手,棺材被打碎,暴露出白骨。與康有為同時死亡的3歲幼女屍骨未動,仍丟在墓穴內,學生從墓中拿出一串珠子、一把金鎖,這把金鎖是美國華僑送的,正面刻有“先天下之憂而憂”,背面則是“國學大師”。

康有為左右手中均有一枚金幣,一枚為日本金幣,另一枚為印度金幣,還有一枚玉佩。康有為下葬時身穿中山裝,右腳邊有一沓蟒袍玉帶和很多清朝服裝,蟒袍玉帶上的金絲隨風飄舞,有的就纏在槐樹上。墓穴裡還有一小石碑,上刻康有為四子三女的名字。學生將康有為的骨頭揚了一地。

待康有為的頭骨被掏出來之後,紅衛兵們把它綁在木棒上,遊街示眾,並高喊“打倒中國保皇派的祖師”,忙亂中還丟掉了下巴骨。

其時,正逢青島博物館與青島市紅衛兵總部聯合舉辦“造反有理”展覽會,負責人王集欽看到造反派如此對待康氏屍骨,便以擺展覽為名要求紅衛兵將頭骨送到展覽會,以便加以保護。開始有人寫了一個“保皇派康有為的狗頭”的說明牌,在王集欽的一再要求下才改為“保皇派康有為的頭顱”字樣。展覽結束後,康有為的頭顱被扔在了臺階上。

王集欽找個木箱,將頭骨放進去,又釘上蓋子,冒著隨時可能被打成“保皇派孝子賢孫”的危險,把它藏在辦公室。198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在浮山南麓(今青島大學旁)決定重修康有為墓,並四處尋找康有為的頭骨,王集欽這才將它獻了出來。

經歷了百年的歷史鉅變,今天的我們或許可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康有為這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