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考“3+1+2”模式初現弊端?這兩學科遭殃嚴重

遼寧高考“3+1+2”模式初現弊端?這兩學科遭殃嚴重

最近,作為與遼寧同為第三批高考改革,採用“3+1+2”高考模式的省份之一的江蘇成為了教育圈的焦點,因為江蘇省出現了嚴重的棄選化學現象,尤其是在普通學校中。



南通一所普通高中有關負責人坦言,為了保證入學率,學校明顯不設化學課。目前,理科平行班都是物理和生物的結合體。

泰州高二學生小黃說,在他班上,選擇物理的學生中,地理和化學的比例大約是10:1,所以化學有點尷尬。

當然我們有些家長可能會疑惑為什麼遼寧沒有這種現象?

原因是江蘇對這種選科高考的方式其實並不陌生。

新高考和江蘇高考頗有類似之處,江蘇現行高考實行“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案:所有考生均需取得上述七門科目學業水平測試成績;文科類、理科類考生須選擇選修測試(以下簡稱“選測”)科目兩門,必修測試(以下簡稱“必測”)科目五門。選測和必測科目都採取等級賦分。

是不是和現在的高考模式很像?


所以江蘇的家長和考生對選科的敏感度要比其他省份高上不少。


其他地區的學生,譬如我們遼寧考生還會受到老思維模式的影響,比如成績好的選擇物化生組合,成績差的學生選擇政史地組合,沒參加高考之前,都還不知道結果,經過一兩屆學生的高考,如果發現哪些組合賺便宜,哪些組合吃虧,自然就會引導學生重新進行選擇。而且就現在而言,各學校化學科目的優秀教師要比地理、政治等科目要多,所以新高考對化學的影響暫時看不出來。


真正決定了化學學科危險的原因是:未來專業選擇


化學涉及的相關專業,雖然很多很重要,但是真正熱門的專業並不多,多數熱門專業,比如人工智能,計算機,並不要求化學,只要求物理就可以了;選擇歷史的學生,更不可能選擇化學了,因為選擇化學,也沒有理工科專業可以報考。


當然這並不代表化學專業不好就業,例如製藥行業化學人才的缺口還是相當大的。還有醫學類的專業,儘管很多大學報考時候只要求生物,但實際上到了大學還是得把化學補一遍。此外還有材料等專業也都是需要化學人才的。


還有一個受到影響的學科是歷史


”3+1+2“模式,讓歷史和物理直接“對決”,二者只能二選一,選了物理就不能選擇歷史,因為選擇物理可報考專業眾多,選擇歷史的專業較少,而物理又以原始分呈現,這樣一來,成績中上游的學生,選擇歷史的人數就很少了,除非個別鍾愛文史專業的學生,而成績中下游的學生,多數會選擇歷史。也就是歷史生源的質量可能會下降。


不過,小編想說的是,無論哪種選科,孩子的興趣方向最重要,家長也應該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