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茹誌鵑《百合花》

茅盾曾在《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的文章,談的主要就是茹志娟的《百合花》,被茅盾贊為是“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是最使我感動的一篇”作品。為何茹誌鵑的《百合花》能夠得到茅盾先生的如此賞識,我將在此文中具體分析這篇作品的魅力。

壹關於茹誌鵑

茹誌鵑,上海人,當代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很小就與祖母生活,祖母以手工業為生。祖母去世後,被孤兒院收養。在之後的生活中,茹誌鵑時刻與黨靠近,並經常進行文學創作。身為一名女性,茹誌鵑的筆調清新、俊逸,作品以情節單純明快,細節豐富傳神為特色。還能夠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

她的作品多為短篇小說。目前可以將她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以 《靜靜的產院》為代表,注重探究人物心理,注重對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的刻畫;一類是以《百合花》、 《高高的白楊樹》為代表,這些為抒情性較強的作品;一類是以《三走嚴家莊》、《剪輯錯了的故事》為代表,反映革命鬥爭題材的作品。這三類作品中,屬《百合花》的成就最高,也成為了茹誌鵑的代表作。

貳創作背景

在十七年時期的文學創造中,大多數的文學作品中都圍繞著一個主題“歌頌黨、讚揚戰爭的勝利”來創造。如《保衛延安》、《紅旗譜》、《青春之歌》等,這些紅色文學作品通常由兩個方面結合起來,一是“偉大的共產黨、戰爭的勝利、無產階級鬥爭、無私、偉大、沒有情慾、革命”,還有一就是“國民黨的走狗、腐敗的資產階級、殘暴的地主階級、壓迫、反抗”,它們都沒逃出固定思維的限制,僅僅只是為了大眾、集體而寫作。難免形式單一、內容千篇一律。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一股清流涓涓而出,就連茅盾也給它“清新俊逸”的高度評價。這就是茹誌鵑的《百合花》。

身為一名女性,茹誌鵑顯然是個心思細膩、文筆清新的作家。當然,她還是一個獨立、具有自身個性的作家。因為在這麼一個紅色的大染缸裡,她依舊能夠保持著自身的個性特徵,另闢蹊徑,開創獨具一格的寫作模式。不像眾多作家筆下激烈戰場、英雄豪氣、氣吞山河的場景,茹誌鵑的《百合花》故事所發生的地點就只是在千萬個包紮所中的一處普通的包紮所,裡面的人物也只是平凡的,甚至毫不起眼的。他們擁有著最真實的人性。

叄內容淺析

《百合花》中沒有鮮血淋漓,也沒有刀光劍影的戰場景象,有的只是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光。如“我”與通訊員經過的“兩邊地理的秋莊稼,卻給雨水沖洗得青翠水綠,珠爍晶瑩,空氣裡也帶有一股新鮮溼潤的香味”的鄉間小路。看到年輕稚氣、可愛靦腆的小通訊員,“我”最先想到的不是戰爭讓年輕人離開家鄉的苦難,而是對同鄉的欣喜,又轉而想象到“那一片綠霧似的竹海,海中間,一條窄窄的石級山道,盤旋而上。一個肩膀寬寬的小夥,肩上墊了一塊老藍布,扛了幾枝青竹,竹梢長長的拖在他後面,刮打得石級嘩嘩作響。”,文中多處出現清新俊逸的環境描寫,在紅色文學時期又是別樹一幟。當然,身處解放戰爭時期,故事顯然不能脫離這個時代大背景,但作者顯然故意淡化了戰爭的直接敘述,卻又從側面反映出來。如“炮響了,天空劃過幾顆紅色的信號彈,攻擊開始了”,還有最後也沒直接寫小通訊員在戰場上的危險情境,而是通過他的戰友描述讓我們體會到了小通訊員的無私奉獻與偉大。對環境與戰場的側面描寫使讀者對戰爭殘酷的背景關注點轉移到這個小通訊員身上,再伴隨著“我”對小通訊員的情感變化,又令讀者由淺入深的認識了這個可愛的小通訊員。

作者還讓我們感受到了,原來平凡的人也能夠成為英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相較於同時期的其他作品,《百合花》的人物並不是像神一樣的“高、大、全”,也沒有陰險狡詐的反面人物。茹誌鵑僅僅從小通訊員的“肩上的步槍筒裡,稀疏的插了幾根樹枝”和“槍筒裡不知什麼時候有多了一枝野菊花”日常小細節中,向我們展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的嚮往。從“在自己的掛包掏了一陣,摸出兩個饅頭,朝我揚了揚,順手放在路邊的石頭上”給“我”開飯中又能體會到小通訊員的友好、熱情又靦腆的性格。但就是這樣一個年輕靦腆像百合花一樣純潔的大男孩,到了危險的情境中,他卻毫不猶豫的保護隊友,奮不顧身的走向死亡。難道能說他不偉大嗎?就是這樣我們連名字也不知道的普通戰士和老百姓,我們卻深深的感動其中。並對通訊員的行為產生共鳴——平凡而偉大。這就是人性美!

仔細閱讀本文,你會發現文章並沒有出現很多新媳婦與小通訊員的交往。就連他倆單獨相處借被子的時刻,也只是被作者以通訊員簡單的一句“老百姓死封建”匆匆帶過。我們並不知道那時他倆之間發生了什麼,但是我們可以從小通訊員本身的靦腆性格和新媳婦後來的“好像忍了一肚子笑”可以看出,當時他們之間可能有些誤解。然而他們並沒有將這種誤解藏於心中,而是對對方都有著一絲理解,相互關心著對方。小通訊員知道新媳婦將自己辛苦攢下的唯一嫁妝貢獻出來的那一刻,他後悔了自己的行為,想將被子送還會去,在“我”的勸說下,才又接受了新媳婦的好意,但是下了決心要把新媳婦的被子洗的乾乾淨淨在還給她。新媳婦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思想中帶著一絲保守封建我們也是能夠理解的。她的行為卻向我們展示了她的大方與奉獻,即使可能是自己最珍貴的一件物品,但是想到是共產黨的部隊需要,軍人打仗是為了老百姓,她便無私的拿了出來。對待小通訊員這個軍人,她也帶著一絲歡喜和敬意,但這種是最純潔的歡喜。

一條綴滿百合花的棉被就這樣成為了新媳婦和小通訊員的紐帶。在包紮所中,新媳婦逐漸放開了束縛的思想,幫助“我”救護傷員。當小通訊員的遺體被抬來的後,她彷彿還感受著小通訊員的生氣,眼中只想將他破掉的肩上口子縫上。再將自己最貴重的綴滿百合花的棉被裹在了他的身上。“沒想到如今我們陰陽兩隔,親愛的戰士,你躺在地下會不會太冷?那就讓這被子帶給你一絲溫暖吧,就算讓你離開也要完完整整。”我們彷彿能從新媳婦那莊嚴而虔誠的表情中感悟到她的內心世界。這兩個平凡的人,在這一刻都散發著光芒。作者通過這兩人的相處交流,向我們展示了濃厚深切的軍民魚水情。

從這一方面說,《百合花》的意義不僅在於讓百姓支持共產黨的領導,讓共產黨對人民擁有服務意識,更為了軍民能夠為了美好的未來生活共同奮鬥、相互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