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今年4月的巴黎聖母院失火事件,讓所有人類都共同哀傷和痛惜。

惋惜這幢見證過八百多年曆史的塔樓和它美輪美奐的玫瑰花窗的同時,大家都想起了一部名著——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

故事要從1842年的巴黎說起。

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個靠賣藝為生的美麗姑娘,常帶著手鼓和通靈性的山羊在廣場上翩翩起舞,她曼妙的舞姿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就有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

克洛德一直以來清苦禁慾,絕對地遵守教義,30多年來從未近過女色。但愛斯梅拉達的美好激發了他強烈的佔有慾,利令智昏的他指示養子卡西莫多前去綁架愛斯梅拉達。

由於皇家衛隊隊長弗比斯的及時出現,讓卡西莫多的偷襲失敗,高大英俊的弗比斯也讓愛斯梅拉達情竇初開。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由於綁架未遂,卡西莫多被判處鞭刑,在廣場上,大家對相貌奇醜、畸形的卡西莫多惡言相向,這時昨晚遭到卡西莫多襲擊的愛斯梅拉達出現了,並且溫柔地為烈日下焦渴難耐的卡西莫多餵了清水。卡西莫多的心靈被愛斯梅拉達的善良所感染,留下了感動的流水。

經過英雄救美的經歷後,隊長弗比斯與愛斯梅拉達雙雙墜入愛河。但不同的是,15歲的愛斯梅拉達對弗比斯是純粹真誠,毫無保留的愛,而久經情場的弗比斯僅僅是被愛斯梅拉達的美色所吸引,從未想過對她負責。

在弗比斯與愛斯梅拉達約會之際,副主教克洛德突然闖入並用短劍襲擊了弗比斯,受到驚嚇的愛斯梅拉達直接暈厥。等到手下們進來時,只看到中劍的弗比斯和一旁剛剛清醒的愛斯梅拉達。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愛斯梅拉達被嚴刑逼供刺殺弗比斯,副主教克洛德來到牢房表示願意解救愛斯梅拉達,但前提是愛斯梅拉達跟隨自己。愛斯梅拉達得知愛人逝去萬念俱灰,對兇手克洛德憎惡至極,寧死不從,惱羞成怒的克洛德擅用職權與法院合謀判處愛斯梅拉達絞刑。

但事實上弗比斯只是受了重傷,並未殞命。在愛斯梅拉達被送往刑場的路上,弗比斯正在情婦的窗臺上靜靜旁觀。

與弗比斯的冷漠無情相對應的,是曾受過愛斯梅拉達恩惠的卡西莫多的舉動。他在人群中一躍而起,救下了愛斯梅拉達,將她帶入了軍隊無法進入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在巴黎聖母院中,愛斯梅拉達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並且在朝夕相處中看到了卡西莫多醜陋外表下善良純潔的內心,與卡西莫多成為了朋友。

然而好景不長,心態已經完全扭曲的克洛德利用職權之便,攛掇一心想要解救愛斯梅拉達的吉卜賽乞丐們進攻巴黎聖母院以造成混亂,同時請示國王出動軍隊將愛斯梅拉達劫出避難所。

心思單純的卡西莫多一心想要保護愛斯梅拉達,他天真地以為前來營救愛斯梅拉達的吉卜賽乞丐是想要謀害姑娘的壞人,國家派來的軍隊才是正義的幫手。

就在敵友不分的卡西莫多與吉卜賽乞丐混戰之際,克洛德趁亂騙走了愛斯梅拉達。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克洛德最後一次威脅愛斯梅拉達,但愛斯梅拉達誓死不從,寧可被絞死。被激怒的克洛德將愛斯梅拉達交給了劊子手。

卡西莫多在聖母院瘋狂地尋找愛斯梅拉達,但最終卻在窗臺上看到被處死的可憐姑娘。而窗臺前自己的養父克洛德副主教發出了陰森可怕的獰笑。憤怒的卡西莫多終於看清了養父的真面目,怒吼著將他推下了窗臺。

最終,卡西莫多抱著愛斯梅拉達的遺體死去,當人們發現他們的遺骨試圖將他們分開時,他們一起化作了塵土。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在這個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故事裡,有三位男士同時愛上了美麗純潔的愛斯梅拉達,他們分別是風流成性的隊長弗比斯,道貌岸然的主教克洛德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們對應的也是三種截然不同的愛戀方式。

接下來我就參考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論來分析這三位男士對愛斯梅拉達的愛。

本我的壓抑讓原本善良正直的天才少年扭曲為被慾望吞噬的野獸

在遇見愛斯梅拉達之前,副主教克洛德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人。

16歲便擁有足以媲美教父的神學水準;18歲時已經精通神學、經濟、法典、醫學和語言;對於不成才的弟弟,他沒有放棄,含辛茹苦地將他拉扯大,儘可能地對他進行教育;對於畸形可怕的卡西莫多,他也將他收養在聖母院,讓他在這充滿惡意與嘲諷的世間謀得一份敲鐘人的差事。

初遇愛斯梅拉達,克洛德就被她的美麗與純潔打動了,他被她曼妙的舞姿深深地吸引住了,眼神久久不能移開。

然而他是主教,一個主教愛上了一個吉普賽姑娘,這樣的感情是不被允許的。這讓克洛德內心非常痛苦。

一方面,他是巴黎聖母院德高望重的副主教,一直以來用清規戒律嚴格要求自己,從未有過非分之想;但另一方面,他已經30多歲了,他是個健康且有感情需求的男性,卻從未有過任何的情感體驗。

於是,克洛德的本我就在這長期的自律和戒條之中備受壓抑。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論。其中本我指的是存在與我們人格結構底部的、原始並具有動物性的我。這種我是與生俱來的,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礎。

通俗地說,本我就是我們的本能和慾望的體現,是不會考慮道德法律等因素的,它存在的目的就在於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

克洛德一直以來過的苦行僧式生活,其實是對他的本我進行了長期的壓抑和扼殺的。在他小時候,父母就已經決定了他修道士的人生模式,讓他接受這種以扼殺本我為基礎的教育。通過多年的努力,他在這條道路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也從未思考過自己本我的需求,從不曾察覺這種教育和制度對自己的壓迫。

但是,愛斯梅拉達出現在他的生命裡,那樣光彩四射,那樣猝不及防,他無法自拔地陷入了愛河。但可悲的是,他並不懂得應該如何去愛。他只是出於本能地去嫉妒,出於本能地想佔有,出於本能地想摧毀一切他無法得到的美好。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這一切瘋狂殘忍、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其實就是克洛德被壓抑多年的本我在作祟。它對多年來的壓抑表達出強烈的反抗與不滿,選擇採取極端的方式來進行宣洩和滿足,讓原本善良正直的克洛德在它的操控下無所顧忌地進行著令人髮指的惡行。

換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克洛德對多年壓制本性的封建禮教進行的反抗和報復。只可惜,這樣的反抗,傷及了太多無辜善良的人,其中傷得最重的就是他深愛的愛斯梅拉達。

克洛德近乎瘋狂的愛戀讓愛斯梅拉達恐懼和牴觸,而她的恐懼和牴觸又深深地激怒了克洛德,讓他又採取了更加可怕的行為來佔有和摧毀,最終直接導致了愛斯梅拉達的死亡。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自我的偏差讓自私花心的情場老手成為一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說完了主教克洛德這個悲劇的直接製造者,我們再來看看隊長弗比斯,這個愛斯梅拉達真心愛慕的青年才俊。

弗比斯帥氣瀟灑,但實質上卻是個擅長玩弄女性感情的風月場上的老手。他貪戀愛斯梅拉達的美色,但這種愛僅僅是一種慾望,甚至稱不上為愛。

弗比斯對愛斯梅拉達的這種情感,完全是出於他自我的需求。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自我是介於本我的動物性和超我的神性中間的那個我。

自我在認個系統中負責協調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平衡。弗比斯的自我則非常偏心於本我,追求享樂至上,凡事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通俗地說,他是一個非常自私,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一味追求現實原則,顧及不到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即便是在動心的瞬間,弗比斯算的也是這個姑娘很單純很好糊弄;在你儂我儂花前月下的約會過程中,他甚至已經在心裡盤算好了要如何誘騙愛斯梅拉達,事後應該如何擺脫她的糾纏;在遇刺後,弗比斯想到的不是因此受到牽連的心上人,而是擔憂事態發展如果不加以收斂極有可能會被未婚妻的家人知曉,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仕途。

從頭到尾,弗比斯都不過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心中盤算著如何獲得愛斯梅拉達的芳心與美貌,如何擺脫她的痴心與糾纏。

現實生活中類似弗比斯這樣的人並不少見。熱衷於穿梭在風月場中,擅長處理一切曖昧不清的情愫,享受著心上人為自己提供的各種福利與便利,又不願意為感情和關係負責任。

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肆意放縱本我的“快樂至上”原則,全然無視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是我們在擇偶中一定要回避的“渣男”類型。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被喚醒的超我讓勇敢單純的敲鐘人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捍衛真善美

最後要說的是醜陋畸形卻單純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從小在聖母院長大,不諳世事,天性單純,但在遇見愛斯梅拉達之前,他僅僅只是單純,稱不上善良。

他本是個棄嬰,被克洛德收留,在聖母院內撫養成人。克洛德耐心教他說話,卻並沒有給予他任何教育。在他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善惡好壞之分,養父克洛德的一切指示就是聖旨。

由於劫持愛斯梅拉達一事,他被處以鞭刑。在廣場上受刑時,他第一次感受到人群對自己的惡意。也是在這裡,他被愛斯梅拉達不計前嫌的善舉所震撼。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人性的善與惡,兩者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強烈鮮明的對比讓他心中的超我被喚醒。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超我就是人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它就像人格結構中的司法部,要求我們真誠完美和至高的標準,要求我們恪守各種規範。

被愛斯梅拉達善舉所感動的卡西莫多從此在心中便播種下了善的種子。也正因如此,他在眾人都冷漠地看著無辜的愛斯梅拉達被處死時會一躍而起,將恩人解救到聖母院中;在看到愛斯梅拉達的脖子被劊子手套上絞索時會憤怒地將在窗臺獰笑的克洛德推下窗口。

正因為內心深處的超我被喚醒,有了善惡美醜的標尺,卡西莫多才不再是養父言聽計從的工具,他開始嚮往美好與善良,同時為了維護心中的真善美而勇敢地向假惡醜宣戰。

維克多·雨果在書中刻意將善惡美醜錯位,將最純潔的心靈放置在了最醜陋畸形的外表之下。卡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是最純潔的愛。他不求回報,只是希望能夠捍衛心中的善念,希望能保護愛斯梅拉達的美好。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說完了三位男士,那麼我們美麗的女主愛斯梅拉達呢?

在原著中,有過這樣一段對愛斯梅拉達的描寫:

“有一天早上.愛斯梅拉達突然發現窗臺上放著一隻水晶瓶,一隻陶罐。水晶瓶樣子很美。但卻是破裂的,水從破口中流出,瓶內的花很快枯萎了,而陶罐雖然粗糙,但它是完好的存了滿罐水,罐子裡的花依然芬芳,愛斯梅拉達拿走了那枯萎的花 ,把它放在胸前一整天。”

透過這樣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出,愛斯梅拉達更看重的是事物的外觀美醜,這也是她飛蛾撲火般地愛上弗比斯的根本原因。

我們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一個15歲少女的擇偶標準的正確與否。儘管追求美,她也並沒有厭惡醜,她還是可以做到不計前嫌地給乾渴難耐的遭受鞭刑的卡西莫多喂水。我們不能因為她沒有愛上外表醜陋但真心愛她的卡西莫多而指責她膚淺無知。在涼薄冷漠的時代大背景下,每個人都在默默承受著自己命運的悲愴。

《巴黎聖母院》:三段驚心動魄的愛戀,三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博弈

假若一切可以重來,克洛德主教可以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嘗試誠懇率真地表達自己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慕之情;弗比斯可以用無私寬厚的胸襟回饋愛斯梅拉達熾烈真誠的愛意;愛斯梅拉達可以理性地透過外表洞察人性,那麼故事的結局是不是就不會如此悲壯蒼涼了?

然而,時代沒有如果,命運也沒有如果,這場悲劇的必然性就蘊含在幾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人物性格之中,如果我們不能合理對待我們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我們也將失去自己對命運的把控。

如果我們過度剋制,壓抑本我,勢必會造成情緒的爆發,本我中的獸性最終會因為壓抑過久而變得憤怒狂躁,最終吞噬自己也殃及他人;在人格結構中,自我如果不能妥善地維持本我和超我的平衡,就自然會造成人格的偏差,讓自己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或是過於嚴苛的苦行僧;對於超我的召喚,我們要調整好它與本我之間的關係,既不因為過度尊崇它而壓抑了本我,又不因過度放縱本我而蔑視了超我。

如果將人格比作一輛趕路的馬車,那麼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別對應的就是馬匹、車伕和乘客。自我作為車伕,既要趕馬前行,又要聽乘客的話,只有兼顧好兩者,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