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 韩锴:让难题变容易

专栏:潍坊人物故事

潍坊学院 韩锴:让难题变容易

韩锴,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潍坊学院,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3年至2016年担任兼职辅导员,现担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受山东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助,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一年。科研方面,韩锴老师在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其科研项目《高k材料的表面态及内部电荷对SiCMOS器件中高k/Sic能带结构的影响的基础研究》获得立项。韩锴老师还承担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1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9篇,曾入选潍坊学院杰青计划并被评为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教学方面,韩锴老师教授微电子专业四门专业主干课程,年均工作量都在500课时以上,2015年被评为潍坊学院优秀教师,2017至2018年教学效果评价优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韩锴老师通过考研义务讲座、个别谈心等方式,帮助微电子专业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考研动员和考研规划,使微电子专业每年考研率均全校领先。2019年他被评为“潍院好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亦师亦友

他曾让“8人降级试读的后进班”变为校级优秀班集体;他曾把自己的课堂交给学生;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辞辛苦为考研学生解疑答惑……韩锴,自从2013年做了大学教师,他就和他的每届学生都成了朋友。在今年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韩锴老师高票当选。在之后进行的答辩环节,因为韩锴老师在新加坡访学,他的学生王业飞代表他进行了路演展示答辩。他说,韩锴老师教授微电子专业四门主干课程,年均工作量在500课时以上,虽然韩老师很忙,但是对于学生提出的无论哪方面的问题,他都给予耐心解答。在与韩老师的相处中,同学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良师益友。

  2013年,韩锴老师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博士毕业来到潍坊学院,因为此前没有过任何授课和管理学生的经验,再加上当时的他只比学生大七八岁的缘故,初登讲台,看到讲台下认真端坐的学生们时,他紧张不已,“有时连最基础的停顿、课堂的重点难点都把握不好。”“但是同学们的宽容友好给了我很大的宽慰。”同学们说:“韩锴老师第一次当老师,我们也是第一次上大学,大家一起共同进步。”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教师这一职业,韩锴老师在没有课的时候,就像学生一样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慢慢的他讲课开始自如起来,与学生的交流也逐渐的多了起来。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作为一名兼职辅导员,韩锴老师逐渐被磨练成一个“全才”。他说,辅导员是一项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项事业,因为它总给你无限的“惊喜”。这需要长时间努力、学习和积累,并且这种学习也成了他追求幸福人生最重要的一种体验。

  2016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范艳玲最喜欢韩锴老师的课堂。她认为,韩锴老师不属于特别帅气的小鲜肉类型,微胖的身材架着一副眼睛,聊起天来特别接地气。贺鹏最喜欢到韩锴老师那里问问题。他说,其实有时也只是假借问问题去和韩老师聊聊天。因为韩凯老师的求学经历让他佩服的五体投地。“韩老师在山东大学大四的时候才决定读研,结果很顺利就考取了中科院的研究生。”贺鹏感觉与韩凯老师聊天就像朋友兄弟似的。贺鹏原本是不准备考研的,但是听了韩老师对微电子行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后,他对“集成电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韩锴常常告诉他的学生,考研不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他的学生傅增芬曾问他,该考研还是该考教师编,“他反问我想做什么。”在韩锴老师的支持下,傅增芬报名参加了省级物理教师技能大赛并且获得了二等奖。回忆当初,她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就是韩老师的那句话:“不管选择什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坚持下去就是最棒的。”

  曾经做过兼职辅导员的韩锴认为,单凭一颗赤诚的心是不能很好完成工作的,周到细致的心思、雪中送炭般的无微不至才是做好兼职辅导员的根本。他说,他了解学生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一些做法。“当我听说韩老师能将一个落后班级变为先进班级的时候,我就特别佩服他。”贺鹏说,“良师益友是形容韩老师和我们关系的最恰当词语。”

让难题变容易

微电子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课本知识总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微电子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专业,培养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以及主动追踪最新进展的意识是韩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的原则。

  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关键在教师。韩锴认为,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科研对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韩锴老师非常重视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刚参加工作一年之际,韩锴老师的科研项目《高 k材料的表面态及内部电荷对SiCMOS器件中高k/Sic能带结构的影响的基础研究》便在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获得立项,之后,韩锴老师还承担过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1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9篇。课堂上,韩锴老师总是把最前沿的知识及时传递给他的学生。2016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李敏对韩老师的课堂记忆最深的是,韩锴老师以潍坊浪潮华光集团的激光器制造为切入点,来讲授“MOCVD气相外延技术”,将这项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讲得如醉如痴,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书本简单介绍了普通的驻极体电容麦克风的前提下,和我们分析更先进的MEMS技术制造的麦克风。” 李敏说,在刚接触自己的专业不久时,韩锴老师的“麦克风”分析,让她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深入了解,并越来越喜欢。

  为了将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更易理解,上课用的PPT韩锴老师都是要精心修改的。他总是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将PPT做得简单易懂,力求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帮助同学记忆。让李敏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在韩老师打开课件的时候,她无意中看见同样的视频有AVI、MOV、WMV等不同的版本格式。后来韩敏才知道,韩老师怕视频版本与电脑不兼容播放不了,所以特意准备了很多个。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难点,韩老师常常给学生们放一些视频。在同学们观看视频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观察着同学们的神态,记下同学们不理解的地方,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再调回到学生存疑的地方继续讲解。“对于我们难于理解的知识,韩老师总是一遍遍的和我们分析问题,从没有不耐烦的时候。”韩老师的细心让李敏觉得学不好专业就是愧对老师。

  韩锴老师教授微电子专业四门专业主干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共同点就是知识点多且分散,互相之间逻辑关联性不强,学生记忆起来十分的费力,例如《现代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原理》这门课,涉及到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十几种不同的工艺,为了把这十几种各不相关的工艺串联起来,方便同学们理解记忆,韩老师课程之初先抛开工艺,把本应该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上才讲的MOS器件提前到工艺课上来讲,然后以MOS器件的制造为主线,在器件制造的过程中引入各种具体工艺,这就将涉及到的知识点都串成一条线。

  除了老师在课堂发挥的引导作用,韩锴老师更把课堂的大把时间让给学生发挥。在傅增芬眼里,韩老师的课堂是“民主的”,他提倡学生自主发言,希望倾听学生的意见。“我们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不会直接否定我们的答案,而会让我们利用课下时间去查资料,等待下节课上课的时候再进行讲解。”因为韩锴老师重视、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所以他的课堂学生总会争相大胆发言,这样的课堂气氛不仅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也让学生在自我展现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付出就有收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韩锴老师时刻为学生考虑,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

  无论是做兼职辅导员,还是做专任老师,韩锴老师始终坚持通过考研义务讲座、个别谈心等方式,帮助微电子专业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考研动员和考研规划,使微电子专业每年考研率均全校领先。2019年他被评为“潍院好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崔颂雅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毕业生,目前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研。“崔颂雅我没有教过她,但她在得知我也去了国立大学后,热情为我提供帮助,主动向我讲解学校内部的设施安排及周围交通的情况。”韩锴老师感叹道,教师这一职业让他有了荣耀感,好好教书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是使命所在。

  微电子专业的很多同学选择考研,为更好帮助考研学子,韩锴老师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结合自己的考研经验义务为学生们辅导。

  贺鹏说,他本来的考研方向是微电子信号与系统,而韩锴老师的一番话让他知道了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韩锴老师从微电子不同分支的发展前景与贺鹏分析,让贺鹏知道,我国现在正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行业,集成电路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是贺鹏,许多即将毕业的学生都有过韩老师义务讲座、个别谈心的待遇。2016级微电子专业的贺爱强,就是韩锴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也是在同韩锴老师的接触交流中,他对未来有了明确的目标规划,坚定了自己考研的目标。

  学子考研期间放弃休息时间,在办公室里为学生解疑答惑成了韩锴老师常态,累了他就在桌子趴着休息一会儿。物理与光电学院有专门的考研辅导专题小组,韩锴老师主要负责考研动员、时间规划以及学校志愿选择、联系导师面试等,“当然也包括中间加油打气。”付出就有收获。2014级物电学院的考研率达38%,近四十位学生考入985、211院校。对于每年该院节节攀升的考研录取率,韩锴老师说,同学们都有具体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答疑,这些老师更辛苦。“物电学院的优良学风以及高考研率是学生和所有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起配合的辅助作用。”

  谈起自己的学生,韩锴老师如数家珍。2012级王琦顺利考上法律专业的研究生,2014级微电子的孙丽玉现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动画设计师……韩锴老师说,有些学生虽然在报考志愿时选择了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专业,但是并不喜欢,怎么办,只能因材施教,对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们同样会有很好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