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優秀引進人才楊雪峰:立志大巴山獻身畜牧業

在南江縣北極牧場,海拔千米的高山上,上千只南江黃羊生活於此,楊雪峰與這群“亞洲第一羊”已經“生活”了兩年之久。

2015年9月,楊雪峰通過巴中市公開引進人才考試,分配到南江黃羊科學研究所,被派駐至南江黃羊原種場從事南江黃羊科研選育工作。

北極牧場位於北極鄉境內,幅員面積6.7萬畝。“地處深山,溝壑縱橫,交通不便。”楊雪峰迴憶,這些黃羊長在森林中、喝著山泉水、吃著中草藥,日子過得“優哉遊哉”,但是對於工作人員來說,就不那麼舒服了。“除了到牧場本部通公路,到其餘羊場開展科研活動只能步行山路。”南江黃羊原種場分佈著32個羊場,離牧場本部最近的12公里、最遠的46公里,走完32個羊場,楊雪峰用了1個月時間。

從機關辦公室到深山老林,從熙熙攘攘城市到與大山為伍、與黃羊為伴,楊雪峰作為南江黃羊科研選育戰線的新兵,面臨著惡劣工作環境的挑戰。2015年,楊雪峰上山的第一個冬天,老天爺就給他出了一道難題。當時山上積雪時間長達3個月,溫度降至零度以下,牧草極其缺乏,大量的羊只吃不上一口牧草,機體抵抗力急劇下滑,大量羊只出現患病現象。在這時,原種場組織全場海拔1200米以上的羊隊採取轉牧的方式到河峪過冬。楊雪峰與放牧工人一起住巖洞、睡羊圈、喝雪水、吃冷飯,不叫苦、不喊累。那年,黃羊轉牧河峪,羊只機體抵抗力上去了,安全過冬。

在北極牧場兩年的時間,楊雪峰參與建立和完善了南江黃羊育種新模式;應用“系祖建系、閉鎖繁育”法和“群內分組、組間輪迴”的交配方案,有效地解決了黃羊選育進程中優良基因的保存、延續、擴大等關鍵技術問題;完善了南江黃羊品種間的配套利用研究,探索提高了肉用南江黃羊的生產性能。

2017年,楊雪峰上派到南江縣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不同的“戰場”,一樣的努力。

在上派期間,楊雪峰共撰寫並刊發各類信息100餘條;組織協調召開各類全縣性的現場會、專題會議60餘場次;先後參與了《南江黃羊配套系繼代選育》等科研選育項目,先後針對繁殖母羊群、後備羊培育群等各類科研羊群進行了科研項目試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要立志大巴山,獻身畜牧業。”楊雪峰認為,農業涉及廣大農村,遍及千家萬戶,關乎鄉親的“米櫃子”“菜籃子”“錢袋子”,要用專業所長和實際行動,為巴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實習生彭敏 記者李雲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