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會來家,你把飯做好”“你天天蹭飯誰受得了”

家庭之間的關係總是千絲萬縷的複雜,看似是兩個人相愛的結果,其實結婚後才發現是兩個大家庭的結合。家裡不止有老人也有同輩的姐妹親戚,這些關係看似簡單,卻相處起來非常複雜。如同大姑子,在婆婆家裡是一個心肝寶的存在。但是在兒媳身上,就不會喜歡大姑子了。歸其緣由,不過是婆婆更加喜歡大姑子,而自己也沒有受到一樣的待遇而已。

“我等會來家,你把飯做好”“你天天蹭飯誰受得了”

“不是我說你,天天都做不好事情”。婆婆在家裡挑著刺兒。圓圓嫁給丈夫三年,也忍受了三年的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出來,不過現在女人還能忍受。“媽,這裡是本來就有的痕跡,擦不掉了”。女人無奈地拿著抹布再次擦著婆婆說的桌子上的痕跡。“哼!不知道想辦法”。婆婆看了一眼,就離開了。

“真的是,要不是為了丈夫,我才不會忍著你”。看著婆婆離開,女人把抹布丟在一邊。其實婆婆不在的時候,女人是能夠偷懶的。不過婆婆在家裡的時候會很勤快,就是怕婆婆說自己。主要是太嘮叨了,受不了。“哼!以為我不知道,你在家裡都幹些啥”。婆婆走出家門後,想著兒媳,就生氣。

幾天後,大姑子突然打電話給了弟媳。哦!原來是要回孃家來了。“哦!大姐,你要回來住多久,我給你收拾屋子”。聽到大姐要回來,女人下意識就想著收拾屋子了。但是大姑子沒有打算回孃家住,而是打算回家吃個飯而已。“沒,我待會兒就回來孃家,你把飯做好就行”。額!大姐又回家來吃飯。

“我等會來家,你把飯做好”“你天天蹭飯誰受得了”

“大姑子,你天天蹭飯誰受得了”。這個時候,女人也明白大姑子就是想來吃飯而已。其實兩家隔得不遠,大姑子偶爾會回來吃飯或者回來住。“什麼?弟媳你怎麼能夠這樣說我”。大姑子一聽不高興了。自己的母親可是親自說過,可以隨時回家住的。

“難道不是嗎?大姑子,你一個月回家好幾次。我都不想說了”。女人想起就來氣,大姑子回家這麼勤,但是婆婆從來都沒有說過。而自己一年就回家不到五次,婆婆還說自己經常回孃家。“弟媳,你有什麼意見,找我媽說。我不就是回家吃個飯,你就這麼多說辭”。說完就掛斷電話,想到弟媳,心裡也是一大股氣,沒地兒撒。

“什麼人啊!算了!做飯就做飯”。這就是日常了,雖然女人很不喜歡大姑子,但還是每次都會把大姑子伺候得好好的。不過就是因為婆婆要說,而自己沒有工作,還需要丈夫養而已。“女兒說,你說她來的勤”?婆婆一回到家裡,就問著兒媳。怎麼想不到兒媳竟然這樣說自己的女兒。“媽,以後大姐來一次,我就回孃家一次如何”。不知道是不是被大姑子氣急了,女人開始頂嘴。“呵呵,你還有理由了”。婆婆這個時候真不敢反駁女人的話。誰讓兒子很是喜歡兒媳呢?要不是兒子,自己才不會讓這個女人進門,天天跟自己對著幹,還偏偏裝出賢惠的模樣。“媽,你以後讓大姑子少來,她的婆家會有意見的”。含沙射影的說著自己。

“我等會來家,你把飯做好”“你天天蹭飯誰受得了”

情感寄語:婆婆對待兒媳和女兒的差別確實非常大,誰讓一個是親生的,一個是搶兒子的。不錯,在婆婆心裡都是認為媳婦兒搶了自己的兒子,不是有句話說有了媳婦忘了娘嗎?但是既然成為一家人,就算做不到親生,也要當作家人對待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