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只能用來住的房子,反而更貼近“”真實的房價“”

好貨不便宜

富士康趙鐵柱生產了兩部手機,一部國內賣5000元,另一部從國外代購回來只要4000元。

不走尋常路,則必然有所差別。

住宅和商住,本身就是兩種態度衍生的產物。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廣廈萬間,有人住橋孔,有人住別墅。

對於太多人來說,只要能睡著,就是個房子!

在居住意義上來講,商住和住宅都是在一定土地上形成的封閉的混凝土空間,在居住意義上毫無差別。而從事這行的人自稱:搬磚的。

擺的下一張床,沒有人會認為商住房不是房子。

“住宅戶型、民水民電、一梯兩戶”,房子如果不是用來住,還真的挺難賣的出去。

某大佬收購一地產項目,巧加運作後,商住變民宅。

鉛字一改,金錢滾來!

商住:只能用來住的房子,反而更貼近“”真實的房價“”


殘次品or半成品?

房子都可以用來住。但人們考慮的更多是房子之外的東西。

  • 例如,住宅一般是70年產權,商住大多40年
  • 例如,商水商電會比民水民電高2-3倍
    例如,住宅可以落戶,商住一般不能
    例如,住宅可以有學區,商住一般不能

……

在此,強調一句!

學區由政府當年規劃決定,開發商並沒有決策權!更不能將學區房作為自身亮點來宣傳。

相比住宅來說,商住更像一個殘次品。

也正由於這點,很多開發商會在宣傳手段上,更多的把商住房向住宅的方向靠攏。因為缺少了那麼多面向未來的東西,商住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剛需。

但也有可能是半成品

無論是產品還是學區,所有將住宅和商住區分開來的更多東西,都是來源於時下的政策。

還是那句話:鉛字一改,權益自來。

如今各地落戶在逐漸放開,學校資源逐步提升。所謂商住和住宅之間的差別,更像是一種對市場價值的交代。

如此,未來哪怕不會有所謂的“轉正”,但與戶口相關的權益,必然會慢慢補起來。

總價XX萬,月租XXX元

“商鋪返租”目前並不合法,但有意思的是“出租回報”第一次被用來衡量住房的價值投資。

談到房地產市場,很多人會提到“租售比”,就是說現在大家買的房子,租房幾十年也沒辦法收回付出的成本!所以投資是不划算的!

但是我們也知道,很多人買住宅,或者投資住宅,並不是因為其明面上的租房收益。更多看重的是房子之外附加的權益,也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

當拋離掉所有的一切後,我們發現商住是真正的貼近一個穩定的房地產市場的。

由於各種政策限制,價格平穩,交易量低下。將房子租出去必然成為一份主要的收益。而租房的價格又是和人均收入是息息相關的。畢竟在當前的情況下,大家會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支付租金,而不會選擇“六個錢包”去租房。

有些房子10年能回本,有些則只要5年。而當這個回報週期足夠長的時候,大家的理性會更加延展。於是,我們可以想見的到,對於那些渴望穩定投資的人來說,商住可能是一個選擇。

但我們仍要潑一盆涼水,畢竟在過去的瘋狂中,商住的價格也已經不低了。

面向未來,線上正在重塑線下,而一個需要長週期回報的投資品,則必然要將所有的風險考慮加以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