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上海版“9.4”疑似拉開序幕,數字貨幣或再迎來監管寒冬?

摘要: 百花齊放,未嘗不可。

這幾日,幣圈頗不平靜。

BISS被一鍋端、BIKI被證券時報和財經網點名批評、抹茶被起底、幣安和波場官微賬號被封,幣圈媒體“幣財經”微博被永久封停........

相關政策對此結果早有“預告”。11月15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互金整治辦和上海市金融穩定聯繫辦聯合發佈通知,將對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場所進行摸排整治。

通知顯示,為防範借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宣傳,炒作虛擬貨幣死灰復燃,根據國家互金整治辦相關部署,將對上海轄區內的虛擬貨幣相關活動進行摸排。

主要摸排對象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境內組織虛擬貨幣交易;二是以為“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等為由,發行“XX幣”、“XX鏈”等形式的虛擬貨幣,募集資金或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三是為註冊在境外的ICO項目、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等提供宣傳、引流、代理買賣等服務。

通知明確一旦發現上述虛擬貨幣相關活動的互聯網企業,立即報送市金融穩定聯繫辦和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並督促企業立即整改退出。

此通知一出,輿論譁然,認為這是“正規軍”正式走出的第一步。人民日報提醒的“區塊鏈技術創新不等於炒作虛擬貨幣”的“前言”得到了驗證。

另外,截止目前,對於發表“區塊鏈”、“炒幣”相聯繫的微博已經顯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微博社區公約》”。

观点:上海版“9.4”疑似拉开序幕,数字货币或再迎来监管寒冬?

萊比特礦池江卓爾對疑似政府的“出手”評論道:“幣安,波場微博被封,明確傳達出了監管態度:區塊鏈要提倡,但不準炒幣,不準發幣。”。

他繼而分析:“從長期看,炒幣 & 發幣 是割韭菜的兩大途徑,韭菜的資金主要就是被這兩個途徑抽離幣圈的。例如波場募集了十幾億美元的ETH,最後把ETH一賣,從市場上抽了十幾億美元走,割了無數韭菜。炒幣期貨被上下插針爆倉,被莊家收割就更不用說了”。

波場CEO孫宇晨表示會“與微博進行積極溝通,合規促進區塊鏈在中國的發展”。

此舉顯示,區塊鏈依舊是幣圈的“護身符”

畢竟,中央“只動了一部分”,頗有一股“殺雞儆猴”的意味。

“百因必有果”邏輯不會錯。沿溯歷史,幣安在國內開展交易所宣傳,而波場當年進行了ICO。而與前兩者“不同命”的OK、火幣等官方微博賬號則顯示正常。

一如“9.4”的前奏,只“消停”兩年的數字貨幣“寒冬”是否會再次襲來?

其實,這種擔心完全多餘。春天已過,萬物的孕育,讓人依舊有理由相信區塊鏈的未來。

前幾日,官媒《新華日報》財經版面發表了題目為《比特幣:區塊鏈技術首個成功應用》的文章,稱“比特幣完全誕生於現代科技互聯網時代”。

或許可以說,要發展區塊鏈,對於BTC的研究與學習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BTC會隨著區塊鏈概念與技術的普及擁有越來越深入的“群眾基礎”,從而獲得價格上的支撐。

但在這之前,“監管清洗”才能帶來一股清流。

自“講話”後,眾人明確區塊鏈技術應用包含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而數字資產交易作為投資手段必然會能隨著區塊鏈概念的“大熱”而“水漲船高”。

眾所周知,數字資產交易自帶的金融屬性極易引發風險。它投機氛圍的濃重,會導致很多投資人會因為對概念的“盲目崇拜”而陷入投資陷阱。

若政府方能加大“清洗力度”這是對空氣幣和垃圾幣的掃除,是對區塊鏈行業的整頓和肅清,長期來看是對區塊鏈行業的大利好。

缺少了資本追捧的數字貨幣行業的發展開始迴歸前所未有的平靜。投機者的逃離開始將讓區塊鏈的發展告別概念,迴歸本身。

未來對區塊鏈有投資興趣的人,再跟別人提到區塊鏈第一時間想到的不再會是騙局,而是一種目前為止改變世界的最好技術之一。

屆時,場上的所有數字貨幣交易市場都會持牌經營,受到合法合規的監管,這樣毫無疑問地能使讓數字資產市場更加穩定發展。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承認現階段數字貨幣市場的疲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央行數字貨幣“DCEP”正規軍進場之前,國內數字貨幣的前途依舊漫漫。

畢竟諸如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巨頭,仍未見用數字貨幣來完善互聯網無法破解的痛點和難題,這能很好的“預告”政府對於其應用應用依舊不自信。

未來國內數字貨幣的走勢如何,且看政府“清洗效果”及“殺手級”數字貨幣應用項目的落地實施。

小小地期待一句,偌大的中國,蟄伏的項目或又有多少終能破土成氣候?未來或能有“百花齊放”的精彩。

(作者:區塊鏈行情酷,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