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問題 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新疆鄯善縣市場監管部門堅持為民服務理念,緊緊圍繞群眾關切的問題,邊學邊改、邊整邊改、即知即改,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切實維護各族群眾切身利益。

緊盯群眾關切,精準施策,有效發力。食品藥品安全關係到百姓的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為維護群眾利益,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鄯善縣市場監管部門切實把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放在首要任務來抓實辦好,按照“五個一批”要求(銷燬一批假冒偽劣產品、取締一批違法違規主體、嚴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和完善一批制度機制),聚焦食品生產經營環節違法違規行為、保健品虛假宣傳、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研究制定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通過地毯式排查、臺賬式管理、約談式督促等舉措,著力解決一批群眾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全方位開展培訓,切實增強全民安全防範意識。鄯善縣市場監管部門緊緊抓住涉藥行業藥品零售企業、校園周邊食品經營戶、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及食堂從業人員、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方及保健食品銷售者等方面人員開展專題培訓,有效提高安全防範意識。針對涉藥行業主體責任,採取培訓、動員、約談的方式,提高主體責任意識,增強安全用藥能力;目前,召開動員會1次,推進會1次,集體約談會1次,涉藥行業參加人數達300餘人次。針對校園周邊的食品安全問題,組織相關經營戶、學校管理及從業人員等開展培訓3次,培訓人員300餘人,簽訂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承諾書55份,從消費源頭切斷“五毛”垃圾食品對青少年身體健康造成的嚴重危害,確保師生飲食安全。針對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問題,督促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方落實主體責任,規範食用農產品經營者的經營行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組織城區3家農貿市場開辦方及130餘名食品農產品銷售者開展培訓,著力提升食用農產品從業人員的法律素質和經營水平。為進一步整頓和規範保健食品市場秩序,大力開展保健食品銷售者專題培訓會,要求經營者嚴格落實安全主體責任,自查自糾,守法誠信經營,並簽訂保健食品安全承諾書56份。

堅持問題導向,以專項整治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鄯善縣市場監管部門堅持把食品藥品安全民生領域專項整治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納入主題教育專項整治重點內容,嚴格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工作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集中對食品小作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中藥飲片質量安全、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掛證”、處方藥不憑處方銷售等行為進行專項整治。有效解決食品小作坊“髒、亂、差”和無證照經營、校園周邊產銷“三無”食品和過期變質食品、保健品虛假宣傳等問題,做到打擊取締一批、規範發展一批、轉型升級一批,有效淨化市場,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1182人次,檢查各類經營戶3547戶次,檢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26次,查處食品違法案件59起,罰沒款69.4萬元,沒收問題、過期食品20000餘袋,共2.1 噸。因執業藥師不能正常在崗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78份,警告處罰78家;因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行政處罰1家,罰款1000元;查處超範圍經營(無證)中藥飲片案件2起、經營過期中藥飲片案件2起,共計罰款7737.62元。

加強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充分發揮多媒體介質的宣傳效應,通過鄯善縣政府網站、鄯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微信公眾號公佈公告、信息,形成社會輿論氛圍。一是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表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及監管信息。發佈食品安全科普知識35篇、食品安全監管信息36篇、涉藥行業信息5篇、小作坊專項整治信息6篇、十大典型案例1起、藥行業查處案件4起。其中,6起小作坊專項整治信息點擊閱讀量超過五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二是採取多種形式,線上線下互動。通過微信公眾號發佈公開徵集食品安全非法線索公告,設立12315和0995-8399011兩個投訴舉報熱線,與公眾互動,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評價與反響。通過多媒體介質激發了群眾舉報的積極性,起到了取締一批警示一片的作用,一批經營戶有了規範發展的理念,群眾利益得到維護,有效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徐疆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