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看過《媽媽是超人》和《爸爸去哪兒5》的朋友很多都會被嗯哼大王圈粉,

他的高情商,同理心,天真快樂真性情在節目中贏得了很多人的好評嗯哼很快樂,也絲毫不隱藏自己的情感,不高興就哭、開心就笑,是最真實的孩子的樣子。

總結起來,嗯哼有以下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1. 知錯就改

嗯哼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能夠坦然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在《爸爸去哪兒5》中有一次小泡芙不想讓嗯哼玩自己的玩具,嗯哼很不開心說:“那我就不是你的好朋友了”,然後就走了,杜江追上兒子後說:“就因為人家不給你玩那個燈,就不喜歡人家了,太小氣了,男生不應該這樣,你知道嗎?你得大方一點,本來就是人家的東西,她沒有給你的這個義務。”在聽了爸爸的勸說後,嗯哼很快也就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妥,並且在下次見面時坦然的向小泡芙認錯,說了對不起。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嗯哼表示自己也想玩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坦誠的為自己的錯誤道歉

對於4歲的孩子而言,拿得起,放得下,能夠直面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這真的很不容易。這也是嗯哼圈粉無數的重要理由之一。

2. 富有同理心

基本上很多期節目中都可以找到嗯哼非常富有同理心的案例,他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在一些細節上甚至比很多大人都更讓人貼心,還記得有一次嗯哼在玩滑梯時,媽媽坐在下面,嗯哼還特地提示媽媽,不要坐在滑梯下面,怕撞到她,嗯哼很貼心的考慮了媽媽的感受

還有一次在《爸爸去哪兒5》中Max生病了,嗯哼第一個察覺到Max的情況,還主動叫上Jasper和爸爸一起去探望Max。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嗯哼約Jasper一起探望Max

除此以外, 有一次霍思燕讓嗯哼幫忙點一杯冰美式,但是嗯哼卻幫霍思燕點了熱美式,霍思燕也並沒有直接去責怪兒子為什麼不按自己的需求點,而是詢問兒子這樣做的原因,因此也收穫了嗯哼的暖心回答:“因為我怕媽媽感冒”。不得不說,嗯哼的行為真的很暖。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幫媽媽點了熱美式

《社會性和個性發展》一文中指出,兒童通過對榜樣行為的觀察,可以學到共情能力及利他行為。

在孩子們身上,嗯哼所表現出的共情能力真的是很難得,這與家庭的教育息息相關,可以說霍思燕和杜江在這一方面給孩子很好的做到了言傳身教,所以嗯哼才能很敏感的捕捉到他人的感受。這也是嗯哼被大家喜歡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3. 善於表達

嗯哼的善於表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語言能力豐富,善於用語言表達,另一方面,嗯哼的情感也很豐富,善於用情感表達自己。

嗯哼在節目中是話比較多的小朋友,但是並不代表霍思燕和杜江會因為嗯哼話很多而表現出煩躁,相反他們很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語言,這也是嗯哼語言能力豐富的一個重要原因。

嗯哼也很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在節目中他也曾因為喜歡小泡芙而偷親了小泡芙,杜江事後爆料,其實那一天嗯哼還親了安保的警察叔叔。嗯哼的行為並不是因為他有不良嗜好,而只是單純的表達自己的愛意。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杜江爆料嗯哼為什麼會親別人的原因

嗯哼不管是在語言方面的表達能力亦或是情感方面的真實流露都很真實的反映了他的特點,也正是因為他的高情商,擅表達,讓很多人在看了節目後都由衷的喜歡上了這個小傢伙。

4. 真實坦誠

嗯哼還有一個特點就是

真實坦誠,他不會對自己的不好的表現遮遮掩掩,他會坦然說出自己的問題。

當在節目中嗯哼參加活動回來後,杜江會問嗯哼表現的怎麼樣,或者是你是否完成了任務,而嗯哼的回答都是很坦誠,表現的不好也會直言可能不好。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嗯哼向爸爸直言自己的表現可能不好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真實坦誠面對自己的問題

嗯哼並不會因為想要在爸爸面前表現、或者想要被認可就回避爸爸的問題或者是虛構一個結果,嗯哼會很坦誠的表達自己表現並不好的真實情況。

其實嗯哼之所以有這些優點,與霍思燕和杜江平時對嗯哼的教育息息相關,也是因為他們給了孩子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和好的言傳身教,所以讓嗯哼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

那霍思燕和杜江的育兒心法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呢?

1、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小朋友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霍思燕曾在一期節目中想要讓嗯哼把玩具拿出來義賣捐贈,但是嗯哼強烈拒絕,直言“我真的不願意”,但是霍思燕並沒有因此就責怪嗯哼,她告訴嗯哼,你的東西有你自己決定的權利。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嗯哼表達自己不願意捐贈玩具的想法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尊重孩子,給予孩子自己物品的處置權

但是這並不代表霍思燕就嬌慣縱容自己的孩子,她依然想讓孩子願意分享,懂得感恩,只是她希望孩子是在自己自願的基礎上去做這件事,而事後嗯哼不但同意了捐贈,也拿了很多玩具去義賣,在孩子義賣的過程中,霍思燕也並不過多幹預,直言自己只是一個助手。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給孩子相對獨立的空間讓孩子施展才能

當嗯哼賣到錢後,原以為可以買新的玩具,但是霍思燕跟他說要捐給一對還差手術費的雙胞胎寶寶,嗯哼便爽快答應了,並把自己賣玩具賺到的錢捐進了捐款箱裡。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嗯哼捐贈自己義賣玩具賺的錢

因為義賣的捐款與雙胞胎寶寶的手續費還相差甚遠,霍思燕也當即捐出自己的7萬塊來幫助寶寶們儘早脫離危險,同時也給嗯哼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為孩子樹立榜樣

杜江對待嗯哼的態度也是平等和尊重的,他並不會因為孩子發脾氣就對孩子大吼大叫,相反

他首先尊重孩子的感受,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去與孩子對話。

在《爸爸去哪兒5》的一期節目中,嗯哼因為分到了不好的房子而哭鬧,杜江先是告訴嗯哼:“不哭了之後我們再談”,首先讓孩子自己去平復自己的心情,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給孩子緩衝的時間

之後杜江坦然向嗯哼表明自己的看法,說:“我也不喜歡”,但是並不是說不喜歡就一定要逃避。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尊重孩子的感受

杜江告訴兒子,雖然不喜歡,但是碰上了就要一起想辦法面對。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告訴孩子雖然不喜歡,但也要面對

嗯哼也在爸爸的疏導下接受了這個結果,停止了哭鬧。

不管是霍思燕也好,杜江也罷,他們都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並不會強迫孩子改變自己的意願,而是從其他角度去疏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接受和麵對現實。這種平等和尊重,讓嗯哼從自己的真實的角度出發,去認真的接受自己的選擇,孩子既沒有受到傷害,同時也起到了好的教育結果。

2、愛而不驕縱,張馳有度

杜江和霍思燕雖然都很愛孩子,但是他們的愛很有原則,他們不會無厘頭的驕縱孩子,他們的愛有界限。

在《媽媽是超人》中嗯哼因為不想吃飯而找藉口,說因為勺子太辣了,而霍思燕向嗯哼保證並沒有放辣椒,嗯哼便向媽媽說:“放過我吧”,想要逃避吃飯,但是霍思燕並沒有因此而慣著嗯哼,她很嚴肅的對嗯哼說:“不吃,晚上也沒得吃,不許吃零食”。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嚴肅的告訴孩子會遇到的後果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父母的態度要堅決,有威嚴性

孩子的吃飯問題時很多家長的頭疼問題,但是霍思燕並不會向一些家長一樣求著孩子吃,也不是向孩子的行為妥協,而是很堅決的告訴孩子,如果你一定要這樣做,你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讓孩子自己去從中選擇,不得不說,這種育兒方式很是明智。

嗯哼不光有一個寵而不嬌的媽媽,爸爸也一樣張弛有度,在嗯哼親了小泡芙以後,爸爸也是很嚴肅的告訴嗯哼,親別人要徵求別人的同意。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嚴肅的告訴兒子應該怎麼做

《爸爸去哪兒5》中有一期嘉賓互相裝飾房間的環節,杜江安排嗯哼給Jasper做巴斯光年,但是剛開始一會嗯哼就坐不住了,杜江並沒有任由兒子的性子來,他很嚴肅的要求:“你坐在那把巴斯光年給我做好!”因為感受到爸爸的不滿,嗯哼又乖乖坐回來完成爸爸的任務,但是在杜江給陳小春家寫留言時,嗯哼再次站不住,又是想去搬凳子,又想倚在柱子上,杜江想要讓嗯哼站好,溝通幾次無果後,便嚴厲的問到:“站那不動不說話,會很難過嗎?”嗯哼也因為爸爸堅定的態度而約束了自己的行為。

當然杜江並非在與孩子說完後就對此事不了了之了,他有一個很好的特點就是,他會去覆盤孩子的行為,也會給孩子講明為什麼,之後在與兒子溝通的過程中,他也表明,專心和認真做事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希望兒子能夠好好對待。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告訴孩子認真做事的重要性

兒童心理學家Leekam在對2到5歲兒童的“心理理論”(心理狀態與行為關係之間的推理或認知)能力發展研究中發現,3歲的兒童已經能夠理解人的願望意圖能夠決定一個人的行為;4歲的兒童已經可以理解知識信念和行為的因果關係。

所以對於3、4歲的孩子已經有能力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不同於一兩歲,所以這一時期開始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未來的教育很重要,愛而不嬌,寵而不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3、接納孩子自己的孩子

我們知道嗯哼大王也有很多的缺點,愛哭、任性、不按常理出牌,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也只有嗯哼經常會有出現不配合節目組任務的情況,不願意上交玩具,不想住破房子,不想塞土豆,甚至因為分離焦慮多次不能完成任務,但是杜江並沒有因此就否定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因此就批評嗯哼做的不對,他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然後再與孩子認真的溝通,去幫助孩子覆盤自己的行為。

因為不想上交玩具而哭鬧的嗯哼,杜江只是很和藹的幫助兒子擦掉眼淚,他並沒有像大多數的父母那樣強制要求孩子一定要怎麼做,他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的釋放自己的情緒,這其實是難能可貴的。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接納孩子的情緒

在得知嗯哼不敢走隧道,沒有很好的完成任務時,他也並不是

首先去批評孩子為什麼這麼膽小,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可以而你不可以,他的做法是帶著嗯哼又去走了一次隧道,並且告訴孩子希望他以後越來越勇敢,即便以後沒有爸爸陪,也可以很勇敢地去面對。同時杜江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們不一定要成功,但是我們一定要嘗試。”鼓勵孩子要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允許孩子的不勇敢

他首先給予孩子安全感,對孩子的行為感同身受,嗯哼雖然是個男孩子,但是他也依然是個孩子,孩子會害怕,會膽小這是很正常的情況,杜江並沒有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評判孩子的行為,而是尊重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問題,陪同孩子共同進步。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首先給予孩子安全感

在節目中,杜江也認真的用語言引導自己的孩子說出要成為怎樣一個孩子呢?主動讓孩子自己去敘述他心中覺得應該成為的樣子,而不是大人眼中定性給孩子的樣子。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

接納孩子,也尊重孩子,不因為孩子的不完美就貶低、責怪甚至辱罵孩子。

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孩子有各種問題,家長總會比孩子更焦慮,甚至首先心底裡就不接納孩子,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

著名的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曾在她的《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即便是最小的孩子,也有驚人的能力感覺到父母的真實感受和態度。如果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著並被接納著的,如果他們感覺到了他所渴望的價值感和歸屬感,他就會茁壯成長。

4、認真的陪伴,不敷衍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孩子的問題奇奇怪怪,但是你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是幫助孩子快樂成長的一種方式。嗯哼也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問題,也會說很多聽起來幼稚可愛的話,但是不管孩子說些什麼,杜江對待孩子的問題都是認真的,他對待自己的孩子眼神中有種堅定,態度裡露著認真,這讓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被認可。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很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孩子

除此以外,在節目中,嗯哼曾多次問到爸爸:“你愛我嗎?”每一次杜江的回答都超認真,他會認真的回應自己的孩子:“我超級超級愛你”,這種認真的態度讓嗯哼非常有安全感,同時也很好的建立了父子之間的信任感。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不敷衍

在節目中陳小春臨時扮演嗯哼的爸爸卻遭到嗯哼的拒絕,當嗯哼說出:“我等會就可以見到爸爸了”,這其實是因為嗯哼內心堅定,他知道爸爸一會就會來,他對父親有著完全的信任感,這些其實都得益於父親對孩子的認真對待和陪伴。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拒絕春哥做臨時老爸

霍思燕對待嗯哼的態度也是一樣認真,從不因為兒子問題多,就敷衍孩子。即便因為兒子發小脾氣,霍思燕也依然很有耐心,告訴孩子抱抱,大家都不生氣了好不好,巧妙的就化解了孩子的小脾氣。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認真的對待孩子,即便是孩子的小脾氣

5、給孩子穩定有愛的生活環境

即便有了嗯哼,霍思燕和杜江的愛情熱度卻絲毫不減,他們心中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恰恰穩定的夫妻關係對孩子的人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會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如何更好的愛人,如何被愛。父母長久的交往方式、溝通技巧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以及未來的婚姻都有著很實際的影響。很多孩子在看到父母不幸福後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幸福的家,但是卻並不一定能如人意,就是因為長期以往他們已經耳濡目染了父母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雖然在遇到問題時他們很矛盾不想用類似父母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吵架、抱怨、冷暴力甚至打罵,但是不知不覺中卻可能會出現和父母一樣的行為。所以說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有愛的 生活環境很重要,不僅會影響孩子從小的性格成長,也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生。

嗯哼為什麼成了國民小暖男,看霍思燕和杜江的教育你就會明白

有愛的幸福一家

也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像霍思燕和杜江一樣恩愛如初,但是至少為了孩子,我們可以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 不在孩子面前打罵、爭執、互懟

在孩子面前相互打罵、互相爭的面紅耳赤,甚至互相挑對方的毛病、數落對方的不是,對孩子而言都是不健康的,不僅僅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印象,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有矛盾儘可量以平和的方式溝通,如果不能,就儘量避開孩子,尤其是打罵、爭執、互懟這種負面情緒占主導地位的溝通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加深矛盾,對孩子也絲毫沒有正向意義。

2. 不把生活中的怒氣撒向孩子

有些父母的情緒控制能力很差,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開心的事就會把怒氣撒向家人,甚至撒向孩子,這種不穩定的情緒輸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因為

孩子處於一個相對弱勢的位置,父母的壞情緒他們只能被動接收,時間長了,他們的負面情緒就會越積越深,不僅僅未來的親子關係受到巨大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也會因此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控制自己的脾氣,不把生活中的怒氣撒向孩子是作為父母一個非常基本的要求。

3. 儘可能保持個體對孩子的穩定輸出

對於有些家庭而言,夫妻關係並不穩定,也沒有辦法完全調和和改變,這種情況下,至少單方面可以保持對孩子的穩定情感輸出,給孩子一個有愛的爸爸或者媽媽,即便有一方不完美,但是至少保證孩子內心世界有一份安全感。不在孩子面前數落另一半的過錯,不主動去抨擊對方的不是,儘自己的能力去給孩子一個穩定的、有愛的環境,這也許會不完美,但是至少好過破裂的愛,而且對於孩子而言,相對穩定的輸出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總結:每一個家庭和孩子都有獨特性,但是家庭的教育也有很多的共性,學習其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從每個小事做起,認真的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有更美好的未來。

我是有愛的陽媽 ,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能快樂幸福,我會持續的為你送上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成長相關的文章,也有育兒路上的避坑指南,喜歡的話別忘了點贊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